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沟通的时机成就学校管理与发展的转机

干任何事,都有一个时机把握的问题,时机把握得好,一顺百顺,时机把握得不当,有可能麻烦不断,事事难成。不仅是干事,校长在沟通上,也有个时机的把握问题。

1.该及时则及时

有这样一则故事:

小明参加“六一”庆祝活动,妈妈给他买了条新裤子,吃晚饭时,小明试穿了一下,说裤腿长了两寸,在场的妈妈、姐姐、奶奶当时听了没有任何反应。

睡到半夜,妈妈突然记起,于是起来把裤子剪了两寸,缝好后放回原处。一会儿姐姐也记起了,又把裤腿剪了两寸,缝好了又放回原地方。

一大早奶奶起床做饭,才记起孙孙的裤子长了,又剪了两寸,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小明高高兴兴穿上新裤子,才发现裤子根本无法穿。

这就是彼此沟通不及时造成的。

校长在管理中,对于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和现象,比如,彼此间的误会、相互间的不理解、工作上的明显失误等等,就应该与班子成员或者与教职工在第一时间及时沟通,在沟通中消除隔阂,增进了解,交流思想,融洽感情。

如果都藏着掖着,打肚皮官司,不及时沟通,就有可能使误解越来越大,裂痕越来越深,以致于影响团结,耽搁工作,贻误学校发展,给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该缓则缓

并不是所有沟通都要及时进行,有的时候,如果沟通时机不成熟,或者校长不宜主动去沟通,则可采用“冷却”的办法,放一放,等一等,缓一缓,待时机成熟时再去沟通,其效果有可能会更好。

比如,你一大早刚在办公室坐定,一个女老师就怒气冲天地冲进你办公室,把一摞印刷品摔在你办公室桌上,并大声嚷道:“看看这些东西,印得一点也看不清,为了赶上学生测试,我五点多钟就过来开印,这台报废的机子早该淘汰,你们当校长的就是不管,叫我们怎样去工作?”

这个时候假如你去作解释,她有可能变得更加愤怒,如果你把她批评一通,这么敬业的老师,你不忍,老师更冤,结果也许会更糟。如果你保持冷静,就此缓一缓,待这位老师情绪稳定下来,你再去与她沟通,就可能效果好多了。

再如,当教职工之间发生摩擦时,又特别是冲突双方特别对立,情绪比较过激,大有剑拔弩张的架势,校长这个时候就不应急于介入,如果心急火燎,以为自己是校长,忙于掺和,急于调和,不但不利于矛盾的化解,相反还有可能使双方火上加油,使矛盾激化。

如果来个缓冲,静观其变,查明真相,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让双方有所反思,你再去作一些沟通,化干戈为玉帛,一切便在水到渠成之中。

3.该铺垫则铺垫

与教职工进行沟通,选择沟通的“切入点”很重要。有经验的校长,大都不会直接入题,他们会从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或者从地域及心理上拉近距离,或者以平和的语气和态度打开话题,这样会使沟通很自然顺畅地进行下去,最终达到增进了解,促进友谊,推动工作的目的。

比如,一位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到办公室向你报到,年轻教师第一次见到你很拘谨,在沟通时,你可作些铺垫,问他是哪里人,父母在干什么?有什么业余爱好?来到学校,对这里感觉如何?有了这样一些铺垫,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对方的拘谨感,更能轻轻松松地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4.该择时则择时

校长在向上沟通时,一点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虽然从上到下都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避免工作的情绪化,要增强服务意识,对下属态度要和蔼,但人总有心情不好,也有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如果校长对找上级汇报工作,选在对方心情不好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有可能不但不会达到应有目的,还会碰上一鼻子灰,弄得彼此都难堪。

我过去从事区域教育管理,要找领导沟通,汇报工作的事自然不少,在去之前,我都要问问他们身边工作人员,相关领导这几天忙不忙,心情咋样,然后根据情况再选择时机去汇报工作,往往要争取解放的问题,便十拿九稳。

5.该沉默时则沉默

人和人的交流和沟通,主要靠嘴巴,嘴巴可以帮你成事,也可为你惹是生非,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必须明白什么时候该张嘴,什么时候该闭嘴,该说话时则理直气壮地说,不该说的时候就紧闭嘴巴,保持沉默。这里面也有个时机把握的问题,时机不成熟,说反而不如不说。

有人常说:“沉默是金。”你只要惜字如金,也就是每说一句话就像在花自己的金钱一样,这就对了,就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一定要清楚地表达你想说的东西,如果做不到,那就保持沉默。”

有这样的一件真实的事:

北美的两个印第安部落,由于争夺某一河心岛的狩猎权发生了争执。按照惯例,双方诉诸武力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这两个部落的首领都饱经沧桑,并且厌恶战争。他们不同寻常地决定以和谈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多年的争斗,使他们在会面时局促不安,又略带傲慢和挑衅的态度,因为怕谁先表现出和解的愿望,就会被族人误解为过于懦弱。

因此,两位首领在初次见面时都以保持沉默作为策略,可僵局也随之产生。就在这样的尴尬局面出现时,碰巧,其中的一位酋长点燃了烟管,随后另外一位也点燃了自己的烟管。由于点烟纯属一种与冲突动机无关的行为,两位酋长便就抽烟这个话题随便攀谈起来。本来剑拔弩张的局面开始缓和下来,他们逐渐就进入了最后的和谈内容,并在详细阐述了各自的想法后,平静地达成了和解。

后来,第二次会面时,其中一位只要开始点烟,另外一位必然马上应和,久而久之,抽烟就成为寻求和解的必要仪式和习惯,后来印第安人将其称为“和平之烟”。

“功夫在诗外”。在彼此的沉默中,找到了切入点——两位部落首领无意之中的点烟行为,竟意外成就了谈判,并作为仪式流传下来。

校长在与不熟悉的对象初次见面,也有可能不知说什么好时,不妨也来一个沉默,在沉默中找出共同的话题,彼此感兴趣的东西,并由此开启交流,从而把初次见面变成一场坦诚而愉悦的沟通。

作者:汤勇,朴素而幸福的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在四川省阆中市担任教育局长十二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