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中的大连》序三:有多少眷恋,便有多少执着
认识嵇大哥至少有六年了,如果用记忆拼接一幅素描,我脑海中的他基本是这样的:精瘦却精力旺盛,干练而不失饱满深情,对老大连掌故如数家珍,身为海南丢对故乡的热爱与情感追溯从未离场。
有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会请教嵇大哥一些关于老大连的知识。他就像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从来都是对答如流,且有据可查,对史料的占有全面广博,如果有咬不准的地方,他也会告诉你需要再查阅一下资料再答复,其实结果往往就是如他先前所说。这种自信与熟练的背后,其实是他没日没夜地忘我付出,为了求证一个事实,他常常要通宵达旦连轴转,甚至辗转到外地,搜罗相关资料。他看过各种名人年谱、日记、书信百余种,一一进行筛选、分类、归档。等待一旦有所发现,就像一个完成拼图的小孩子,幸福快乐地告诉身边好友,一起分享喜悦事。
那种对故乡的热爱与执着,常常让同样身为大连本地人的我汗颜。
《时间中的大连》是他在大连一家纸媒连续三年共计138篇的专栏文章结集。每篇1000字以内,有朋友的故事、老人的故事、父母的故事,其实都是这座城市快被遗忘的故事。这些躺在故纸堆里的人和事,曾经活色生香、明艳动人,现如今却抵不过高楼大厦、夜晚霓虹。
本书看似是对这些老大连故事的“抢救性挖掘”,其实是要唤醒大连的老土著和新移民,大连,曾有过鲜亮的过去,理应还有更加明媚的将来。
遗忘,是对故乡的背叛,也是最大的无情。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说过:建筑无论大小,都要讲究实用与灵性的统一,从根本上说,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综合统一,即建筑场景化。没错,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的高度发展,我们生活的城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车水马龙的街道是千篇一律的繁华,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陌生、人与人的陌生,机械化的冰冷带来的隔阂,让所有的办公楼几乎是克隆技术的再现,人与人的疏离感渐增,人与建筑、人与人的归属感渐少。更深层的情感问题,是人与城市的认同感越来越少。
说到底,故乡的模糊、记忆的斑驳,让我们都成了异乡人。
《时间中的大连》从老房子讲到工业遗产,对大连的建筑历史、人文掌故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讲述。那里有旧时的红墙绿瓦,往日的音容笑貌,那才是原汁原味的大连。
故事里有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有一个赤子的无比执着。
大连,我的故乡,如果爱,请深爱。
感谢低调的媒体兄弟,朋友存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