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回忆(6) | 业余记者

业余记者

1973年冬天,大队煤矿出现了工伤事故,矿长范希山调任大队农业主任,王希荣任矿长,张松林任业务矿长,姜福任会计,煤矿工人有代洪庆、代玉金、黄瑞、赵凤云、李会民、朱德录。我管现金,白天给工人过泵、开工票,给拉煤车开票、收钱,有时晚上还要加班,一个月能挣60斤莜麦。

1975年,爸爸终于回村了,任生产队长。他派马建福、马建臣、张连学、代才、崔国龙我们6人去桦木沟搞副业。一开始在鲍家沟采伐,后来跟集材车去面子山集材。桦木沟林场新进一台链轨东方红集材车,车上设有卷扬机、背板,开车师傅魏玲安、张国军。链轨车顺着树林子一开,所过之处像倒葱一样,碗口粗的树全部压倒在地,往返两趟就全断了。我们下车用油锯截成件,6公分、8公分......24公分,大小不等,在下面顺着放两根长杆,把截好的木材放到上面。第二天,集材车开到跟前,放下背板,把卷扬机的钢丝绳穿好,打开卷扬机,木材起捆儿卷到背板上,背板一起动,木材就上了链轨车。马建福、马建臣、张连学在山上木场装木材,我和代才、崔国龙在山下楞场卸木材。卸下的木材,多少公分的打多大的印子。我每天我拿着财务表,打完印子记米数。一开始我们抬木材连十二三公分的都抬不起来,干长了63公分圆木扛起来就走,一个月就集完了。算完账,我把钱通过邮局汇到村里。我们又给场子打了半个月草,就回家割地了。

1976年,克旗委下令抽调一批劳动力兴修五一灌渠。公社副社长管树发带队,新道梁大队有张连学、于景学、王树林我们四人,由代玉平带队。帐房搭在耗来沟门子的山坡上,我当大队管理员,蒙古营子张祥做饭。五一灌渠指挥部设在上湾子,总指挥是曹旺,他让管树发带我去指挥部,说要在新开地连队树立全渠的先进典型。因为我是《昭乌达报》通讯员,让我发挥特长写新闻稿。还有一位播音员叫王卫红,她也是《昭乌达报》通讯员。我们回到耗来沟门子,专门搭一间木制小屋,我写材料,王卫红播音。那时候最高级的广播器材是三用收音机,安上扬声器能录音。一根电杆上挂上高音喇叭,我把写好的材料编辑成文稿,通过广播就能传播到工地上。我们公社连队有三名党员管树发为连长、爸爸为副连长、吴星为指导员,我和王卫红专门从事广播工作。六个月的灌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我采写了一篇散文《奔腾的西拉木伦》在《昭乌达报》上发表了。

1977年,我去了大柳条沟任洪义煤场,黄瑞和我一把镐干了一年。每天都能挣三十元左右,到年底干了七个月挣了6300元。第二年小煤矿都关闭了,由三个公社合办了五七煤矿,爸爸又去西沟当护林员。

1978年,对知识分子平反,由《赤峰日报》社推荐,调我到克旗文化馆当编剧,每个月30元工资。同我一起调任的有朱德祥、杭玉柱。可调令邮到新开地,爸爸接到调令不高兴,这个穷小子整天嘚瑟。董秀英也不同意,生怕我升迁之后跟他离婚。调令被压了,我因此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

为了给生产队挣煤量和生活所迫,我去了五七煤场。五七煤场由三个公社联合组建,新开地马爱国、韩广景、黄凤祥、书生姜玉生、王成、杨广才,从五区调来的高青云当矿长。那时候还没有通电。看柴油机的师傅高玉廷、马海丰,书生公社分管工业社长苗福田来五七煤场蹲点。赤峰市煤碳局徐金强要求五七煤场写一份调研文章,经市委宣传部审核后在《赤峰日报》上发表。场长听说我曾是《昭乌达报》通讯员,让我帮忙写一份关于技术改革的文章,每天给我记六个班的公分。我说:“我只要日产月产的煤量和收入情况,其他的你就别管了。”我按照工业学大庆的思路写了一份五七煤矿技术改革的报告文学《崎岖的五七煤矿》。

那时搞印刷就靠一台油印机,把一张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在上面刻字,然后用托滚油印。我复印了四十多份,每个公社、大队各一份,自己留一份,一份邮寄到赤峰日报社。文章发表后,赤峰日报社发给我58元稿费、500页稿纸、一本采访手册、一支钢笔。该煤场也因这篇文章作为五七煤矿的先进典型在全市推广。

