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札记:因为爱着你的爱

儿子,是我一生不变的爱,因为他在燕山读了七的年书,又在福州高新区(闽侯)工作……自然让我想起一位著名的老师一一邓拓先生,他是闽侯人,虽然未曾谋面,却因为《燕山夜话》一本书,神交已久!

曾彦修先生在《<燕山夜话>读后感》写了一个对联:

八闽奇才钟一邓,

九洲忍泪读燕山。

当年向往革命、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福建人有不少名人,除了陈伯达、叶群……还有邓拓先生。六十代初,邓拓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起自1961年3月,讫至1962年9月在《北京晚报》开创一个《燕山夜话》专栏,先后发表了153篇的杂文……后来,邓拓与吴晗、廖沫沙三人共用'吴南星'笔名,在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开辟《三家村札记》系列创作……'文化大革命'运动伊始,三人因此被打成'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一开始,邓拓义不受辱,于1966年5月18日凌晨以自杀而反抗民族大难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似乎应证了一句话'言多必败'。然而,《燕山夜话》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化瑰宝,邓拓并没有死,历史证明邓拓的灵魂已经潜伏在《燕山夜话》,邓拓已经成了涅槃的凤凰,永生在人民心中。

人的一生,大多数很难上百岁。而我的一生挚友,包括不弃的书籍,有过近四十年的相伴,少之又少……除了古典名著,现代的有二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一本是《语林採英》,还有这本《燕山夜话》。此刻,我想起了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导言》中的一段话'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有的人用舌和笔,有的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与坚强。',我觉得邓拓,大体上配当恩格斯所称颂的这种人,我不想为邓拓政治倾向上说明什么,因为党早已拨乱反正,早已经为'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平反,能够留在书箱柜底近四十年的《燕山夜话》,我着实喜欢邓招的智慧与渊博,不然无法解释如今'海丝申遗'……一些没必要的争论!

最近,有番薯、玉米、花生说是首次从漳州月港首次引进的,邓拓先生在《燕山夜话》第二集有篇《甘薯的来历》写道'近来从福建发现了《金薯传习录》一书,真相为之大白。原来最初把甘薯(番薯)种传到我国的是福建的一个华侨,名叫陈振龙,时间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农历下旬……陈振龙是福建长乐县人,常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他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而统治吕宋的西班牙当局却严禁甘薯外传。于是他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的方法,并且设法克服许多困难,在海上航行7昼夜,终于把甘薯带回福州。他的儿子陈经伦向巡抚金学曾递禀,请求推广,金学曾却要他父子自行种植,没有加以推广。陈氏父子就在福州近郊的纱帽池旁空地上种植甘薯,收获甚大。第二年适值福建大旱,金学曾才下令推广种植甘薯,以便度荒。事后金学曾却大吹大擂,要地方官绅出面为他立功德碑,并将甘薯取名为'金薯',反而把陈振龙父子丟在一边,根本不提。',我的大舅哥叫郑振龙,连襟叫陈振全,三十年前知道番薯由来,所以有时候拿番薯兄取其玩笑!我不知道月港究竟啥时候也可能引进别的品种番薯,但肯定不是'首次',不是'首次'又怕啥?关键是做事写作,应该学邓拓先生有据有理,而不是金学曾贪别人之功,自吹自擂!

邓拓先生作为福建人,作文处处彰显福建的因素,他在《燕山夜话》120页一篇《航海与造船》中写道'民间流传的三太保下西洋故事,应该算是最大规模的航海故事。当时说的西洋,就是现在的东南亚。郑和在1405年率领舰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到福州稍停后就远航南洋群岛,经印度支那、爪哇等地到达锡兰。他的舰队拥有62艘巨舰,每艘长44丈,广18丈,载士卒27500余人,往返历时两年多。后来在1407年,1409年,1413年,1417年,1421年,1424年,1431年又有7次远航,共计8次下西洋,在我国航海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几页。'邓拓先生为此写了光辉的几页,在这里,使我准确地了解了史实,郑和不是'七次'而是八次下西洋。而且第一次除了在福州稍停,还根据《明史》记载,在福建五虎门(今九龙江口石码大码头鸿渐码头补给物资后)再次扬帆,第一站去了安南(今越南)……这是作为九龙江的儿女,写作时需要弥补邓拓先生的遗漏留白的,毕竟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说过'爱国始于乡土',邓拓先生也爱故乡福建,咱爱一下漳州或者石码吧!嘿嘿!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

(0)

相关推荐

  • 红薯的储存温度是多少

    红薯,又名蕃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 ...

