座落在芜湖的九华行宫广济寺

雄踞赭山西南山腰的广济寺,傍山而建,殿宇连云,素有“小九华”、“九华行宫”之称,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

始建于唐朝乾宁年间(894-898年)的广济寺,属临济宗,初名水清寺,历代多次重修。柳传唐高宗东徽四年 (653年),新罗园(今韩园)王子 金乔觉 渡海来到我园,遍览名山大川,同年抵达芜潮,在赭山结茅庵驻锡,开坛满经,后定居九华山辟丛林道场,人称他为金地藏王蓉萨。后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赭山凿山建造广济寺。

广济寺依山构筑,殿殿相接,层层高叠,四重大殿从山翼一直延伸到半山腰,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真可谓“寺占山腰压翠鳖”,充分体现出古代芜湖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从一天门来到广济寺,但见寺外经幢两座,古树环绕四周。进头山门,迎山就是天王殿。正中弥勒佛像 袒胸露乳,大腹便便,美容可掬。“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是他的两句偈语。佛像上端,悬挂着“皆大欢喜”的金字红匾。两旁柱子上刻有芜湖籍著名书画家黄叶村书写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佛像龛后,有一尊护法韦陀立像。两璧四大金刚塑像,身着戎装,威武雄壮,有持宝杵的,有握伞柄的的,有弹奏琵琶的,有攥蛇拈珠的。有人说,这象征着风调雨顺。

出殿沿着盘旋的石阶面上,来到延寿殿。正中为丈六金身药师佛像,左看是日光、月光二配像,座后有华严三圣像,两壁厢二十四尊诸天菩萨立像神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怪容狰狞,有的文静恭敬,有的孔武勇猛,有的装模作样,有的温柔敦厚,有的安坐欲睡,有的站立张望。

顺着赭红色墙壁拾级而上,穿过设有巨鼎香炉的庭院,便到了大雄宝殿,其匾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书。殿中三尊佛像,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像,坐千叶莲花宝座,像前左右侍立伽叶、阿难二弟子;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两边壁厢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神情活现,有怒目作法降龙伏虎的,有温良恭谦捧读经书的,有凝眸沉思托腮假寐的,有嬉皮笑脸随遇而安的。壁后,塑有山峦起伏、四面波翻浪涌的海岛。赤脚立于整鱼头上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肩披璎珞飘带,胸臂裸露,圆润丰满,面容恬静,姿态优雅。她那俊秀的面庞,挂着永恒慈和的迷人微笑,关注着四面八方的香客游人。玉女侍立,金童参拜,其他人物塑像各具神态,惟妙惟肖。

出殿踏上两边石栏贯以铁链的“八十八踏”陡峭石阶,攀上殿前平台,抬头即可仰望到“九华行宫”红底金字竖匾。周围镶有云边的红漆侧门上,漆有黄底黑字楹联:明珠照彻焰摩罗界,金铴振开地狱门墙。这就是广济寺主殿地藏殿。殿前,设立着两米高的巨型铁铸香炉。殿中石台上有四面一式的佛龛,内供四尊金漆一式的3米高地藏菩萨像,各配闵公长老和侍者道明像,四面悬挂着琉璃灯;两壁厢,躬身侍立着十殿阎罗王像,前右侧有文武判官、牛头马面、夜叉立像。后壁接宋代芜湖人孙日汇捐资建造的赭塔,内供金地藏当年渡海南来的坐骑“谛听”神兽塑像,状似麒麟而无角,似虎非虎,似狮非狮,造型颇为奇特。

以往,江浙一带香客朝拜大九华,大都先到此进香。这个习俗流传数百年,至今依然如故。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辰日前后,广济寺热闹非凡,附近寺庵挤满香客,沿途香烛、木鱼、念珠等宗教用品和芜湖土特产品生意红火兴旺。白天,地藏殿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木鱼频敲,经声回响,前来烧香的善男信女接连不断。夜晚,成群结队的香客络绎于途,人人手持灯笼鱼贯而上。从山下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山道上盘旋飞腾,场面蔚为壮观。

芜湖广济寺内藏有一枚金印,刻着八个字:“世传金印,宝若连城”。为纪念金地藏,唐至德二年(757年)用砂金铸成“九龙背纽”金印,方三寸六,重八斤半。印面正中刻有“地藏利成方印”6个阴文篆字,四周镌刻9条神态逼真的飞龙。印柄铸有龙狮立体浮雕:九龙戏珠,腾云驾雾,狮身翻跃,傲视苍穹,画面形象生动,气春山河。金印边款刻有“唐至德二年”字样,可知这件稀世之宝是年代久远珍贵文物,价值连城,名不虚传。

昔日,凡取得做和尚资格者,必须申请盖有此印的“身份证”。香客凡从东路去九华山朝山进香,经过芜湖时都前往广济寺宿坛朝拜,争着将身上披挂的香袋盖上金印,领取上九华的“通行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