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的教科书:从大众到独立,这条路需要时间
-追星的人不一定是脑残粉-
-他们其实只是在“找自己”-
陈冠希的【一只猴子】来到了成都
感觉整个成都的街头潮范儿都涌向了现场
排起了队
很多人看不懂这种排队
就像年轻人看不懂买房排队一样
大家的价值观和认同点不在一处,无法互相理解
但其实他们都是一回事
为自己心中某个时刻的认定和价值观作出反应和行动
这才是我心中的鸡血
文化感和文化现象是非常有价值的
之所以经常被人忽略,是因为在变现的路上,还有一大段商业模式需要试验
一切,都需要时间
陈冠希是这个社会的多面教科书
我还能想起08年,除了那次地震,我们大家互传照片的场景
而如今,他用明星的光环,和家里给的几百万
拼出了一条有商业价值的道路后
所有的文化溢价,在无限地向他叠加
无论是态度、观点、设计或者是产品,它都成为了一种意义上的狂欢
如果你对人物还停留在明星及追星的概念上
也许你还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个时代
最近发了一本新书,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今日简史》
它说的,就是人类活下去的未来命题
未来的人类,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些活下去的意义
科技的发展,可以逾越很多生物体的设限,但是没有办法植入思想意念
这个时代的人群,越来越需要一个你不能理解的意义
【一只猴子】是陈冠希作品里很自我的代表物
做音乐或者做专辑,早就是这个市场中的商业形式
父爱逻辑,永远拗不过母爱逻辑的市场
艺术背后,除了自我,还需要向现实和投资人妥协
所以在表达自我这件事上,它的背后是有潜规则的:
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你首先要获得某个领域的成就后,才能走向公众呼唤爱与和平
每个时代,无异,都是需要一个英雄,扛起一面旗帜,宣读我们心中不敢说、懒得说的口号
F**K,DISS,SKR,华人,坐下,要谦虚……
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东西
当换了一种面目,进入我们的成长状态后
每一个人都在接纳或者认同
但是也许你已经忘了,从小的教育,一直在让我们走向真善美的大道
陈冠希用【一只猴子】自喻
唱片有三部,是他的个人自传,用音乐的方式
所以【音术】的概念,自然发生且生长
这是中国智慧里面讲的古话: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那个封面是他自己的儿时照片,加了一根猴子的尾巴,东方文化的矛盾和渴望
孙悟空形象感是我们文化中的个体天花板
既独立又叛逆,既自由又束缚
那就是陈冠希这个个体的争议代表
他不管是出格的花边新闻,还是已为人父的柔软,他从不在任何束缚中丢了自己的真实,这也是大众追他的理由
而他自己,正用不修边幅的眼角老龄感,褪去了曾经被视为偶像的记忆
真实,且真实的自己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的宝藏
那么多的人云亦云日日发生,还嵌着无比伟大的光环
做自己,是一件极需要代价的事情
第二次去香港的时候,孙老师带我去扫了一次关于陈冠希的街
在荷里活区域的尽头,一个破旧不堪的居民点
有一家陈冠希的CLOT店
只有那家店售卖4PK的T恤
那是陈冠希致敬香港文化人的一次表达
4PK的共创联盟,因文化和热爱集结
这就是他们的自嗨之处
世界在下沉,我们在狂欢
不了解内容的人,很难理解一件T卖到好几百,价值到底在哪里
所有的商业产品,品牌溢价总是有它的峰值和顶端
但文化态度和人物自我,是这个社会的精神寄托
它像精神鸦片一样,植入大脑杏仁核,调动着我们的情绪,不管是鸡血还是丧,都让你做出了人生选择
跨界是这个时代都热爱的产物
艺术跨界更是风潮里的高端产品
它需要技术和时间的打磨,在沉淀和寻找里逐渐浮出水面
讨好大众,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客客气气,我们微笑上进,我们奋发向前,都会迎来一片掌声
但不要忘了,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些人
他们需要阴暗世界的低落,需要叛逆挣扎的破茧成蝶,需要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孤掌难鸣
比如小时候唱儿歌的范晓萱
以及越来越老的陈冠希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自己不一样,变得独立而坚强
但独立,是走向孤独的一条道路
在时间面前
多少人败给了孤独中的脆弱绝望,悲凉不堪
没有关系,时间写下的你,终究是独立的自己
懂得原谅自己的平凡
与那个并不怎么优秀的自己和解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听一首歌也是好的
每一个治愈的图片背后
都有一个治愈人心的摄影师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