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南京财经大学刘英华: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是他喜欢的,那他便是幸福的!是啊,我幸福地看着我走过的点点滴滴,幸福地系着辅导员这一情结,更会幸福地迎来我的第一批新生朋友们,我不知你们来自何方,长什么样,爱好什么,我只是很清楚地告诉自己:我爱你们!我愿与你们同学习、共生活,在南京财大这片天空下,一起成长,一起成才!”

——摘自刘英华老师的工作日记《我的辅导员情结》

“我一直以为妈妈可幸福了,每天都无忧无虑,不用写作业。但我错了,原来妈妈很辛苦的。妈妈每天都在为哥哥姐姐忙活,常常在我和弟弟睡着了开始写作文,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真想帮她一下……”看着儿子写的作文,刘英华湿润了眼眶。作为一名辅导员,工作状态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但是能够参与学生们的青春,陪伴他们顺利毕业,帮助他们克服一个个困难,就是她最大的动力。她是从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她深知,一个贫困家庭支撑、培养一名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关爱,是多么的幸运!

转眼十六年过去了,期间送走了八届毕业生,培养了80多名学生党员和7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看到自己迎接进来的学生逐渐自信、懂事、能干的时候,她感到莫大的满足。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名德育专家,思想敏锐、创新力强;在学生们的心中,她亦师亦友,和蔼亲切;而在家长的眼中,她是孩子在学校的大家长、好老师。她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在高校思政的最前线打着一场辛苦而又幸福的持久战。

情牵学子,书信为证,春风化雨解“心”结

“家里现在还好吗”“专业学习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学校生活是否还适应”……下班级、进公寓、专业楼草坪、图书馆广场、操场跑道边,都成为她和学生谈心谈话的地点。每天都有许多学生遇到困难向刘老师寻求帮助,为了能第一时间处理学生事务,她时常放弃休息时间,耐心倾听学生困难,依照每个学生不同特质,给他们制定“一人一策”的解决方案,给予学生“私人订制”般的成长规划建议,形成15万多字的信件材料。

“谢谢你从未放弃我。”这是来自偏远贫困农村的2005级小王(化名)同学在毕业十年同学座谈会上的感言,说完这句话,他朝刘英华老师深深地鞠了个躬。曾经的小王家境贫寒,他背负起几代人考上理想大学实现脱贫的梦想参加了三次高考,终于来到了大学校园,但是面对陌生的环境、调剂的专业,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坚持要求退学,甚至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知悉情况后,她与学生多次谈话,第一时间联系困难学生家庭,宣传学校教育资助政策来获得家长的支持,最后约定:用一个月的时间体验大学。一个月她帮助小王联系任课老师,个性化地布置他的作业,在发现小王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后,她与学生相互借阅中文书籍,讨论读书心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她探寻行之有效的资助育人办法,介绍优秀校友倾心帮扶,让他转变对专业的偏见;鼓励小王同学竞选班干部,让他树立自信心;家庭经济条件拮据,生活费用难以筹措,刘老师立马解囊相助,帮助他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点滴的言传身教让师生的心越来越近。毕业后,小王顺利考上了村官,工作了几年又考上了公务员,自己脱贫后还不忘带领家乡的老百姓致富,成为当地一名年轻而又出色的乡镇干部。

新学期伊始,刘英华就在新生中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毕业的自己写封信,把梦想慢递到未来。“我想有一群至亲至爱的朋友,有一堆金光灿灿的证书,还要有一段浪漫的爱情!”“通过四六级考试,通过公务员考试!”……新生们纷纷写下自己大学四年的梦想和期望,并将它们封存在写有班级和姓名的专用信封中,接下来她将负责保管这些信件。

一到毕业时节,刘英华会把信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学生们,再次展信阅读,她看到学生从懵懂到遇见了那个“未来的自己”,回头看看是否坚持并实现了自己大学入学时的诺言,刘英华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怀揣对学生最真挚的关爱、对学生工作最赤诚的热爱,她扎根在一线辅导员岗位,用爱联接辅导员的育人梦和学生的成才梦,让这份爱不仅有温度,更有力度、深度。

