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骆秉章(12)
在湘军众多将领之中,大多都是书生,曾国藩、左宗棠,还有“博通经史,为文宏宕,有奇气” 的“桐城派”余脉古文大家刘蓉。
刘蓉属于“三亮”之中的“小亮”(老亮罗泽南、小亮刘蓉、今亮左宗棠),“三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早年科场不畅,仕途不举,转而潜心理学,钻研“有用正学”,对科举入仕失去兴趣,从而隐于乡野,不求闻达,但最终又被诏令出山。
左宗棠在出山之前,在自家门庭自题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左宗棠之“卧龙”乃自己所封,这种自信比较符合他狂放的性格。
道光三十年,已官至侍郎的曾国藩写诗云“我思意何属,四海一刘蓉;他日余能访,千山捉卧龙”,刘蓉在好友曾国藩眼里就是“卧龙”,其才能可窥一斑。
罗泽南因为出身贫寒,虽然饱读经书,胸怀经世济国之才,但却还在为养家糊口碾转谋生,同时又不忘克己修身,为困于罗山群峰、养精蓄锐蓄势而发的“卧龙”。正可谓“乱世四海沸,湖湘三卧龙”。
“三亮“之中,罗泽南与左宗棠是长沙城南书院(今天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窗学友,同为经世学派代表人物贺长龄、贺熙龄兄弟俩的得意门生。
刘蓉则出自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当时与岳麓书院并称为长沙两大书院。城南书院是人才的摇篮,盛产政治巨人,在乱世之交,这里出过不少经天纬地的伟才,包括胡林翼,以及稍晚的黄兴等。
刘蓉与曾国藩订交甚早。1833年(道光十三年)春,同在长沙求学的刘蓉与曾国藩在岳麓书院相遇,从此成为一生最为信赖的朋友。
曾国藩帮办团练与组建湘军时,邀请刘蓉和郭嵩焘出任幕僚。刘蓉开始并不答应,后来见曾国藩执意相求,见无法推辞,刘蓉只提了一个条件——做事出主意在所不辞,但曾国藩不得保荐自己为官。曾国藩深为感动,吩咐账房:“刘、郭与己身同,惟所支用,不为限制。”
即便如此,刘蓉与郭嵩焘二人都不曾支取一钱。足见三人是可以互换脑袋的真心朋友。
曾国藩对罗泽南的了解,完全是通过与刘蓉的面晤或信札获取信息,这些都为罗泽南后来成为曾国藩信任的左臂右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刘蓉是罗泽南、曾国藩友谊的催化剂。
而在罗泽南随后的赴各地平剿会党的过程中,刘蓉也不时跟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成为得力参谋。
之后,刘蓉入曾国藩幕府,成为曾国藩的主要幕僚,暂时离开罗泽南营部。
直到咸丰五年八月,罗泽南率军西援武昌,一直在曾国藩幕府任幕僚的刘蓉再次主动跟随罗泽南出征,并率副左营。助罗泽南接连攻克通城、崇阳、蒲圻等城池。
不幸的是,刘蓉的弟弟刘蕃在蒲圻战死,刘蓉悲痛不已,护送弟弟灵柩回乡。罗泽南送他至江干,两人握臂流涕。
刘蓉从此再也不肯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