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四章牙盘篇(2)

汝窑鉴识秘籍

牙盘篇(2)

牙盘,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敦煌文献记载最多。俗话讲:“百里不同俗”,文史记载中的牙盘文化,涉及膳食、看食、礼佛、祭祀。

宋代皇帝、重臣的膳食中曾记载九飣牙盘。

北宋哲宗徽宗时期的宗庙祭祀中,牙盘具有其特殊的含义。

唐代以前供奉用的牙盘,大部分有腿,有三条腿的,也有一条腿的,有的腿做的很高,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心意。北宋祭祀用的牙盘开始出现截面为月牙形的圈形支撑腿,这种截面为半月形状的圈形支撑腿,今天,古玩行叫做卷足。

卷足形制起源于青铜器盘型器。卷足在汝窑牙盘中的出现,显然是出于祭祀复古的需要。考证瓷器卷足牙盘在历史上的存续时间,就更印证了这一点。

张公巷等临汝窑金代考古层少量卷足出土,只是一种怀旧而已。瓷质盘子上采用卷足,既在制作时费力,又在使用时不得劲。北宋灭亡后,卷足瓷质盘器也逐渐消失。

瓷器的足,即使是在元明清时代,都不是重点设计修饰的地方,只有汝窑牙盘的足,是一个帝王美学显彰无遗的地方。

汝窑牙盘的弦月卷足,以它极简的美学造型线条,替代并升华了古代青铜器以繁复纹饰表达的敬神礼诚。

历代仿汝窑,包括今天,卷足往往都露破绽,第一是后来人不重视,第二是这种帝王美学已不再被现代人感知。

牙盘及弦月卷足的整体造型,是浑然一体的。这是汝窑鉴识的一大重点。

和所有的瓷器欣赏一样,牙盘主要的美韵视角是侧身,这一点,恰恰又是汝窑盘和别的盘子的区别。侧面看汝窑牙盘,虽然平薄,但却气派,而又不失窈窕。

北宋官窑窑场的汝窑牙盘上的纹饰非常规矩,只有外璧上的仰莲花瓣纹。没有其他修饰和组合纹饰出现。绝不画蛇添足,都是模制,绝手工无刻制,以防止与上面发下的“样”子,生出差错。

仰莲花瓣纹的浮刻模制、线刻模制皆有。十分规整。

北宋官窑窑场的汝窑的纹饰有严格的皇室批“样”。至今未发现真正汝窑(重申:汝窑是指汝州窑工在开封府官窑场禁烧的作品)器上有手工刻画的写意类纹饰。

这种手工刻画的写意类纹饰在汝州出土的青窑器上大量存在。比如下面图中,河南馆藏的“青窑器”天蓝釉鹅颈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