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抓主症是方证辨证的重要方法
【娄绍昆】抓主症是方证辨证的重要方法
3.“抓主症”即抓方证中的特异性症状
方证辨证如何“抓主症”应为“建立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抓主症”即抓方证中的特异性症状。每一个方证均有自己特异性的症状组合,可将这些症状组合理解为大数据理论中,在信息海洋里露出水平面的岛屿症状。而对于水平面以下的症状只能忽略不计,此即方证辨证“过于粗疏,难以入细”的地方,也是方证辨证鞭长莫及、无可奈何的软肋。方证相对应“抓主症”的主要依据,即《伤寒杂病论》。然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证条文正如黄煌老师所言:“方证的表叙有古今两种,古代表叙是不完全的表叙。”因此,在古人叙述不充分的地方,必须根据古今中外经方临床家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总结。
笔者认为,目前学习方证如何“抓主症”的书籍可以参考黄煌的《药证与经方》《经方100首》《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及《类聚方广义》。《类聚方广义》是尾台榕堂在长年考察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为吉益东洞《类聚方》详加批注,并融入东洞翁《方极》之精髓,堪称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最优秀之临床实用书。
每个经方医生,应了解、熟悉、掌握每一个方证的症状组合,临床诊治时便可凭自己的直观判断,随心所欲地寻找到合适方证的主症组合。
4.腹证不详,不可处方
在抓方证主症时,涉及脉象、症状、体征与腹证,每个经方医生对其主次有自己不同的回答。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仅供参考。
日本经方家吉益东洞认为:“腹证不详,不可处方。”“先证而不先脉,先腹而不先证。”笔者亦以腹证为主,症状与体征次之,脉象更次之。若无典型腹证,则以症状与体征为主,脉象次之。
最近,笔者读刘保和之“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一文,文章认为:“经方之不易学,就在于该方证的主症不明,可以这样讲,大部分的经方主症不明。所以要想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使经方容易学、容易用,就必须把经方的主症挖掘出来(我用这词——挖掘出来)。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责任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出来以后告诉别人,这才是你中医学家应尽的责任。”同时他还认为,方证中的主症是“秘诀”,是疾病的本质,不能太多。“由于它不多,所以它最主要。不多是多少呢?一到三个,绝对不能超过三个!”
如刘保和先生认为甘麦大枣汤证的主症是“紧张”:“什么紧张?情绪紧张!什么表现?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只要见到这个症状,就是甘麦大枣汤证,而不管他出现什么其他症状,都不管。你见到病人的时候,你不妨问一问,平常脾气怎么样啊?爱紧张吗?比如说别人交给一个事办,是当时就办了,还是待会儿办的?沉不住气,立刻就办,你就用这方子,别的病随之好转。”
刘保和同时讲叙了血府逐瘀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平汤证、桂枝茯苓丸证、四逆散证、旋覆花汤证等一系列方证的主症:血府逐瘀汤证——叩击右胁肋痛并牵引剑突下疼痛者;小柴胡汤证——敲击右胁疼痛及右肋弓下压痛者;柴胡桂枝汤证——小柴胡腹证兼有剑突下压痛者;大柴胡汤证——小柴胡腹证兼有中脘压痛者;柴平汤证——小柴胡腹证兼有食后中脘部停滞感;桂枝茯苓丸证——左少腹压痛;四逆散证——脐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出现压痛;旋覆花汤证——脐上一寸处(水分穴)压痛。
无独有偶,刘保和上叙方证的主症,绝大部分为腹证。刘保和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经方的经验,与吉益东洞来源于《伤寒论》的腹诊理论有所不同,然而在“腹证是抓主症的重点”上两者观点异途同归,不谋而合。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