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上最复杂的三角关系

原创 抱石 卓尔书店 6月19日

■  现在的武昌曾经叫鄂州,现在的鄂州曾经叫武昌。现在的武昌以前叫江夏,现在的江夏以前叫武昌。

■ 如果你想了解武昌的过去,你要查阅的资料是《江夏县志》。如果你要了解鄂州的过去,你要查阅的是《武昌县志》。

翻开2000多年的鄂东南行政区划史,会发现,这哥仨好像一直在玩换名游戏,一不注意,他们就来个地名乾坤大挪移。

鄂州、武昌、江夏的前世今生

湖北为什么简称为鄂,而不是荆,或者楚呢?“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荆襄之地,固若金汤”,明明湖北的代称是荆楚、荆襄,简称却是一个“鄂”字?这个答案,可从对鄂州刨根问底开始。

鄂字,西周金文的写法,左边是代表城池的“邑”,右边是表示鳄鱼的“噩”,古代长江流域多“噩”鱼(鳄的本字)。鄂字,是水边,在混着鱼腥味的地方讨生活,三千多年前的先民选择的居所。

1

先秦与秦汉:先有鄂、再有江夏、后有武昌

今鄂州唐尧时为樊国,以国为地名。夏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三皇五帝与夏,传说成分较多,历史多难考。

西周 鄂国

依据《史记》等文献的记载,鄂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存在,老家在今天的山西一带。后来,武王伐纣,殷商故臣鄂国就开始搬家流浪,一路向南来到了今天的鄂州一带。鄂国是周人监管的重要对象,扛起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旗的曾国就是西周王朝安置在小鄂同学身边的监察主任。

之后,小鄂国因为家里有矿,被大魔王楚国盯上,被盘了。熊熊的楚王渠封其子红为鄂王。传说楚国在鄂曾鸠占鹊巢一段时间,而后迁都于郢(今荆州纪南城)。

秦 淮汉以南诸郡

西汉 荆州刺史部

屈原跳江后不久,秦国“杀神”白起破了楚国都郢,原地设立了南郡,鄂县属之。到汉武帝时期,江夏郡从南郡的怀抱里诞生,当时的江夏郡,下辖鄂县、蕲春、竟陵、安陆、沙羡(今江夏区和嘉鱼县)等14个县,包含了今天的武汉和鄂州。江夏一出生就当了近400年鄂东南老大,直到东汉末年分三国。

2

三国魏晋南北朝:武昌,和它的风华时代

一部三国史,半部在湖北。据统计,三国纷争有八十多回都发生在湖北的地盘上。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荆州争夺战、樊城、华容道……三国里的地名,18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与湖北省地图对上号。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这三国时期的夏口便是今日的武昌,而武昌便是今日的鄂州。

三国 荆州(吴)

三国 荆州(魏)

公元221年4月,为了牢牢控制长江中游的统治权,确保江东平安,孙权将其统治中心从湖北的公安迁至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将鄂县改名为武昌县,这便是武昌这个地名的由来。七年后,孙权正式称帝,号吴大帝,武昌(今鄂州)遂成为吴国的第一个国都。

孙权在武昌(今鄂州)期间,将建业(南京)一千多富户迁入武昌,达数万人之多。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武昌人口,而且输入了吴越生产技术和文化,使武昌很快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迅速成为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此跻身长江流域的重镇。

再说今天的武昌,三国时期的夏口,长江中游的军事战略要地。康熙《武昌府志》载:“夏口城,在城西黄鹄山,孙权所筑,其城依山负险,周二三里。”其城背靠蛇山而面长江,与汉水遥望,赫赫有名的黄鹤楼为其军事瞭望台。吴国擅长水战,在夏口与武昌(今鄂州)之间有樊川、梁子湖等水系相通,拱卫国都。

一句话,三国时期,孙权爸爸给首都取名武昌,赐了名。武昌(今鄂州)诞生,夏口(今武昌)是保护首都的军事基地,它们都属于吴国的江夏郡。而长江以北,还存在一个2号江夏郡,那是魏国抢的吴国江夏郡的地盘。

晋武帝司马炎平吴后,因南北两江夏郡重名,就把吴属江夏郡改为武昌郡,郡治在武昌(今鄂州),包含了夏口等地,这是武昌代替江夏之名,成为区域性行政区之始。

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谈湖广时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对于偏安东南的东晋和南朝政权,武昌(今鄂州)是南京朝廷倚靠的军事重镇。王敦(王羲之亲戚)、陶侃(陶渊明太爷爷)、庾亮等权臣都先后坐镇于此。

此时的江夏由沙羡县改为侨置汝南县。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古称。什么是侨置,就是人到哪就把地名带到哪。五胡乱华后,老百姓不堪其苦,大量举族南迁。到了南方,又怀念故土,就把新家命名为故地。打开地图,常常看到两个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叫着同一个名字,那很可能就是侨置。

3

隋唐:鄂州和武昌的换名游戏

唐 江南西道

看上面这个图,会发现今天的武昌叫鄂州,今天的鄂州叫武昌⊙﹏⊙

自杨广从枯井里把隔江犹听后庭花的陈叔宝捉出来后,隋朝总算是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南北混战,天下重新大一统。

