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古中医彭子怡主要观点解读

相火在历史各时期有论述,如“少火”“欲火”“贼火”

等观点,今人在教学和临床时常对此甚有疑惑,更好认

识相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圆运动古中医角度

引人相火、认识相火,从理法方药进行探析相火。

相火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相火”一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

明,相火以位”,主要是在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概念。金

元时期是相火学说形成时期。刘河间提出相火之病,多

表现为心包络、三焦之热证。张元素强调“命门为相火之

源”,引用王冰“人火”“龙火”之说,指出君火相火的不

同李东垣认为相火为贼火,是阴火,是内伤所引起的

一切虚性或标实本虚的火热邪气,产生是“源于中焦,起

于下焦,系于上焦”。朱丹溪重视对相火的研究,认为相

火居于肝、肾、胆、膀胱、心包络,火动不归位为相火,对相

火的病理变化及君火对相火的影响进行了阐述t2],俏导

滋阴降火法以治相火妄动。明清时期,因受“滋阴派”相

火学说影响而用药过于苦寒,出现以张景岳、虞抟、李梃、

赵献可等诸家代表的“温补派”,重视相火命门学说研究。

总之,关于相火认识存在分歧,如相火位于命门、肝

肾[3],相火位于三焦、心包络[4],相火存在正邪之争,有

元气之贼的说法;也存在相火为日常或非常之火的分

歧;在相火与肾、命门关系中,也存在不同提法。

圆运动古中医学对相火的认识 1.圆运动古中医学的主要思想理论。彭子益是清 末民初着名白族医学家,圆运动古中医学派创始人。李可老中医称其为“中医复兴之父”,彭子益传承黄元御圆 运动精华,批判继承发展古中医学,推崇“生命宇宙整体观”。明确指出生命宇宙整体观模型运作的根本机制, “相火升降浮沉周流全身”。人身的圆运动亦是人身相火的周流。其主要理论可概括为:医易思想,天人

合一;模型框架——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相火升降浮沉,周流全身等。

2. 相火的产生。彭子益对相火的产生提出解释,将 相火归于中医五行系统论之中,提出“六行、六气”。六

气,风热暑湿燥寒,对应五行,火分君相,为六行。君火运

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人水

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6]。在

论少阳相火中更加形象地指出相火的产生,“三气之时,

地面上阳热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

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下水中,为生物生

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地面上阳热盛满,地

面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

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 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小满到小暑的热称为相

火。进而利用中医天人合一思维,将自然相火合于人的脏

腑,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命门亦称三焦。

胆经称少阳者,少阳相火,故胆经从化于相火。所以人体

的三焦、心包、胆均归于相火。其性与火一致,又很有特性。 3. 相 火 周 流 。 彭 子 益 认 为 自 然 界 相 火 即 春 秋 之 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

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水中,来年春季,又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夏季,再由地面向天空浮长,因此 大气一年四季的阒运动,无非此相火所流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者,生相火;长者,长相火;收者,收相

火;藏者,藏相火。同样,人身的圆运动亦是人身相火的周流而成,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 之下焦,焦者为火,不离相火之意。 4. 相火燔灼。相火生元气,主燔灼作用,与多脏腑

经络有关。在十二经名词中说明到,胆经秉阳木之气,

兼相火之气,同时存在着手厥阴心包相火,手少阳三焦

经相火,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

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自

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

经秉阴性之气。十二经主之病轻重以及相火的运行,皆

由胆经负责,这与《黄帝内经》的说法也一致。

在六气圆运动图中论述到,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

火土气,同主中宫。相火偏见,见病暑。相火下降于水

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

下降也。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

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

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只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

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

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金气、水气

与水中相火之气不足,则病风。这对一些真寒假热证及

阳亢病等提供新的认识。 5.相火与整个古圆运动的关系。夏秋之交,太阳直 射地面的光热,名为相火,随着一年的生长化收藏,往复

不断。相火与中气的关系为交相为用。相火下降,中气

才能运化,相火不降,中气不运化。中气运化,相火才下

降,中气不降,相火亦不降。凡服凉药,热反增加,与服用

中气之药,热即退,就是此意。相火与水气的关系为水火

相互制约。相火下降,水气封藏,火在水中,为中气的生

命,水火俱足,变生元气,水中加火,水才不凉,火在水中,

火才不过炎热。相火与木气的关系为木气足,则相火足;

相火足,木气才足。若要木气足,相火和水气必足。相火

与君火关系为相火藏于水中,来年春夏升浮出来,即为君

火。如有上热之病,乃相火不降,非君火之过,君火只有不

足,相火易不藏,易燔灼为患也。相火与金气的关系为相

火下降全赖金气收敛之力,金气不足,相火为患,反伤金气。

相火在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 1. “温病虚甚者死”。在温病的治疗中强调《内经》 “温病虚甚者死”,保相火就是保中气。相火有余,应

敛相火降甲木,津液生而相火藏,中气自能回复,即是天

然补药。温病之阳虚,是水中相火浮于水外,原因是木气

疏泄,肺金不收。收相火,即是补阳也。如在小儿发热、

疹病、风病中都注意到有热是相火不降,有寒是相火外

泄,主张寒不用热药,热不用寒药,养中生津和木气自愈。

彭子益[6]认为,温病乃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

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

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

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 2. 小建中汤新解。小建中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 论》,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主治中焦虚寒、肝脾

不和证。彭子益认为小建中汤的主症,如鼻出血、手足

心烦热、梦中失精均为甲木不降,相火之气上逆而致,以

及虚劳、咽干口燥四肢痛者,也是相火燔灼津液,失润所

致。方中重用芍药降甲木敛相火通腠理,重用怡糖养津

液,轻用桂枝升乙木,并用炙甘草、姜枣以补中气调营

卫。此方为治胆经相火不降的要方,原理为中焦胆逆,

土木两枯,相火外泄,滞寒荣卫,治法为补中气、降胆经

相火、润燥通塞。同时也在说明降胆经相火必重用中气

药,建中气必降胆木相火,中气生于相火。这里也反映

出彭子益强调圆的运动,顾护中气,存津液,不妄杀

相火。 3. 相火用药。彭子益主张补相火之药,皆温补肾 家之药。心包相火来自肾家,清君相二火之药,忌大苦大寒。如发热则胆经逆,相火虚,乌梅补胆经相火,而降

之使下也;如山茱萸温补木气,善于收摄;如酸枣仁专补

肝胆,收敛相火;清君相二火之药;肾热者,栀仁、知母最

佳;相火散逆,柴胡最忌。

总结

彭子益建立人与宇宙共同的圆运动,对中医相火作

合理的解释,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论述,将相火归于

六行,是生理病理之火的结合体,提出圆运动核心即是

相火运动,相火则是圆运动中的精华部分,无相火,圆运

动则不圆,相火动则圆运动动,其义可见。

掌握相火的 规律,为认识圆运动古中医学不可缺的内容,也是学习

中医理论和临床必备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