  • 他是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海外偷回根藤,让清朝人口增加3亿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也是一部民间的温饱史,只要缺少天灾和战乱,民众吃得饱饭,就能够被称之为盛世,粮食珍贵,也就是为何袁隆平先生地位会如此受到尊崇的重要原因,而 ...

  • 三秦中医——红薯

    [别名] 甘储(<南方草木状>),山薯(<农政全书>).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 ...

  • 燕山夜话在线阅读

    燕 山 夜 话 <燕山夜话>是邓拓的一本杂文集.1961年初,<北京晚报>向邓拓约稿,请他写一些杂文. 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应约在公务工作后,用一年 ...

  • 梧闽札记:朱熹 在白云岩'反邪教'

    闽南这地方的人,习惯对山上有寺院的地方叫成'岩',如龙池岩.白云岩.云洞岩.岱仙岩.石狮岩.瑞竹岩等都是这样的.<龙海县志>把白云岩标明为唐代杨虔诚禅师卓锡处,是不准确的,因为杨虔诚是假托 ...

  • 梧闽札记:袁老安息 因为天堂没有'水蛭'

    1976年的时候,我在步文公社檀林附中读初中,早季小满季节···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去书厅农场参加刈稻未义务劳动,那水田里的秧苗有两垅相间隔,一垅低的禾稻正在孕穗,另一垅高的禾稻也似在孕着穗花-两种不同品 ...

  • 梧闽札记:难忘 英雄的衣服

    三年前的蓝丁寿将军(左) 三年后的蓝丁寿将军(右) 三年了,回老家龙海的'反劫机英雄'蓝丁寿将军,依旧穿着这件衣服,'俭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快四十年了,在北京空军博物馆,陈列着蓝丁寿将军开过的那架 ...

  • 梧闽札记:大梦谁先觉

    世事如棋,人生如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死亡,这一人生的大限,构成了人类悲剧意识的根本性原因,一切的迷信活动.神话乃至于宗教都与人类的死亡意识有关.道宗庄子思想为人类超越死亡意识的恐惧提供了一 ...

  • 梧闽札记:越战轶事 洗澡吃饭睡觉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一个月出境作战出生入死,最苦的是啥⊙∀⊙?吴文树老师说:'最苦的是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鞋子-回国时,脱下鞋子时,脚趾都发烂了几个-','在越南,咋不 ...

  • 梧闽札记:来自高安的 '火旺'

    闽南人取的名字,总是离不开'金木水火土'五行,生辰八字缺啥?名字就取啥,以补平'先天不足',喻义吉祥如意!'火旺'1970年出生在华安高安-出生后父亲找相师掐指一算,'五行'欠火,故尔表名'火旺'- ...

  • 梧闽札记:也是古城 石码

    去过'山西平遥'.'湘西凤凰'和'丽江古城',有一种感觉是尘世的美,似乎在远方,那儿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风土人情的缤纷,走来走去看来看去,山西平遥留给我的记忆是朱总理的题词'平遥县衙',铁打的衙门流 ...

  • 梧闽札记:苏京少将 与君子鞋服城

    一九九三年龙海撤县建市的时候,有位龙海贤达苏京少将莅临故乡,他(左二)时任国防部机要局长- '君子纳于言,敏于行'他说,苏京少将是龙海开国中将苏静同志的同乡堂侄,他的父亲苏光耀于1932年红军进漳时, ...

  • 梧闽札记:人生的邂逅 '蜗牛村'

    现代人的生活,也许是发展太大,变化太快-甚至快节奏中又是'极简'生活,城市已经沒有春夏秋冬的分明季节,穿越于钢筋水泥森林间的生活可以可以简约为赚钱与销费,曼妙的爱情也可以直奔主题'性爱',人世间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