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01
案例介绍
表1. 非瘟发展的不同阶段
02
处置措施
2.1 分析原因,可能来自转群,对所有人、车、物等媒介生物和饲料送餐进行切断,进行关门剔除,避免重复引入传染源,同时对猪场实行栅格化处置。
2.2 所有采样和处理物资齐备,有相应的消毒、隔离、停止生产等措施,且经过紧急情况处置演练,建立早期报告机制,并第一时间送检,送检环节无污染,大概送检4h后出可靠结果。将猪只、人员和栋舍划分生物安全等级,专人专岗,不得交叉,进出换防护服、口罩、鞋套、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到达生活区,所有衣物立马浸泡消毒2 h以上。依据检测结果,全场经过3轮消毒后,搭建环形通道(一次性,每次搭建前使用烧碱消毒),对阳性猪只及其周边的猪只甚至通槽的猪只进行精准剔除,同时每隔2天即开展全群的普检,进行了2轮,发现还是零星检出非瘟,仅有一个单元存在成片检出,部分猪只皮肤发红、精神不振。
2.3 因为猪价较高,前期过于依赖检测结果来处理猪只,一方面难以根断;另一方面,处理猪只较晚,难以保证处理效果,环境中存在散毒风险,人员在采样和处置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2.4 在良好生物安全操作和分工前提下,果断淘汰成片感染非瘟的一个单元,考虑到检测到非瘟之前可能已经感染六天了。每天专人观察记录猪只情况,对于阳性单元不食、发热、呕吐等的猪只,连同两边的各两只猪直接处理掉,可以不采样。对于存在饲料剩余1/3以上的、采样时因为精神沉郁不配合的、其他轻微临床症状的、健康度差的猪只,直接无害化处理掉其后周边的各一头,采样检测,结果供参考,考虑到漏检可能及时淘汰异常猪只。每天尽早进行观察处置,尽量在白天进行。同时通过给药器饲喂酸化剂,杀死水槽中传播的ASFV。
2.5 后期持续检测到阴性后,坚持预防性处置方案。
03
处置结果
3.1 处理总时间为15天,第一阶段9天,第二阶段经过两轮普检,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因为转群污染和接触处理较晚,整体留存率为74.8%,感觉有些低,与上面的两个因素关联性很大,我们有留存率99%以上的案例,在这里不列出。
3.2 目前猪群稳定近两个半月,已经转入正常的生产。
3.3 对于剩余猪只继续执行预防性剔除方案,对于污染的单元,已经有专人进行消毒和检测,环境中粪尿中核酸为阴性,开始开展全面的洗消工作,同时和其他单元的工作是独立的。
04
总结分析
4.1 非瘟压力时期,猪群任何流动都需十分谨慎,需要提前保证人、车、物、猪等无污染,规划好相应的流动曲线,特别是要杜绝交叉点被污染。
4.2 异常问题处理的时间越早越好,预防性剔除在本次案例的稳定中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
4.3 同一个猪场,处于不同阶段(可能界限不清晰)的不同单元可以果断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4.4 检测非常重要,特别是阴性场,但是检测也只是作为参考,伴随着我们对非洲猪瘟临床特点的进一步了解,预防性剔除,或者检测为阴性的猪只剔除也有一定的价值,因为检测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感染六天以上。
4.5 妇人之仁或者贪婪之念,反而可能最终葬送了整个猪场。因此,非洲猪瘟精准剔除的“快准狠小”还是需要坚决执行,而且通过算经济账,只要能彻底清除绝对是划得来的。
4.6 理论很完美,现实很无赖,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只有经历过、痛苦过、收获过,才能将二者完美结合。介绍得比较简单,希望本案例能给大家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