开创新纪元的大帝,往往都爱搞事情,来点大动作,好在隋朝的一系列“骚”操作对江汉地区的波及不大,只是搞出了个鄂州与武昌共存,这俩地方,正好和今天相反。

天下太平,一般来说行政区划就会稳定,没事更少折腾。安史之乱后,唐朝就没啥太平日子,国都长安被攻破六次,皇帝逃跑了九次,风雨飘摇,一直晃到了苦哈哈的唐昭宗李晔时代,成为中国“最坚强”的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鄂州地区设立藩镇,称武昌军节度使,治鄂州(今武昌)。武昌这一地名首次在今武汉市武昌使用,其时今鄂州仍叫武昌县,民间开始有上下两武昌的叫法。

武汉博物馆 唐朝文物

唐朝诗人刘长卿,就是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那个,写了首《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

雄图争割据,神器终不守。

上下武昌城,长江竟何有。

插播一下,隋朝还去了侨置的汝南之名,第一次设置了江夏县,大致包含了现在的武昌、洪山、青山、江夏等地区。江夏自此由郡名成为县名,差不多一直维持到它横刀夺“武昌”之前。

4

宋:鄂州之战与南宋灭亡

此鄂州非彼鄂州,仍是隋唐的鄂州(今武昌)。

鄂州之战,共有两次。一次是1258年一1259年,由蒙古可汗蒙哥发动的。这位大哥是郭靖好兄弟拖雷的长子,在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里,最后一集攻襄阳城,被神雕大侠一个石头飞出去打死了。当然,历史不是武侠,他当然不是杨过打死的。不过,这位可汗确实是行走在灭宋的路上暴毙的,1259年死在了重庆合川区钓鱼山。

忽必烈,拖雷的四儿子,蒙哥亲弟弟,率领蒙古东路军打鄂州(今武昌)打得正起劲,得知大哥死了,就回家去争夺大位了。于是,第一次鄂州之战,南宋军统帅贾似道取胜。作为打赢了蒙古铁骑的英雄人物,贾似道一时风头无限。

十五年后,此时的忽必烈已经稳定了政局,完成了从开平(今锡林郭勒)到燕京(今北京)的迁都,开始全力攻宋。这便有了1274年的第二次鄂州之战。

1273年,元军占领了襄阳和樊城后,灭亡南宋的气焰愈加嚣张,稍加修整便扑向了鄂州(今武昌)。1274年9月,元军绕过南宋将领张世杰在郢州(今钟祥)的猛烈阻止,攻鄂州,激战三个月后,元军于岁末寒冬在青山矶、阳逻等地突破鄂州(今武昌 )地区江防,鄂州失守,临安告急。四年后,南宋灭亡,崖山海战,惨烈悲壮,令人唏嘘。

这一时期,鄂州(今武昌)进一步崛起,是南宋上游军事重镇和经济都会,成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之一。

南宋 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

插播一下,当时的武昌(今鄂州)为鄂州(今武昌)下辖县。1221年,南宋改武昌县为武昌军,因与鄂州(今武昌)的武昌军同名,次年改名为寿昌军。军是宋朝特有的一种行政区命名,位次在州之下。公元1234年,又废寿昌军,叫武昌县。公元1237年,又改武昌县为寿昌军……这改来改去的,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不起眼的细节,往往都是最后一根稻草。

5

元明清:江夏改名武昌,破两武昌并立千年之局 

元朝创立了中国的行省制度,划全国为13个行省。元代的湖广行省是最大的,大致包括今日的湖北南部,湖南、广西和贵州的大部以及广东的部分地区和海南岛,治所在鄂州路的鄂州(今武昌)。湖北的行政中心长期以来主要在荆州,到此时,正式转移到鄂东南的武昌。

元 湖广行省

元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府治在鄂州(今武昌)下辖7个县,武昌县和江夏县属之。因是省会武昌路所在地,也被称为武昌,民间称为上武昌,而孙吴时的都城武昌称为下武昌。

明朝时,改武昌路为武昌府,为湖广地区的首府,府治不再叫鄂州或者夏口,直接称为武昌府,与江北的德安府府城汉阳府隔江对望。

武昌府 老城门

武昌府辖江夏(今武昌、江夏)、武昌(今鄂州)、嘉鱼、蒲圻(赤壁)等九县。其中,江夏县为附廓县。附廓县,就是古代没有独立县城而将县治附设在府城的县,一般在各个省府的府城会出现附廓县,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雷佳音隶属的万年县便是国都长安的附廓县。所以,若是要找武昌地区的历史资料,就得去翻那明清时期的一卷卷《江夏县志》。

如此,明清两代,基本不变。

直到民国二年,即1913年,江夏县改名武昌县。古武昌自此失去武昌之名,改名为寿昌县,就是南宋时间歇性用过几回的名字,次年又因与浙江寿昌县同名(现为杭州市建德县寿昌镇),改名为鄂城县。从此,近千年的上下两武昌并存,基本告一段落。 

