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府败落前都有那些预兆?

《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是有很多传说中的“异象”出现的。

第一,贾宝玉梦幻十二钗。

贾宝玉第一次进入“太虚幻境”的原因,即是被警幻仙子带入。原因则是因为受到宁荣二公之灵的嘱托。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就像《封神演义》中要说明殷商气数将近,周室当兴一样,虽然人间照旧如常,但是仙界、鬼界早已对此了如指掌。只是有些人不甘心,非要逆天改命一样,就像那帮截教中人,非要逆着天命来辅佐成汤,结果不但徒劳无功,反倒伤了自己性命。

宁荣二公,在冥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毕竟生前如此,死后亦享尊荣。因为当初是他们创建下的家业,自然即使死了也要护佑自己的子孙,好让自己的家族不至于衰落。他们算来算去,只有宝玉也许可以改变贾府衰落的命运,无奈宝玉命该沉溺于情,所以希望警幻仙子可以早早让宝玉醒悟人生如幻、情归于无的道理,可是宝玉执迷不悟,最终依旧无法得渡,贾府也只好一路衰亡下去。

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第二,秦可卿托梦示警。

秦可卿不是别人,而是警幻仙子的妹子。既然如此,她在贾府的作用就非比寻常。既能使贾珍身陷情场,做出不伦之事,又能有所远见,早日警告王熙凤注意身后。秦可卿,非常情,说明情不能久,而爱亦如何?贾府若有人早日醒悟,或许可以重振家业。

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秦可卿之所以托付王熙凤,也是认为王熙凤是可以担当贾府重任之人。也就是常说的“有慧根”,和宝玉同属“龙华会”上人也。可惜的是,凤姐只将秦氏一语当作南柯一梦,照旧我行我素,甚至大开杀戒,助纣为虐,最终反倒成为了贾家的掘墓人。

第三,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竟然族人寥寥。

我们知道,一个家族是否繁荣,要看族人是否一心,族人人数多少,生活情况如何。

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手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

虽然在宁国府祭祀宗祠的时候,看起来还有好多人,但是等到贾母在元宵节举办夜宴的时候,竟然应者寥寥。很显然,因为祭祖是大家的事,而夜宴是个人的事情。

虽然贾母在两府中地位最高,但是族人贫富差距很大,而且穷人的话,很不愿意见识这种看起来“骄奢淫逸”的场面,因为撑不起,只好托故不来;而自从凤姐掌家之后,对待下人极为严苛,得罪了不少族人,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给他们捧场。总而言之,族人之中贫富差距太大,很多人跟不上套,也不愿意去奉承王熙凤和贾母等人,各种理由就来了,倘若大家其乐融融,我想就没有那么多理由推却了吧?族人不齐心,家族岂能不败?

第四,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贾珍在父死期间勾引尤氏姐妹,与贾琏、贾蓉形成聚麀之乱。贾琏在国孝家孝之间,停妻再娶。这还不算,他还以习射为名带领族中子弟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五毒俱全。过分到祖先都看不下去了。

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吒,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

试想,如果先人有灵,看到自己的子孙如此不成气候,如此败坏家业,该有多么生气啊!想必宁国公已经知道贾府颓势难挽,故而伤心叹气吧!

第五,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中秋期间,贾母赏月,参加的人越来越少,听到笛声悠扬,同时联想到贾赦说她偏心的话,心中又有些悲伤。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林黛玉和史湘云到凹晶馆赏月联诗,二人分别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和“冷月葬花魂”这样悲凉的诗句。

第六,晴雯死后,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

抄检大观园之后,晴雯被撵出了大观园。宝玉觉得晴雯如此娇惯,回去以后一定不能活了。于是和袭人谈起这件事。

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宝玉是个有点儿信那些谶语之类“怪力乱神”的东西人,因此觉得海棠花之死预兆着晴雯将去。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族之将亡,乱象丛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大厦将倾之际,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这就跟《封神演义》里面发现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一样(比如妲己经常夜半出去吃人,白天就会发现白骨如山;妲己请来所谓的仙人,其实不过是狐狸精的假扮),是一种提前的警示。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感觉得到。只是,宝玉的领悟实在是太晚了。直等到“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时候,他才找到了自己的依托——遁入“空门”。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还清好散场!

作者哭成此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回复“红楼梦”,领取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