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赤水镇:往昔的会东方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往昔的会东方村
会东方村,传说因汉武帝时滑稽艺术家东方朔在此会诸侯而得名。会东方村后来衍变成两个村。按位置相区分,一个叫南会东方村,简称南会村;一个叫北会东方村,简称北会村。相距200米,得以验证的是,南会、北会二村之间曾建有“朔王庙”,并有东方朔衣冠冢。
会东方村村委会 高振强 摄
东方朔被小偷帮尊为师祖,故“朔王庙”有“贼王庙”的别称。关于东方朔为贼帮祖师一说,当地民间有两种传说。
其一,传说东方朔小时候,为母亲煎药不慎打了锅,为了不耽误继续为母亲煎药,趁夜间偷了东邻郭村人家的锅,被母亲发现后,斥其送还,东方朔因已在黎明时分,夜色渐亮,恐被别人看见,丢人现眼,正在犯难时,上天命天庭再黑一次,成全其行,顿时一阵黑暗,东方朔顺利完成了母亲的严令。
其二,传说西王母种的蟠桃,3000年才结一次果,而东方朔竟偷了三次,除将桃献母亲外,并恭奉给汉武帝以宴群臣。
东方朔虽涉盗窃,但不为己利,而是行忠孝之责,可谓仁人君子,终年享寿1700岁,是位长寿之星。人们在此建“朔王庙”,并以其名作为村名,表达人们对他的敬重,以及祈祷长寿免灾求福之美好愿望。因而香火延续不断。
“会东方”村名被误传为“会同坊”,由来已久。1947年编撰的《华县县志》载,“李托、会同坊之葱”,江村尤高大,会东方被讹传为会同坊记入县志。无独有偶的是,2013年,华县交通局在程高通往赤水街的南北县级公路南会村旁,立一路牌上书“南汇村”几字,使以讹传讹的村名更生歧意。
据清康熙《续华州志》载:“会同坊东荫商《忆略》云‘东方朔墓在山东陵县,…陕西诸志以为在华州,盖以州西有村曰会东方,昔人曾会东方于此因以得名。…明嘉靖乙卯地震于土中获普鉴和尚塔铭载,(元)中统元年重修玉泉寺于郑县会同坊。’土音之讹较如也,郡志失实是宜删正。”
会东方村在赤水街东南千余米处。相传二村之间(在现已废弃的大队办公室、村小学处)有秦汉古道横穿,一九四九年前仍通马车。东去50米左右有“鱼津河”,古道在河上有桥,人称遇仙桥。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此遇陈传老祖,相约到赤水街玉皇庙下棋被哄骗,留下“华山自此不纳税”之千古佳话,玉皇庙因之被称作“哄庙”,真名知者鲜寡,“哄庙”却延续至今(今赤水镇政府所在地)。赵匡胤夜宿白家寺,亦称卧龙寺,盖因赵匡胤曾歇卧之故。赵匡胤在鱼津河桥遇陈传老祖,桥冠名“遇仙桥”,河随桥改称遇仙河,鱼津河名今人鲜知。
明末清初,该古道北移约三里,即现赤水街至华州城区之公路,时称“大官路”,而将原址古道路称作“小官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陇海铁路未通,东南各省货物及国外洋货,俱自长江沿汉江、丹江在丹凤卸船,又自洛南沿石头峪从瓜坡李托经北会到赤水,通过渭河船运直通陕甘宁蒙,为著名的骡马古道。
南会村与北会村之间(废弃村小学处),原有“马王庙”面南临古道,道南通南会村路西即东方朔衣冠冢,冢南“朔王庙”庙门向东。东去约二十余米有北会村戏楼西向而立,楼东遇仙河两岸竹林苍翠,景色别致。
南会村旧城墙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20米,墙高7米,其上宽4尺,下宽7尺左右。南墙址在现南二巷,北墙址在现北巷,东址在现东巷,西址在陈恒迁宅外。有南北城门两座,俱三层阁楼高十余米,其势雄壮,南门上镶有“会宁堡”三个字,门址在今南北路上。
村中陈家巷、袁家巷,陈氏来历不详,袁姓自河南项城迁此,村西南地多高阜,为坟茔阴宅之佳地,有陈姓、王姓祖陵,各占地亩余,苍松翠柏,阴 天日,虫蛇甚多,人莫敢近。家族坟茔,遍布郊野,祠碑松柏掩映,古色古香。南去无路,巨石荒草,古柏森森,遮蔽川口。村东河湾,水泊纵横,水明天净,伊人浣砧。东南河曲,水流弯转,河湾侧畔、河中洲渚,芦苇丛生,杂花生树,合抱白杨曲柳,栖禽鸹耳。
北会村为后建,四周有城,竹林簇村,只有南门,上书“新兴堡”,有几段城墙稍薄且矮于原墙,疑为明关中大地震后重建。西北绕城,径通赤水,距城六丈许,有楼兀立。径从间过,是范家祠堂,祠梁板横,名讳赫然。
北会村南门内东侧,庙曰“新庙”,实为新建孔庙,石鼓雕刻,美轮美奂。
北巷向东,开有一小门,东北绕城,小桥流水,村南村北,竹林环卫,芦苇簇流,遍布河隈。莽莽苍苍,通塬抵峪,溪流弯转,洲渚密布。
自北会东小门逾小桥东北方向,河曲九拐十八弯,水流滞缓、水草繁茂,荷萍覆水、浓荫沉绿,鱼美虾肥、草长莺飞,为北会与郭村交界区。在河湾迷离、芦苇束渚之右,为南北会、李托、郭村的千亩果林区,因自金惠塬金堆峪挨瓜坡沿李托村北向西北而流之小河,常泥沙溢岸,沿河各村弃五谷而植果木已逾千载,为秦东著名的果林区。
一九四九年前后随生产发展需要,庙宇寺观,渐次拆除,城墙坟冢,散为田土。昔日地貌景观,旧况难寻,竹芦果林,难觅倩影,曲流洲渚,改作直河。
会东方村人杰地灵,自古及今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国家栋梁之才。
陈博(1915—1967),早年曾就读于华县咸林中学、西安中山中学。1933—1949年担任赤水乡乡长,1942年昌教兴学,集会东方、程高、江村等村民之力,修建“赤水乡中心小学”,为三村及周边村社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身兼国民政府华县县参议等职,曾为促成华县和平解放做出过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素有口碑,无劣迹”之贤名,未遭惩处。后被恶意诬陷,惨遭羞辱,投井自杀。
袁改(1925—1987),华州区会东方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指导员、中共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等职。
袁 改 会东方村人
胡琏(1907—1977),北会村人,在石碑战役中曾留下五封遗书,决心一死报效祖国,以勇冠三军击败日寇一战成名。
袁光(1921—2007),曾任陕西省人民文工团团长,陕西省文化局局长,省政协主席。
逝者已矣!昔境不再,纵使重逢少人识,疑是异乡夜梦时。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