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雅趣|房间乱的人智商较高?研究告诉你:“不整理”才能激发更多创造力

我有个坏习惯,心中一直感到很惭愧,就是我很不爱收拾整理。

从前在国外念书时,很多朋友因为我这习惯“慕名”到我宿舍参观,现在则是争先恐后到我办公室打卡,然后发到盆友圈──因为我的桌子,真l不是普通的乱。除了要忍受各种冷嘲热讽,我也怀疑这算不算心理疾病:究竟是我没有组织整理的能力?还是懒成了一种“乱癖”?

但是,当我读了《不整理的人生魔法:乱有道理的!》这本书后,几十年的心病,突然间就被治愈了!

杂乱无章自有内在力量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作者提姆哈福特, 是《金融时报》资深专栏作家、BBC广播节目主持人,他的《谁赚走了你的咖啡钱》我也曾拜读,从生活小经验中发掘许多经济学大道理,许多介绍经济学观念的书籍文章都受其启发,是我早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入门读物。另一本《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也用生活化的例子,道出了许多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观念。

这本《不整理的人生魔法》读起来趣味横生,用许多的故事铺陈让人见识一个跟过去认知很不一样的世界。家长老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要好好用心地打理居所和办公环境,才能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即使像我这个把住家和办公室搞得乱七八糟的大忙人,心中仍会希望有个整齐的环境,至少不要丢人现眼。

然而,《不整理的人生魔法》却用一个又一个实际又重大的案例,告诉我们不需太过担心混乱的状况,因为杂乱无章自有其内在的力量,能提升我们的创造力和韧性,而且效果还超乎想像。

过去有篇文章指出,工作环境或房间混乱的人智商更高,我分享了那篇文章,可是有朋友愤怒地认为那是伪科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不整理的人生魔法》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脑科学的研究来一一还原真相,让我们学习如何借混乱来提高创意和韧性。如果打不败混乱,就干脆同流合污吧!

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  居然也是乱糟糟的!

书中提到的有趣案例实在太多,堪称奇葩大集合。我最喜爱的例子,是MIT(麻省理工)的20号馆 ,那是奇葩中的奇葩。美国大学的馆舍一般都盖得不错,尤其是私立院校。可是,MIT的20号馆,简单说就像个超大型木造违建,是为了应付二战时研发雷达的特殊状况,军方临时搭出来的,里头乱七八糟。

战后,MIT基本上是把需要空间的实验室全往里头塞,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单位都有。因为MIT的20号馆,不是精心设计的建筑,里头的科学家可以完全不鸟校方对馆舍的严格规范,几乎可以尽情胡搞瞎搞;例如为了要放置大型原子钟,他们直接开挖地板和天花板,为了进行特殊实验,管线任意拉、任意牵。如果是在一般馆舍,申请变更的作业、光文件往返就不知得等到何年何月,再富创意的构想,等应付完官僚,菜都凉了。

另外,MIT的20号馆房室编号系统杂乱无章,有如大型迷宫,所以在里头研究的科学家,时常迷路或者跑错房间,让许多原本宅在自己研究室,不太出门的科学家互相认识,然后一起打嘴仗,激发出合作火花,挑战前所未有的领域。所以,它不仅是骇客发源地,还孕育出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新科技先驱。

MIT的20号馆揭示:一个好的校舍,重要的不是漂亮或新颖,而是能提供里头进行创新创意研究的人多大的自由。很多美国现在不可一世的大企业,如亚马逊和苹果,都是在乱糟糟的车库里创业的。

另外,MIT的20号馆促成许多原本不会产生的团队,人都是喜爱舒适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最愉快,自我感觉太良好,实际绩效却很差;但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陌生人或异议份子,可能让团队更易突破困境,表现更优异。许多研究也发现,在多元多样的环境,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成效会更好。

混乱有用武之地吗?

当然,意见越多样,凝聚力就越弱。然而,有些创新创意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凝聚力,弱连结的力量更强。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有另一个很奇葩的例子,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纪录保持者”、匈牙利数学家艾狄胥(Erdős Pál,1913-1996)。他居无定所,全球流浪,住在合作者的家中,和他们讨论以及指点迷津。他生活不规律,一旦半夜肚子饿,就会敲锣打鼓,叫醒屋主弄东西给他吃;待腻了,就换到另一处继续胡来。他同时间与多方合作,不断展开新计划;在六十年间,他独自或与人合作写出1525篇论文。

因为艾狄胥合作过的数学家实在太多,有人还发明了艾狄胥数(Erdős number),用来描述数学论文中,一个作者与艾狄胥的“合作距离”。菲尔茨奖获得者的艾狄胥数中位数最低时为3。艾狄胥的艾狄胥数是0,与其合写论文的艾狄胥数是1,一个人至少要k个中间人(合写论文的关系)才能与艾狄胥有关联,则他的艾狄胥数是k+1。例如艾狄胥与A合写论文,A与B合写论文,但艾狄胥没有与B合写论文,则A的艾狄胥数是1,B的艾狄胥数是2。

我相信艾狄胥在这种工作过程里,一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发现。我们一般都希望事情按计划进行,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是该惊慌失措,还是处变不惊?

爵士乐大师杰若的颠峰之作,竟来自一架琴键有问题、踏板卡住、音不准的钢琴。 正常来说,演奏家不会想用那架钢琴,但是,年轻的策划人承受极大的压力,请求杰若无论如何都要演奏,否则她不知如何面对即将暴动的观众。结果那场演出异常成功,观众如痴如醉,原声带大卖350万张──那部烂琴让他被迫放弃干涩的高音,尽量在中音域发展,而且音量太小,让他不得不全力弹奏。这两个该死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竟然成就了一场神奇的演出。

对需要进行创意工作的人来说,专注力当然很重要,可是容易分心,有时候不见得是坏事。

有研究发现,患有注意力失调多动症(ADHD)的人,在实验室中,表现出的创造力比一般人强,在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有次在禅修时,我们要数数字以集中注意力,法师说了件趣事,说有位数学家打坐时无法数数字,因为他一数数字,脑中就分心要作数学运算。恰当的神游,恰好可以是创意的源泉,不过专注力当然还是很重要,那是把创意付诸行动的力量,否则就只是空谈和嘴炮。

不管是学校和家庭教育,都强调整理和整齐的重要,制服仪容要整齐、课纲也要整齐、班表也要整齐。没错,科学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业社会的效率,在血汗工厂工作不需要创意,创意甚至可能造成不易预测的危险。

然而,有许多工作极需创意,例如科研、营销、艺术等等;教育常常扼杀创意,而需要创意的工作却越来越多,因此产生所谓的学用落差。

乱中求胜的良方,就在这里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给了我们和混乱为伍的好理由,但是,无厘头的混乱并不见得是良方,况且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混乱来提高创意,有些工作只要有分毫差错就会闹出人命。你不会希望你的高铁司机飙车时、有医生开药或动手术时即兴发挥创意吧?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从众多案例的混乱中,整理出从乱中求胜、必须练习的秘诀:

“把握意外”,即使一手烂牌,也能玩转人生

“包容不一样的人”,距离远的弱连结,也许能给你更多

“接受随机冲撞”,比按计划行事,更能把事做成、做大

“对内有坚持力、对外有接纳性”,冠军团队最器重这种人才

“力用工余, 功夫在诗外”,人生无限宽广,一生只做对一件事太可惜

“扩展视野”,确保边际效益递增,小心太专注反而效益递减

怎么样,准备让“乱”来搅动一下你的人生了吗?

编辑:Flora 格式:黄牛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