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神仙中人
转载自公众号:LCA ID:L-Contemporary-Art
秀逸
初见赵孟頫,元世祖惊喜十分,叹曰:神采秀异,珠明玉润,照耀殿庭。稍过,仔细端详后,更是赞叹,直言:以为神仙中人。
《赵孟頫自画像》摹本
关于赵孟頫的样貌,古籍偶有记载。《松雪斋集》里另有一则故事,颇有趣味——
田衍时常听友人提及这位书画皆胜的吴兴人,但未曾见过。一日,他行走于街巷,远见来者气宇不凡,至近处时,忽然问道:君非子昂乎?赵孟頫诧异站立,略带疑惑:你如何知道?田衍答:听人说,赵子昂神情简远,好似神仙中人,我来京师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人,今日终于见到,不是你还能是谁?
《赵孟頫自画像》题款
这样的搭讪方式,多少还是唐突了一些,不适用于略显敏感的现代社会。于元大都,或是可行。
当时,赵孟頫刚被举荐至京师,对元人政权抱有期望,他曾想施展政治抱负以抵制当权者的残暴,无奈,种种争斗,使其有了退隐的意愿。
他以辞官和还乡为由,推掉任职,试图远离京师。多次之后,再被推为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他欣赏接受。这是一个以考校文字为业的闲散官职,因官署杭州,距家乡吴兴不算遥远,他自觉安适了许多。
赵孟頫
是年,赵孟頫 45 岁,传其提笔作《自写小像》一幅,将自己置于溪流竹林间,一种远尘出世的心境,溢于画外。不过,据今人考证,这一年完成的画作为伪作——题款不稳、水的画法也略显单一生硬。
相较来说,本文中的《赵孟頫自画像》或许更为客观。其原作完成于 1298 年,已失,只留有几个不同摹本,供后人识赵氏真容。无论如何,使田衍能够在人群中认出的、忽必烈口中的“神仙中人”,应不是具体样貌,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非凡气度与气质,也是一种“俗物不得亲”的状态。
正如,观赵孟頫的画,总觉高风雅韵穿游其中,柯九思于其《秋郊饮马图》末也曾题写:笔意飞舞,设色无一点俗。
《秋郊饮马图》局部 元代 赵孟頫
实际上,留存至今的赵氏作品中,书法多于绘画,从文字中,我们亦可以得见其韵、其气。
初到京师的第二年,他于王献之的《保母帖》末,跋文一则。虽为早期墨迹,我们仍是能够感受到赵孟頫年轻时的用笔力道,其字遒劲静雅,结体严谨有变化。留意那肥厚圆劲的捺笔,可知此一时期,他正受智永和尚的影响。
之后,赵孟頫广学诸家,草、行、楷俱佳,其行笔之力道更是日渐丰劲。
跋《保母帖》 元代 赵孟頫
至此,读过“神仙中人”的画与字,其画中之雅与书中之劲,已然清晰。借此二法,我们甚至可以辨出部分仿作。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秀石疏林图》是为真迹。赵孟頫以飞白画石,以篆书法绘树,以“永字八法”写竹,全图笔法多变,巨石疏空,竹叶秀润,为难得的佳作。
秀石疏林图 元代 赵孟頫
比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疏林秀石图》,则是另一番模样。
细看之下,后者图题调换了“秀石”与“疏林”的前后次序,景物也只是取真迹的右侧一景,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巨石、枯树还是杂草,都缺少了一份力道,显得软弱无力,笔墨亦缺少变化,因此称其为仿作,应是合理的。
右为仿作《疏林秀石图》局部
因盛名在外,赵孟頫在世时,已有仿作流于民间,至元末明初,更为纷繁杂乱。
几百年过去,于众多作品中检视真迹,并非易事。只是,读过此文,记得“神仙中人”四个字并理解其意,日后再遇其作,或是可以识上一识。至于辨伪之结果,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其难度,与大都人群中喊出“君非子昂乎”,应是不相上下。
作者:莫一奥,文字工作者,长期从事中西艺术史和人文历史等泛文化内容写作,目前所有文章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LCA,如需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