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拓碑日记(三)小试牛刀“全形拓”
关圣宫 拓碑
题记:
小王的第三篇小文小的可爱。是他跟随自己的宋老师学全形拓后,初成品而写的俏皮文字。于是我全部摘抄,不做更改。
我认识小王是通过他的这些文字和对于他还是个孩子的感慨。没想到他一个04年出生的娃,可以喜欢这样枯燥的传统文化。攀谈后才知道是“家学”。熏陶:外公是做地方文史的,祖父是中医。这样的家庭传承在今天的这个社会尤其是沿海已经断裂的特别厉害,即使是小王自己也是“父母不得闲,所以是老人带”(小王原话)。在我感慨于我们失和、断裂的那个失神劲儿,却又被他学习的执着劲儿感动了。能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本身就是一种熏陶、也是老舍先生常常说的“爱好是天然”。自然,天然是爱好。
古代拓碑从刻碑时就有着配套的味道。到了文字成为书法的时候,碑体被提炼、升华,而刻碑的匠人和拓碑的匠人都成了手艺人。如同小王日记中提及的,拓碑技术到了全形拓诞生的时期,这门“古拙的艺术”也就达到了巅峰。于是派生派、系生系,老底子的东西永远只有手工相传和师徒传艺。就好像马王爷在他的小说《古董局中局》里写到许愿不可一世之时忘记了拓碑的艺术,即是修身心的艺术一样。手艺人,吃的是饭碗,做的是良心。
试作“全形拓”小记
二○二一 · 六 · 九 小雨
(拟本院讯)在前期理论学习中、在宋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来的不断实践,小王同志于今日试完成了对“全形拓”的初步探究并制作拓片,取得了质的飞跃。此举或将对其继承并传播传统文化,进一步探究传拓艺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此处分割
自六朝时期出现传拓,发展至清嘉道中,以六舟和尚代表的参照素描,融合西洋透视法,形成一种新兴的能在平面拓纸上最大程度展现物品原貌的立体拓法,称“全形拓”。最初是为方便金石学者展示、研究青铜器形而使用。这既是千年传拓技艺的一个总结,也是传拓艺术发展的巅峰。
因制作烦琐,兼须融汇绘图、剪纸、装裱等技艺,历来知者不多,擅长者更是凤毛麟角,如陈介祺、周希丁、傅大卣等。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2014年观看的一个青铜器修复视频中。修复师的高超技法令我啧啧称奇,心驰神往。为此专门到昆明旧货市场买回一个青铜爵的模形实验,可惜不得要领,只好望“拓”兴叹。
近来跟随宋老师系统学习传拓技法,有了技术支持,加之宋老师多次提及,故而决定一试。没想到异常艰难。好在当下网络便利,资料丰富,利用上个月空余时间不断学习实验,总算制作了一个初步的。
我选了方砚操作。一来是大些,方便操作;二是带砚铭(有信息),虽然机工严重。但是练习要什么紧呢?根据大小,裁好四尺六开的纸。一切就绪后,即开始第一步绘图。这是最重要的,关乎到整个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
方砚操作的基本素材 当然是方砚啦。砚台中的四大名砚多方砚
绘图,首先确认砚的主信息面在纸面的位置(主视图,有文字、图案等可直接展示历史面貌、时代信息的部分)。测量并严格按照真实尺寸绘制。同时记录侧面尺寸,绘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保持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尽量符合视觉效果。顶/底面应根据主、侧灵活调整。
测量
位置一经确定,便可依次作拓。除主信息面按照常规均匀拓印,其余两面并不拓实,加深轮廓,不断调整,使墨色从中间由深渐浅向四周留白过渡,以达“计白当黑”的目的。观者可产生似虚而实的感觉,留以想象的空间。
确认位置,开始传拓
这样便得到一张初级全形拓作品了。
全形拓自成体系,它和素描最大的区别是,全形拓的重点在于“全”,以传递信息为上,须最大程度保留原物信息。“形”次之。纵观历代作品,不少严重违背了透视,张牙舞爪,并不美。但其中包含信息量巨大,于学术研究参考裨益良多。
当“形”与“全”冲突无法化解,应舍形而取全。这是主要指导思想。从这一点来说,全形拓便可称为一门“古拙的艺术”。
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