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决定我们是谁 ——《我即我脑》│ 书海遨游 No.19053
书海遨游 No.19053
大脑决定我们是谁
——《我即我脑》
推荐程度:****
(了解脑科学研究成果很好的一本科普书)
原书阅读:433分钟
本文字数:1,164
本文阅读:5分钟
按照作者斯瓦伯的话来说,“这本书是我一生脑研究工作的总结”。或者我们可以看成是一本和大脑有关的各种方向的科普性合集。
我简单的总结了一下,涵盖了至少以下这些议题:怀孕、胎教、分娩,性别、同性恋、性欲、抑郁、厌食、毒品、脑瘫,攻击性、自闭、精神分裂、幻觉、修复、体育、道德、记忆、宗教、灵性、安慰剂、自由意志、阿茨海默氏、死亡、发展。当然还有作者所创立的“荷兰人脑库”。
相比其它脑神经科学的书,这本书会尽量避免解剖学的解构及很多在脑神经中的专用名词,更多的是在展现脑研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更加浅显易懂。
其实每一个议题也许都值得挖掘探讨,看完的朋友可以私下交流下。我这里只想穿插一个非知识性的赞叹,“荷兰人脑库”。在全世界各地死后两个小时就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完整速冻起来以供研究,这个执行力还真的很强。
回到大脑的话题,到今天为止,人类对于大脑和神经的探索还在一直进行着,在我看来也许还只是初级阶段。就算初级阶段也是有很多成果的,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很重要的成果还尚未得到普及。而恰恰这是了解人类,关键是了解自己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毕竟,“大脑决定我们是谁。”
看过那么多研究成果以后,我会有种感悟:所谓的愚昧,也许是只能看到表面的虚像,而忽视了背后运作的机制。就比如,超现实主义乃至宗教和灵性都可以在脑科学中找到一种的解释。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应该只有一种解释,或者说都可以有一种科学的解释。
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你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这本书更重要的是科普的作用,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科学的解释,特别是包括对于伪科学的批判。就好像对于范·洛莫尔 / Pim Van Lommel的《无尽的无意识,从科学的角度看濒死体验》,这本书的批判。很多时候“科学”会变成一种包装,让无辜的人们去接纳一些错误的观点,关键是在于接纳这些观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其科学性,也许关于范·洛莫尔的接纳更多是因为他的文章是刊登在《柳叶刀》上而已。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本书说的都是正确的,作者也强调很多研究的局限性,同时科学也是在进步和发展的,也许过了几十年又有很多新的观点,甚至是颠覆性观点出来,这些都是正常的,或者这就是科学。
所以科学就是科学,不用拿“科学”的外衣去伪装。如果这点底气都没有,那你的观点又有何立足之地。如果在科学的领域也能找到类似的解释或者证明,那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或者说更接近全人类的共识。
回到脑科学的领域,这本书就是一个小的里程碑,从这开始我们也可以有更大更多的发展。
2019-9-28
迪克·斯瓦伯 / Dick Swaab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