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尾子:书香能致远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尾子 / 图:堆糖
我读书不多,闲暇之余附庸风雅,把阅读作为消遣生活、打发时光的一种方式,早已成为习惯。但我也有自知之明,少有研究,少有学问,阅读的圈子画得不大,阅读的领域涉猎不广,开卷有益的道理倒是明白了不少。
在我的记忆中,从启蒙阅读的连环画开始,到青春期的小说诗歌,到大学时的散文随笔,再到参加工作后的社科历史,从未间断。不得不承认,我是阅读的受益者。因为阅读,我编织过蓝色的文学梦,创办过文学社,写过日记,写过诗歌,出版过个人文集,由此体会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扩展了我与世界的隐秘联系,使我跨越了精神上的重重障碍,战胜了现实生活的种种苦难。文字的后面,是精神力量的群舞,是安放身心的庇护所。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拯救了我的灵魂,让我走向一条更安静更孤独也更开阔的道路。
书的魅力不言而喻,书是世界上的举世之宝,是灵魂的工具,是智慧的神灯,是精神的食粮。夜雨中,台灯下,打开一本厚实的书,淡淡的墨香,隽永的文笔,触心的文字,让人如饮香茗,那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常常撩起心中的远意。
古人读书,为了防止蠹虫咬食书卷,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卷打开后香气袭人。如此看来,书香,是一种嗅觉享受,更是一种惜书情怀。“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想象古人读书,颇有空灵悠长之趣。
读书读到深处的人,转瞬的神会,直抵的灵犀,碰撞的共鸣,应该都有过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像在雨天煮茶,氤氲散开,淡然清香,拂去尘埃。
个人的认知是极其有限的,行动的范围何尝不是如此?浩瀚的宇宙,广阔的世界,一己的想象、神往,一生的追求、实践,无不在岁月的流逝、心灵的默守中变成自我描绘的天地。我想阅读是一种“气自华”的方式,也是一种“能致远”的途径,深入,持久,必然通达内心的丰富、和谐和安宁。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向远方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静静地品味,细细地咀嚼,山川河流,飞禽走兽,晨露暮雨,奇花异草,如精神的探险,如灵魂的壮游。那一刻,犹金森诗歌的意趣,才真正得以体会和感受。
不得不说,阅读融入了我的生活,密切了我的工作,延伸了我的情感,改变了我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阅读不分时空,不分贵贱,不分年龄,伴我成长,伴我求索,伴我一路走来。二十年来,我藏书数千册,视它们为“宝贝”,并一直强迫症式地占有着、爱惜着它们,比如摆放整齐、读后归位和拂拭灰尘等。后来经历一些事情后,我把我的藏书卖掉了或捐赠了一部分,卖书和捐书的心情,就像一个父亲将女儿出嫁一样,舍不得是人之常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让它们找到新的家,让它们被更多的人分享和读到。人生中有那么多“舍得”和“舍不得”,不去长久占有也是一种“舍得”,更何况分享比起占有更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赠人书籍,手有余香。书友之间,书籍就是最好的礼物。礼尚往来,传递温暖和感动,不仅书香浓郁,而且增进友谊。
阅读,对我来说,是读给自己的,是愉悦自己的,就像自己想什么时候洗澡一样,它归根到底是极为私人化的事情。生活在新时代下,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美好,我始终坚信,书是一叶扁舟,书香能致远,滔天大浪后,可作精神世界的归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