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专栏 | 江南松:创刊随笔
江南
·专栏
主编:蒋新民
副主编:紫珊瑚
编辑:莫非 积健为雄
主播:欢子
特邀评论:徐为富
文 :江南松 / 图:堆糖
一到冬天,总盼望着来一场鹅毛大雪,满足一下似乎尚存的童心。可多年来,即使望眼欲穿,最终都扫兴失望。
跨入新一年,意外的天寒地冻几度袭来。水管冻住了,几棵来不及搬到室内的花树冻伤了,小果果也有点感冒了。但就是看不到白雪皑皑的美景。
用铁水壶煮上一壶普洱茶,与儿子一边品,一边看着窗外米黄色的阳光,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果果感冒好点了?”
“好多了。”
“多年没那么冷了。”
“是的,小孩毕竟太小,最近不能带他出门。”
“把外面的水龙头都关了?”
“关了,还包了一层棉布。”
看着脚跟前地上几十盆花树,迟搬的两个盆景的树叶都蔫了。儿子不无感慨地说:“爷爷奶奶辛辛苦苦种那么大,知道了会心痛。”
“不能告诉他们。”儿媳抱着果果下楼来,正好凑过来插话说。
果果咿咿呀呀地欢叫着,显然靠自身的免疫力恢复了。
我招呼着果果,又回言道:“或许还能活过来,等天回暖了再说,不行重新买两棵一样的树换上。”
果果手指着一盆盆树,哇啦哇啦地想表达什么。
“快要会说话咧。”
大家都笑,果果也笑。
闲聊的当儿,有意无意地换了个头像,改了个昵称,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年前,杭州紫珊瑚老师说要组建一个“江南专栏”,在香落尘外的文学平台有诸如“北方专栏”、“沈丘专栏”、“赣鄱专栏 ”等,我们这一片应该开辟一个江南专栏。希望我负责一部分。我没答应,一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时间不够宽裕。
家中添了孙儿果果,不到一周,就爆发了新冠疫情。国家、大家及小家都在全力以赴抗疫情,家人们分散在各地,多头牵挂,虽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分心分神,焦虑不安。最大的感悟就是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国才有家。
天天上班下班,忙这忙那。为了回到家能天天看到可爱的果果,做好严格的防护,即使到地铁站顶岗当志愿者也不敢回家声张,怕到家不让见果果。
防了病毒,忽略了其他,六七月间,母亲和岳母先后中风,一下子感觉到人生无常,谁主沉浮。无论从大家还是小家,庚子年实属不易。好在一切都比较平稳地度过难关。
想着想着,就和文友商量,歇一歇,暂时搁笔,不再创作。
哪知,紫珊瑚老师已在紧锣密鼓地组建江南专栏组。
“这一定是湛蓝主编的计划。”我想。
“是的。”
2018年八一建军节期间,余姚的小路从战友那里得到我的联系电话,就把我介绍给了蓝主编,他认定我会写文章。其实,我已经没有什么青涩时光的文学梦了。在蓝主编的引导下,我开始文学创作,主要写一点短平快的散文。大约一年的时间,也是在蓝主编的帮助下,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专集《穿越时空的呓语》。
蓝主编创立的香落尘外纯文学平台,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拥有千余作者,十万读者,已出版十多集专辑,靠的就是文学爱好者的理想信念和共同追求,才得于横空出世,稳健腾飞。丰富了民间文学宝库,培养了新人,为推动文学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在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不曾见过一面,我们有合作,有交流,也会斗嘴,但是她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是巨大的。
香落尘外平台还有一群真正热爱文学的编创人员,每一次投稿都会帮我反复修改校对点评,崔加荣、深蓝、烟花、北方等老师,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但都不遗余力地为成就文学梦而共同奋斗。大树有广阔的天,小草有辽阔的地,咖啡有浓烈的香,清茶有淡淡的涩,我们一起走在大路上。
过去,江南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的南部区域。苏州和杭州最具江南特色。小桥流水,庭院深深;小家碧玉,吴侬软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而现时的江南已经是一个大概念,泛指长三角地区,甚至更大的区域了。江南专栏其实也是一个概念名称而已。
想着想着,我又打消了停摆的念头。我答应了紫珊瑚的举荐。携手并肩,在香落尘外平台,在江南专栏栏目,筑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