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工作拼命玩?这真是一种相当愚蠢的想法

这周和好几波朋友吃饭
我发现大家都会表达出一种【对我和老孙的旅行生活】的羡慕感
过去我特别喜欢忙于解释,但现在逐步放弃了
人和人的思维视角差异真的很不同
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工作和玩儿之间的界限
我曾经听很多人喜欢用一句话当座右铭
叫做“拼命工作,拼命玩耍”
这句话如果不细想,还觉得挺正确的
但身边很多人这样投来羡慕之感后
我才发现这句话有很大的蛊惑性
蛊惑什么呢?
认为工作这个行为
是为了玩耍这个结果
才会发生的
拼命工作拼命玩,树立的就是一种完成任务敷衍了事的工作思维
你想
如果玩乐需要的花销比较大,钱需求量多,那工作的状态就是拼一段时间,再消沉一段时间
因为工作和玩,都需要占据人大量的时间成本
如果玩乐需要的花销比较小,钱需求量不高,那工作状态完全没有必要太拼,挣个差不多的小钱,就可以悠哉悠哉
因为这样就可以平衡工作和玩的时间关系
看出差异了吗?
用因果思路来看待工作这件事,是会严重影响工作效果的
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工作到底是什么?
你把工作当成换钱的工具,你就是个工具人角色
你把工作当成自我成就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你就是个真实的人
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羡慕我和老孙外出旅行的状态
因为大部分人的理解都是
旅行=玩乐
我回想了十年前,为何会踏上旅行这条不归路的瞬间
那个时候,我是策划弱鸡,孙师是个摄影小白
很简单的,出门旅行这件事,是一种原始的逃离,觉得在自己的行业里太压抑了,好像被什么困住了
开始出门旅行后,用背包客、旅拍、徒步、环游等等多样的方式
我们开始探索到了自己的边界
也就是那句俗套的
遇见的人、看到的风景、路上发生的故事,全部长在了自己身上,变成了我们工作的一双翅膀
于是,我在做策划的很多年,都特别依赖那种养分
因为只有走出去,人的眼界才会被打开,思路才不会局限,写的策划案才更有价值,才能挣到更多的钱
旅行,成为了一种比较笨的学习机会
因为学费偏高,时间偏长,收获呢?因人而异
但我自己入了广告这个大行业,就得接受这个行业的特殊性
像万金油一样无所不知
像科研学者一样扎到深处
旅行是个相对全面的学习过程
所以这几年,也不停地去跑一些有意思的国家,有意思的民族文化
策划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已经和生活无异
它本身就是一种强输出的职业
需要考验策划师的脑里有没有货,思路清不清晰,认知高度够不够
前几年都是用乙方为甲方服务的思路干事
这几年自媒体的通路打开了,更多是用自己为更多个体服务的思路做东西
时时刻刻有价值的输出,就成为了家常便饭
就像那句很有名的糙话一样:
作家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写作,就如同,妓女不能等自己有了性欲才去接客
想要输出有价值的2000个字
可能背后需要注入的,是20万字的功夫以及数量之外的沉淀和思考
所谓的差异形成,就是大家看待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不同感官
人人羡慕着我和老孙出门旅行的生活
但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每次费钱费时,最痛苦的,还要一路上思考如何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去对接市场的需求,又满足自我的局限完成成长
痛苦的过程拿出来解释
就和凡尔赛文学差不多了
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件玩乐的事情,但对于我们来讲,每次要出门,都会经历一轮极大的痛苦磨练
你还认为拼命工作拼命玩是一个说得通的逻辑?
反正我觉得是极度愚蠢的
平衡工作和生活,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最重要的,是自己找到工作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热爱领域,以及有价值感成就感的地方,才不会被老板支配的无奈、加班的痛苦所绑架
有一句话特别有意义,叫做:
工作的幸福,就是对特长的自我表达
所以大家为人父母了之后
才那么疯狂地把孩子送去各个兴趣班
因为好多成年人,都已经失去了兴趣的能力了
今天没有白活,又赚了
你小时候报过的兴趣班是啥?
我是策划出身
现在全力服务商业的内容策划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
欢迎你来找我聊聊
微信号:liushanyoyo
一些其他有趣的小内容
会分享在【马蜂窝】和【小红书】
搜索: 大野633 
最近还开了个抖音账号
搜索: 拍照吧!老孙 
 爱折腾的大野夫妇 
一直看好未来的场景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