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人类退化史

你有两个你,

一个可以爱人,

一个可以杀人。

今天要讲的这部影片叫《现代启示录》,名自《圣经·新约·启示录》改编自英国作家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导演科波拉也是《教父》系列的导演,曾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该片也获得了第三十二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现代启示录海报

我们先来看一下预告片吧:

影片随着伟拉德上尉回到越战战场一路深入湄公河,像是展开了一部人类退化史,步步撕碎名为现代人的面具,直击内心般的指出:人本身就有着杀戮的原始冲动,这与爱人是相同的。从影片开始男主躺在床上时,在越战的种种场景叠画到一起,风扇的音效也被直升机的音效所覆盖。导演意在传递一种男主下意识地回想战争暴力残酷场面的欲望,目的是为了揭露战争对人内心的伤痕并暗示人内心对于这种残暴黑暗的一种渴望。

一、战场还是乐园

本片背景是越南战争,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导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多场”疯狂“的场面。首先出现的就是比尔基尔高上校,他只在乎冲浪,其他毫不关心。边杀敌边给快死的越军喂水,这种残忍的行径和另类的乐趣融合,听到冲浪一词又立刻转身跑开的他,只能用荒诞二字概括。再说道对于战争场面的刻画,各种颜色的烟雾弹交杂到一起,搭配着各式的火焰,整个场景不像是战场,而是一个游乐园。等到“兔女郎”的那场戏,布景像极了一场演唱会,科波拉导演巧妙地将个人的疯狂扩散成群体的疯狂,将含沙射影转变成平铺直叙,这正是反映人内心对于原始的欲望,不是某种具体的欲望,而是人内心欲望的整合体,在那个疯狂又荒诞的夜晚全部释放。就像在那个教堂前,有一个被吊起来的牛一般,此时此刻的人不具备任何其他属性,就只是一只动物而已,这让我想起伊朗新浪潮电影《牛》——人是怎么变成牛的,其实人不需要变成牛,人本身就是动物罢了。而背后正岌岌可危的教堂所隐喻的也正是人类纸糊一般的宗教信仰、随时都会坍塌的信仰。

图源豆瓣

二、为了什么而战

与谁为敌而又为谁而战,搞清楚这一点似乎可以对可兹上校的“叛国”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敌,与之对立的则是侵略扩张,还有一种呢,就像是美军参加越战一样,“保护自身利益”,保护这份看不见利益。无论在这部《现代启示录》中还是奥利弗斯通导演的《野战排》中,或是迈克尔西迷诺导演的《猎鹿人》以及其他大部分越战电影中,越南战争似乎总是没头没尾的,士兵们投入战争不是在战争开端,离开战场也并非意味着战争结束,没人去讲述这场战争的始末,从来没有原因,大概是几位导演认同这一观点——这场战争本身就毫无意义,而在《现代启示录》中导演科波拉插入了一段与法国殖民者1的相遇,试图深入地谈及这个问题,那是一个法国殖民地地区的没落家族,他们与这些美军最大的一点不同则是他们在这里有了家,可这些美军没有,他们这些士兵的生命无缘无故在这外乡失去,为了一场无意义的战斗,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利益“战斗,这怎么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失败。

三、渐入式的结构

《现实启示录》像是一部沉浸式的话剧,一幕幕的展开,揭露的是人的全部欲望,是杀戮,也是爱,但又不止于此。全篇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比尔高尔基的个人战争、二是”兔女郎“的疯狂专场、三是美军在越南的深入战场、四是法国的没落家族、五是可兹上校的王国。影片层层深入,将人的原始冲动全部释放,俨然一部人类退化史,我甚至一度认为兰斯最终也要回到可兹上校的王国去。这种层层揭露的方式是不断在现代与原始的交替中螺旋上升的,在检查越南渔船的那场戏中,几人误以为女人保护小狗的行为是在私藏军资,得知真相后的几人想送女人去医院,但为了进程或是帮她减轻痛苦,果断将她射杀,这是善是恶?在现实生活中是善是恶?但在战争中,在原始社会中又该怎样去评判呢?标准是所谓的现代社会所定下的,抛开这层枷锁,撕掉现实的面具,一切批判失去了也就没有了意义,像是可兹上校所说”你可以杀了我,但不能评判我。”这让我想起《何以为家》里的那一对父母,所有所谓的准则在人本性面前终究是虚伪的。

四、可兹所恐惧的

可兹上校看透了现代社会的面具不愿与其为伍,他选择的是直面人的内心,回归原始。但这一选择让他看到了恐惧,他不愿意面对人心恐怖的一面。美军认为他们要帮助越南人,给所有人注射疫苗但回来后发现那些手臂全部被砍掉。这才让他明白,所谓对落后地区的帮助只是一个谎言,或者说是所谓“先进民族”的自以为是。而人杀戮的内心欲望是不变的,文明也只是打着发展的旗帜,四处掠夺。人内心的黑暗是无法根除的,这才是可兹占山为王逃避现实的原因,也是他所恐惧的存在。

你可以爱人,你也可以杀人,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你活着,生存是一个人作为动物的本能。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但人类永远只是戴着名为“文明”面具,行杀戮之实的动物。这是人类所“进化”不掉的恐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