而小编的鄂州、江夏、武昌地区的古代史料八卦,也基本告一段落。地区边界,就像是中年人的体重,虽然总体稳定,但保不准哪天意外瘦身成功或继续发胖。地区命名,就像是人的名字,大体稳定,但耐不住人都爱外号别称。兜兜转转,一千多年,如今的鄂州市又要回归,和武昌、江夏一家亲了。

时间拉得越长,偶然性历史事件就越多,难以一一查阅囊进。关于鄂州、武昌、江夏之间的地名往事,欢迎读者朋友留言查缺补漏,也欢迎读者朋友在留言区交流这一带有趣的历史事件和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武昌县志》(清·光绪)钟铜山修/成文出版社/1972

《重读<武昌县志>》楚昕 /《鄂州日报》/2021.2.10

《江夏区志》江夏区方志编撰委员会/2007/武汉出版社

《江夏历史文化源流综述》祁金刚 王景景/《武汉文史资料》/2018年12期

《从文献及考古资料看殷周鄂国的历史变迁》河南大学白晨辰硕士论文

(0)

相关推荐

  • 湖北省的简称‘鄂’的由来

    湖北省的简称'鄂'的由来 湖北省简称鄂.缘于省会城市一一武汉市之武昌.自隋代起在以后的许多朝代里,曾多大称作鄂州.鄂州的称谓又与鄂王城.有直投接而悠久的历史渊源,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楚.攻克了 ...

  • 地名的来历:湖北

    湖北,与湖南一样,得名于洞庭湖,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湖北名."湖北"之名的出现较之"湖南"要晚,出现于宋朝.宋朝全境设有十五路,现在的湖 ...

  • 三国时期的鄂州

    三国以前,在今岳阳至九江一段以南的今湖北地区,行政上只有鄂县之建制.沙羡县也是汉县,历史文献往往把今武汉市的江南部分,以及武昌.嘉鱼.蒲圻.咸宁等县市归为汉沙羡县的隶属范围,其实直到汉末沙羡县并未逾越 ...

  • 说“鄂渚”​

    说"鄂渚" "鄂渚"一词,作为地名,由来已久.然而,具体所指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歧义甚多.细读古代诗文与地方志书,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时期,"鄂渚 ...

  • 历史上鄂州的地域变迁

    历史上鄂州的地域变迁 鄂州(国)历史上的地域到底有多大?变迁又是怎样的?至今仍然是个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究,根据有关文史资料的记载,应该是这样的: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分鄂县南为阳新县.(距 ...

  • 金牛镇的历史沿革

    金牛镇的介绍 金牛镇是湖北省大冶市下辖镇,地处黄石.大冶两市西南边陲.东依黄石.大冶.西通武汉江夏.南接咸宁,北邻鄂州,大金.铁贺两条省道穿镇而过,古来五县通衢的区位优势,铸就了金牛悠久的商贸历史,& ...

  • 稀罕的姓氏,鄂州猫姓溯源

    稀罕的姓氏,鄂州猫姓溯源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蚩尤部落三苗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变音为氏.在著名明朝学者郎瑛所撰写的<七修类稿·卷一·天地类·三苗三楚三河>中记载:"三苗,固尧时四夷 ...

  • 历史上这些名臣人镇守过一个名叫武昌郡的鄂州

    建置沿革 汉献帝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孙权自公安都鄂,改鄂县为武昌县,分江夏郡之武昌.阳新.沙羡.下雉四县,豫章郡之柴桑县,庐江郡之寻阳县立武昌郡,属荆州,治武昌县(今湖北省鄂州市).不久,孙权改 ...

  • 湖北简称“鄂”探源

    湖北简称"鄂"探源 关于鄂的史记.<武昌县志.沿革>:"夏为鄂都, 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鄂,今大夏是也.<春秋>云:尧裔刘累,夏孔甲时所封 ...

  • 湖北省省情概况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 ...

  • 古今上下武昌城

    古今上下武昌城 历史上的鄂州.唐武德四年(621年) ,平萧铣,改为鄂州( (旧唐书.地理志>).鄂州的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历史上的沙羡县.其实呢,哪州名字的出现还可以向前追溯,隋朝开皇九年( ...

  • 鄂州五千年的行政中心变迁史

    夏商周时期,鄂州分别经历三苗部落,鄂国及樊国的统治,治所都在鄂城江边一代,辖区基本也只有现今鄂州和黄石两个城市合起来的位置. 最辉煌时期,鄂国国君鄂候以一己之力,历经数代拖垮了八百年的历史的大周朝. ...

  • “上下武昌城”之说最早出自唐朝

    "上下武昌城"之说最早出自唐朝 为什么会出现上下武昌城?最早出自哪个朝代?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鄂州博物馆会议室里<上下武昌城,古今两鄂州>的讲座给出了答案:上下武 ...

  • 明一统志卷五十九

    湖广布政司 湖广古荆州地汉置荆州部刺史领南郡江夏长沙武陵桂阳零陵等郡国而不常所治东汉荆州初治汉夀后治江陵唐贞观中领以山南道开元间増置十五道采访处置使而山南东道治襄阳以诸郡之兼分入黔中淮南及江南西道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