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益:“四十二史丛书”总序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那好吧,”深思说,“那伟大问题的答案……”

“是的!”

“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一切……”深思继续说。

   “是的!”

   “是……”深思说,然后顿了一下。

   “是的!……”

   “是……”

   “是的!!!……?”

“42。”深思说,语调中带着无限的威严和平静。

这是科幻文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桥段之一,出自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在亚当斯笔下,历经千辛万苦追寻宇宙奥秘的冒险者最终蒙超级电脑“深思”告知,终极常数是42——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无人知晓,作家也无可奉告,因为理解这个答案需要先弄明白“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问题”。这种英式无厘头在中华文化当中是罕有的,而 “四十二史丛书”的命名正有逆写“二十四史”传统、激励科幻想象、拓展未来和宇宙视野的用意,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又是让轻快甚至飘渺的玄思融入历史根脉,生成文明自觉。正是历史与现实的沉重引力和超越现实的科幻原力之间的博弈,造就了堪为中国科幻特色、尤以刘慈欣小说为代表的“厚重而空灵”的审美风格。由天下意识到宇宙意识,从中华文明到人类文明,“四十二史”寄寓着对于科幻文学和文化的期待:能沉静亦能欢跃,能植根大地亦能飞翔九霄,能解放无限遐思亦能把握春秋一瞬。

逍遥游(by 胡特,第15届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

因此,作为一套以学术研究为重心的丛书名称,“四十二史”除了作为与科幻爱好者的“接头暗号”,还包含着一体两面的抱负:一方面,以史家的严肃品格和审慎态度研讨“科幻”这一概念所统摄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在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深厚历史意识当中唤醒面向未来和未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作为独立文类的科幻只有短暂的历史,但内中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对可能社会的憧憬、对自我力量的探寻,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生生不息,并高扬于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因此,藉由对科幻的叩问和质询,我们有机会整全地领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Curiosity(by awanqi)

从这样的宗旨出发,“四十二史丛书”将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为自觉追求。毋庸置疑,仅就文学领域而论,中国科幻研究刚刚兴起,对中国乃至华文科幻的发展史还没有系统而周密的考察梳理,对世界科幻的理解也在相当程度上仰赖国外学者的成熟研究,因而基础性的史料收集整理、作家作品研究和通史专史叙述是需要持续致力的工作。但应该指出,丛书并不以造就任何单一学科的专门领域为目的;相反,吸纳各个学科的知识、问题和关切,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夙愿。在世界范围内,科幻文学和电影早已吸引了来自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乃至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而这一趋势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承载和促进学术界对于科幻的研讨,让科幻在多重智识的辉照下焕发异彩,既为丛书之志,亦诚丛书之幸。

(by Cornelia Li)

科幻在学术界引起的广泛兴趣,显然并不局限于,甚至未必在于审美层面,尽管科幻独有的“惊异美学”引人入胜。从根本上说,科幻比其他类型文艺更能触及现代世界的总体性,无论是地球这颗行星的地质构造和生态系统,还是不断深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又或是高科技渗透甚至支配的人类社会生活。不仅如此,科幻的“寓/预言”属性,使得思想者在以这种形式为中介进入现代世界基本问题的时候,更有机会借助“认知性疏离”穿越经验的障壁,抵达现实深处的原理和机制,并释放批判性或创造性的能量。在这个意义上,中外诸多知名学者对科幻异乎寻常的重视就很好理解了,而他们寄托于这一文类的社会关怀,在全球现代性的前景晦暗不明的今天,显得愈益切要。一起认识和改造被把握在科幻中的这个时代,正是历史向“四十二史丛书”的读者们发出的邀约。

“四十二史”学术丛书,重庆大学出版社即将陆续推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