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步法: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武术步法,自古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的说法,步是一身之根基,发力之起始,拳法之主体。传统的武术步法花样繁多,各门各派都有特色,但是能够施展的步法,已经很少能看到了。很多都是蒙蔽式的技巧,放在对抗中便不好使了。所以今天我们探讨步法,更多是放在擂台步法上探讨。而擂台步法,貌似趋向统一,无非进退闪避,但专业探讨,却有很深的学识。

步法的异同,直接导致了拳法流派风格的异同。

如果往深了说,步法就要分为少林拳步法、形意拳步法、八卦掌步法、太极拳步法、螳螂拳步法、通臂拳步法、八极拳步法……如此就太复杂了。少林拳、螳螂拳、通臂拳失真不太明显,但形意拳真传就很少见了,而能实战又能保留特色的太极拳、八卦掌也不好找,所以面向大众的文章,就先从常见的现代搏击说起。

散打的演变

竞技散打发展到现在,就形态上变化并没有多大,这里有受规则限制的原因,也有受对战理念影响的原因。中国散打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随着商业赛事的推广,由原先打点挣分为出发点的锦标赛风格,逐渐往商业模式发展。在与踢拳、泰拳的对抗调整中,散打技法的重点逐步放在了中、远距离的踢、打技术上。

一旦站在国际拳台上,会发现节奏与力量都有点跟不上踢拳、泰拳选手,而且随着打摔技术的弱化,一些原本配合打摔的交叉组合进攻也逐渐弱化,在硬性抗衡思想的驱使下,格斗作风越来越偏向泰拳。

但是因为核心功力的不同,导致了身体条件的不同,即影响到运动状态也不同。也就很难在短期内学到精髓,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现象:原本擅长快摔的选手,却因为内围技术没把握,许多选手难得突破了泰拳的长枪大戟之后,却惨败在了内围缠斗中,而一旦疏忽就有可能遭受肘膝的重创。而在中远距离,又会因为泰式的正蹬、直拳甚至冲膝的阻截而难以拼战。为了追求拼斗的机会,技术反而越来越趋向简单凶猛,最后成了体能、意志与战术的拼比,技术成分反而不多。

吸收了泰拳、空手道、拳击技术的踢拳,因为其综合协调作用,其用劲、用形已经与任何一方都有明显区别了。而有着独立战术理念——中国兵家智慧的散打,却很难像踢拳手那样以快节奏的攻击去不断逼迫对手,还是传统理念稳扎稳打,有个拳形架势的风格。

就好比特色的侧踹,起腿落步都还带有马步的影子。而摔法也偏向传统的光膀子武术跤。因为这个步法特点,以及与摔法的组合习惯,打摆拳比打直勾组合更顺手。这都是步法影响拳脚技法的证明。

泰拳的步法

泰拳是压着节奏的蚕食步法(注:传统思维分析,非泰拳术语),使得身体一直在启动预动与迎击防御姿态,方便整体带动发力,又总能在貌似舒缓的节奏里快人一步。

无论极具压迫感的虚实踩点,还是迷惑判断的左右踩点,根本用意都是节省力气又减少间隙,用以捕捉空隙奋力一击。这是非常高明的格斗技战术,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将原本的功底尽能发挥。

踢拳的步法

踢拳道发自日本,因为日本商业搏击赛事影响,踢拳规则一度成为了站立式格斗的主流。当年踢拳传入中国时,被香港人翻译成'自由搏击',后来“自由搏击”这一名词,成为了大众心中现代武术的代表。

踢拳与泰拳一样,虽然都是两腿斜踩“十”字线左右对角,但前腿内扣的幅度很小,重心稍高,且以快速的进退为特色。而且吸收了相当多的拳击步法与拳技,在高密度组合拳的主攻下,配合弧线的高低扫腿、冲膝、正蹬一类弥补间隙,又以刁钻突然、强劲灵活的勾拳威慑对手,在快速攻击中压制对手打出破绽,使得对手在多方位多形式密集攻击之下,平素养成习惯的时间差、空间差的节奏感应产生混乱,失去且难寻捕捉反击的最佳时机。

因为打击频率较高,使得赛事节奏激烈,不似散打多是试探——碰撞——试探——碰撞的节奏。而其步法也是合以拳脚的移动,又与泰拳兼有停顿的节奏不同,似在不断的进攻状态。拳法的密集来自拳击的训练,所以肘击弱化,而膝法多是空手道式冲击,或者简化。

散打的步法

散打用的是趋向滑步进退又稳扎稳打的主流格斗姿态,前脚略实后脚虚踵,重心置中前稳后蹬,身势略偏前腿微扣,各类技术的启动比较中和。与的泰拳、踢拳就前腿与髋胯的处理方式上就有着区别。

比如阻击功能的前腿腿法,散打一直独擅侧踹,而泰拳、踢拳钟情正蹬。因为侧踹与正蹬的不同,后续或者埋伏的呼应组合也自然就会有些区别,特别是以快摔为近战主要手段的技术体系下,力量与手段都不亚于后手重拳的勾拳,在散打组合中远不如踢拳那般被体系重视。这也是散打选手总感觉拳法欠缺的原因之一,特别在逐渐弱化打摔技术的当代,这一特点便尤为明显。

传统武术与散打的区别,根本原因也就在规则限制导致的技法选择上。所以一些推崇传统武术的总是拿着传统武术如何凶残阴狠说事。这种形容也对,即是附加了江湖手段的生杀搏斗。这种综合手段,又正是后段将要重点探讨的智慧谋略的一类写照。只是当功法的失传已成事实的时候,还要保护自己,就得过多依靠谋略部分了。

散打的独到优势

具体的格斗风格也都是带有个人倾向的,趋于灵活的中和姿态即方便打前低鞭腿得点、骚扰,也方便起侧踹、下劈之类助攻,但因为拳打脚踢的立体攻防,以及切别摔法为原型的打摔技术,身板相对偏向直硬。

习惯了带着接腿摔意识的拳腿组合,身体条件也就是为了此类拳腿组合而练就的,上肢的攻防也就不太能像踢拳那般——随着冲膝或者正踢的开路突然贴入,打出高低起伏的摇身组合拳了。必然是下盘扎实但身手协调的风格。

快拳的组合与重腿的连续,散打比之踢拳、泰拳是个弱项。可能模仿出泰拳的重腿,但很难同泰拳手一样进行连续的扫腿。这依然是因为根基不同决定的。不同的根基,即便引用别门的招式技法,也还是自己的味道。

泰拳手的必经基础就有连续扫腿一项,因为一个“提”字要领,边腿的感受便有了“鞭”与“撞”的区别。拖腿翻胯可以扫出强而有力的一腿,但裆下弧线的不同状态,制约了腿法的其他变化。而在战机难寻的激烈对抗中,要紧的就是能够迅速捕捉战机的重型攻击。这又是散打坚持自己的必要原因,不是非要守着中国特色,而是中国特色确有独到优势。

散打对抗的技战术甚至赛事策略,具备典型的中国兵法特色,散打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的武林趣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计谋促成的,在某些传承里一直是作为经验教训隐秘流传的。这个以后再探讨吧。

本文摘自武作家评武术界长文,为方便阅读摘为短文,有衔接不够紧密的地方,敬请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