榜样引领,交流提升,工作室助推成长成才

在本科生入学教育中,刘英华会邀请本专业获得奖助学金的优秀校友担任新生“校外辅导员”并担任资助宣传大使,分享励志故事。“校外辅导员”定期通过网上交流、定期回校、学生走访等形式在新生中宣传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朋辈学生榜样引领,以帮带传承成长力量,她把每一次资助育人案例都做成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使得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从疫情防控到“三下乡”社会实践从志愿讲解到乡村振兴,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志愿服务率达100%。

获得奖助的优秀校友身上有着更为坚韧的毅力、阳光的心理、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的温暖励志和言传身教,让在校大学生眼界更开阔,学习更有动力,也让资助政策更加真实可见、深入人心。

每年的就业创业指导,她想办法拿措施促就业,倾心指导,热情帮扶,不定期邀请校友开展讲座,通过校友牵桥搭线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帮扶贫困学生。十几年来,她共走访127家企业,每次走访她都把自己当做当作学生的眼睛,认真调研企业的办公环境,让同学们更全面的了解企业。为帮助同学们扩大企业选择面,每年她都会邀请优质企业到校招聘,定期开设专场宣讲会,供同学们选择。十几年来,有二十多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如此渐渐形成了辅导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学生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的良性循环。

2019年,刘英华在学院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并负责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她依托工作室开展各类辅导员业务培训,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在学习互鉴中开阔视野。对于资助育人工作,她总结出“四做到”心得: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到“望、闻、问、切”(望是指细心观察、闻是指谦听则明、问是指敞开心扉、切是指对症下药);二是做到“三心两意”(爱心、耐心、恒心;留意困难家庭学生的心理变化、“刻意”表扬困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三是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父母之爱来搭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四是做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经常电访、家访与家长保持沟通。

心怀大我,潜心育人,助学筑梦映初心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十多年来,作为立德树人的最前沿工作者,她始终保持一种虚心学习的警醒状态,勤于学习、善于将工作实践上升至理论,困难学生的帮扶问题,是资助育人案例,也是理论研究素材库,她将研究对象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后主持江苏省辅导员专项课题“高校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实践研究”、校级党建思政课题“就业力视角下的大学生涯规划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力探析”,并发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及对策》、《就业力视角下的大学生涯规划研究》、《基于SWOT理论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力探析》、《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论文。

她深知,一种工作方法并非“万能钥匙”之法,她要及时学习最新理论、完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让自己的业务素质能力有更全面的提升。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学院的资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担任学院学工秘书期间,学院在2013-2014学年的资助工作考核名列全校第一,她所撰写的论文获得校资助育人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十几年来,刘英华老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灵沟通,身体力行地展现辅导员的爱与责任,通过科学、动态、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实现由资助“助人”到资助“育人”的转变,让每一个受助学生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完成从“受助”到“助人”的升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资助帮扶,不能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要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她始终坚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真心、真情、真投入,用心下足“绣花功”。她从不给学生贴标签,将对学生至纯至真的爱倾注在自已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就业竞争力才是资助的根本。

除了在生活中对学生关爱有加,刘英华还十分注重全方位育人。她为学生党员讲授党课;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的主讲教师。她在具体的工作中,紧紧围绕着“育人”这个中心任务,从理想信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审美素养等方面挖掘学生潜质。十六年学生管理工作生涯,十六年砥砺前行,她一直践行“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资助育人这条道路上,用自己的青春岁月,谱写出育人筑梦的华丽篇章!

人物名片:刘英华,从事资助管理相关工作十六载,曾任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工秘书、专职辅导员,工会综合管理科科长(负责工会财务及教职工困难帮扶),现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资助育人工作始终,先后1次获得“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6次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1次获得“校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3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工作者梦都奖励金”,负责工会财务及教职工困难帮扶期间,在省教科工会开展的2015——2018年度直属基层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竞赛评比中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

@先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