1979年,克旗达里湖渔场自来水改造,从各公社抽调民工挖管道。我和马建明、白玉禄、王树林被抽调到渔场。因土建队有挖掘机,管道由土建队包了。渔场场长何春(原新开地公社书记)为我们找了本地镑地的活儿,每天50元,可他们不干,没办法搭拖拉机回到经棚。白玉禄去找他干叔跃广瑞,我带马建明、王树林去糖厂家属院。因为住的临时平房地方窄小,又带他们去了红光砖厂。厂长郭新民,业务调度何泽祥是何春的侄子,他们和马建武都是从化工厂调出来的。我提到马建武是我亲弟弟,我们很顺利地当了临时工。我们去了工人宿舍,王树林一个人去看砖机,被保安带到厂部调度室。调度员去宿舍找我,我说农村的孩子没见过砖机,欣赏欣赏,又没有偷什么东西,是土包子没见过世面。听了我的话,他们把王树林从调度室放了回来。马建明、王树林负责上土,我当上了坯车段段长。有一天,天降暴雨,砖机被洪水冲的泥沙埋在土里,停产维修,一停就是一个月。过端午节那天马建武打发韩广深去接我回二弟家过节。我一进屋,屋里坐着四位厂长:王守迁、吴英学、刘会斌、向景玉。那时候他们都喝啤酒,给了我一瓶黑色瓷瓶啤酒,喝完酒吃的粽子。四位厂长都走了,我躺在沙发上睡了一觉,马建武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四位厂长也在。马建武说,咱家大哥是《赤峰日报》业余记者,市里叫我们糖厂写一份儿技术改革的报告,我让大哥为你们写一份儿报上去。四位厂长有点儿看不起我,勉强同意了。我按照鞍钢宪法的八条指示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克什克腾旗糖厂技术改革专访》。

晚上回到砖厂,克旗电视台正在播出克什克腾旗糖厂农民企业家马建武为糖厂技术改革作出巨大贡献,这篇报告文学在《赤峰日报》发表了。我因此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厂里还发给我200元奖金。

(0)

相关推荐

  • 陈春江丨《故乡情结》

    <故乡情结> 作者:陈春江 我的家乡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河湾林场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它是我青年时实现理想的地方,是我奋斗过的地方,我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地方. 2020年夏天,我又回到了河湾 ...

  • 褚丽君——长白山脚下特色小镇:二道白河镇

    在二道白河镇休息了一晚上, 早上起来发现外面在下雨 ,风好大,心中不免担心,这样的天气长白山天池还能上去吗?可我和老伴儿还是决定去看看. 从镇里面到长白山天池风景区有34公里的路程,当我们到达景区时, ...

  • 二哥明会君|张涛

    二哥明会君|张涛

  • 尔影:贺兰山 崇岗 煤场

    很小的时候,刚会识字,大人们讲,煤是光明,是火焰,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想想还真是这样.或许就在那时候,就充满了对煤矿的憧憬.就这样到了煤矿.次数不多,也没怎么深入,因为在媒体,记者这个身份,让我们看到的 ...

  • 古稀老人回忆 | 青春岁月

    青春岁月 1962年,广大农村牧区广泛开展"四清"工作."四清"工作队队长李树廷,队员有我,水头大队李四.李庆,上头地大队刘希旺.张礼,广华大队冯发.高地大队张 ...

  • 古稀老人回忆 | 少年当家

    少年当家 我回到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是驮水.我找木匠打个驴鞍子,大舅赶了一块毡屉子,六叔纺了两根牛毛绳.在毛驴背上搭上驮子(两只三棱形木桶,中间用横木挑着搭在鞍子上),拿上刨冰冰的小镐头,一切准备停当就出 ...

  • 古稀老人回忆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一九五六年,一个温暖的春天,我和伙伴们挎上书包走进校门.学校就在地主马殿英的大院里,教学的老师范九文教过几天私塾,对学生很严厉.他每天上课时左手端着教科书,右手拿着一把戒尺,学生们在他面前规 ...

  • 古稀老人回忆(5) | 林场打工

    林场打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爸爸和我都被打成走资派,爸爸发配到碌碡湾劳动改造,我下放到胜利沟煤矿劳动改造. 1969年秋天,我和董秀英结婚了.婚后分家,爸爸给我们一口小缸,还分了五百元三角债.我们 ...

  • 古稀老人回忆(7) | 东沟纪事

    东沟纪事 1981年分田到户,集体的牛马羊作价分给个人,耕畜按人口分.我家分了一匹兔虎马,爸爸分了一头犁牛.一头母牛,马建民分了一匹海星母马,于景国分了一辆胶车.两匹骟马,六叔分了一匹黑色骟马. 分田 ...

  • 古稀老人回忆(8) | 牧工与矿工

    牧工与矿工 1989年,村子让我放牛挣些钱补贴家用.牛群要上场梁放牧,村东只有一条赶牛道,两边是沟坝,沟上是林带,早晚牛群上山回家都要全家人接送.饮水只有吃来河一条小溪,吃来河阳坡黄土坡紧对着白石崖子 ...

  • 古稀老人回忆(9) | 农民函授生

    农民函授生 1993年的一天夜里,我做了两个奇怪的梦.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上班的路上,一不小心掉进悬崖下的漩涡里......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我迷迷瞪瞪地又进入了梦乡,梦见一位少女误入流氓团伙.. ...

  • 古稀老人回忆(10) | 奋斗与梦想

    奋斗与梦想 收秋的时候,儿媳妇康雅丽抱着小孙女从元宝山回来割地.小孙女马文静可懂事了,我们上山割地,把她放在家里和母亲做伴,中午晚上回来,她从炕头滚到炕稍玩耍,从来不哭不叫. 割完地,儿子媳妇让我们迁 ...

  • 古稀老人的坦言:“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最好的活法无非4个字”

    深度原创 | 小编 年少不知世事,在年老之后才为自己而活.年轻时的人生步履过于匆忙,都有很多事情过于执着,所以一直束缚自我.常言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才能够得到解脱. 人到中年,早已走过千山万水,看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