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中李鸿章的那颗子弹,为清廷减去了1亿两赔款?

坊间传言,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赴日谈判时遭枪击负伤,日方基于对李氏的同情,遂将原先的3亿两赔款数额,减了1亿两。

揆诸史料,减掉1亿两,与李鸿章是否遇刺,并无多大关系,子弹只是为清廷赢来三个星期的休战。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24篇文章

接下来你将看到

苛刻的休战条件

一颗子弹的价值

日本为什么会“让步”?

撰文▼叶磊(“彰考局”专栏作者)

苛刻的休战条件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谈判地点下关。

此前,清廷意识到,战场上已很难打败日本,必须请列强劝停。经美国斡旋,日方答应“议和”,但点名要求清廷派恭亲王奕䜣或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前来谈判。

李鸿章又一次代表清廷对外交涉。

这次,他的压力很大。

因为3月上旬,日军已完成山东和辽东方面的作战,完全取得制海权,并筹备直隶决战,钳击北京——这是清廷最不愿看到的。

3月20日,李鸿章与日方全权办理大臣的首相伊藤与外相陆奥第一次会谈,双方互阅委任状无碍后,李立即提出备忘录,要求在开始正式媾和谈判前,先议定休战事宜。

翌日,伊藤答复,若中方答应日方以下条件,可以休战:

● 日本军队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及在该处的城垒;

● 在上述各处中国军队,须将一切军器、军需品移交给日本国军队;

天津、山海关间的铁道,由日本军务官支配管理之。中国政府担负休战期间日本军事的费用。①

这等于未战而将北京置于日军的威胁之下,清廷不可能答应。

3月24日,李鸿章遂只能撤回休战提议,要求开始正式的媾和条件谈判,伊藤表示将提出议和条件。至此,先行休战以确保北京安全的要求已告失败,中日谈判进入讨论媾和条款阶段。

一颗子弹的价值

但这天,李鸿章返回住处途中,遭到日人小山丰太郎枪击,子弹打中脸部,流血不止。

李鸿章被刺负伤的消息传开,各方大为震动。

▲影视剧中遇刺的李鸿章。

伊藤与陆奥亲赴李鸿章住处探望,日天皇派御医诊治,日皇后派看护妇照料,并送来亲手制绷带,其他公私团体或个人也纷纷表示慰问。

不过此时陆奥最担心的,莫过于刺杀事件可能会引发列强干涉:

“若李鸿章以负伤作借口,中途归国,对日本国民的行为痛加非难;巧诱欧美各国,要求它们再度居中周旋,至少不难博得欧洲二、三强国的同情。而在此时,如一度引出欧洲列强的干涉,我国对中国的要求亦将陷入不得不大为让步的地步。”②

他与伊藤商议后,打算答应清廷一直渴望的休战请求,以表“公明态度”③。

不过大本营认为“眼下形势中止战斗,军略上颇为不利”④。

伊藤只能去信养病中的军界元老山县有朋陆相说明形势的严峻:

“……欧美社会对日本的赞赏之声到今日全变为对支那(引者注:原文如此)的怜恤之声,反而诽谤我国国风……此际除了希冀非常之英断外别无良药,希望您能助以一臂之力。据美国驻俄公使发回本国的消息,俄军3万已进军支那(引者注:原文如此)北部,且其数目在渐次增加中……”⑤

山县复信表示同意“最长两周之休战期限”,但强调“全军休战乃到底为难之事”,仅主张“一部”停战。⑥

取得军方支持,26日下午2点半伊藤在广岛大本营会晤海相西乡、藏相松方、农相榎木等文武大员,详述不得不停战的理由,取得了众人理解,决定无条件休战三周,但休战区域限于奉天、直隶、山东三处。

3月30日,双方在休战协议画押。这样一来,4月20日前清廷可以暂保北京城安全。

李鸿章的哀求

战场上暂时和平,谈判继续进行。

4月1日,日方正式提出议和条件,清廷最关注的割地与赔款部分:奉天南边各地、台湾澎湖各岛尽让与日本;赔兵费库平银三百兆两。限期四日内答复。

李鸿章向清廷报告了日方条件,认为:

“查日本所索兵费过奢,无论中国万不能从,纵使一时勉行应允,必至公私交困,所有拟办善后事宜,势必无力筹办。且奉天为满洲腹地,中国亦万不能让”⑧

建议将日方要求密告英、俄、法三国公使,争取支持。

但李鸿章发回国的电报被日方破译,得知中方意图的陆奥向伊藤进言“彼既密告英俄法公使,我方再掩隐就不利了”⑨,提议由日方抢先通告英、俄、法、美四国驻日公使。

▲条约谈判现场。

4月5日期限已到,李鸿章没有直接回应日方的条件,而是力陈国内困难与中日人民“亲睦”,希望大幅减低要求。

迫于内外压力,清廷发来的电报未作明确指示,所以谈判一线李鸿章也不敢擅自表态,只能尽量拖延,其由始至终的对日交涉原则是:

● 割地方面:“敌所据处,争回一分是以一分,其所未据处,丝毫断不放松也”;

● 赔款方面:“将力难多措实情告知”⑪。

伊藤眼见中方迟迟没有正式答复,4月8日面告李经方⑫:

● 赔款数额虽可略减,但绝不能作大量削减;

● 割地则奉天、台湾皆须割让。

● 两国之间的形势是,日本为战胜国、中国为战败国。

伊藤还说:

“前者由于中国讲和,日本应允,始有今日之讲和,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只搭载增派之大军,舳舮相接,陆续开往战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⑬

要求第二天必须回信。

李鸿章的拖延术已行不通,为避免谈判破裂,不得已,4月9日提出一个修正案:

● 割地,缩小奉天省割地范围,且不割让台湾;

● 赔款,减为一亿两。

面对中方“还价”,4月10日会谈时,日本也作出“减价”:

●割地,辽东半岛割让范围缩小约一半,但台湾必须割让;

●赔款,减为2亿两。

李鸿章与伊藤“反复辩论两点钟之久”,希望保留辽东半岛的营口口岸,不割让日军并未实际占领之台湾,减少赔款额5千万等,均被拒绝。

伊藤威胁,如不答应,广岛停泊的“运船六十余只”,“兵数万”,即开往战场。

李鸿章报告朝廷“力竭计穷,恳速请旨定夺”⑮,即谈判桌上的外交手段已达极限。

▲马关条约文本

李鸿章又去电天津税务司崔德琳,打听列强情况,崔德琳回电“各国议论中国让地事,均不以为然,中国应勿急于成议”⑯。

情报显示列强可能会干涉,但日本限期在即,时间上等不起。

4月15日,朝廷来电,同意日方要求,授予李鸿章和约签字的全权。同日的谈判中,李鸿章还试图作最后一番努力,据陆奥光宗记载当时的情景:

“李鸿章自到马关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会晤这样不惜费尽唇舌进行辩论的。他也许已经知道我方决意的主要部分不能变动,所以本日的会谈中,只是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看见达不到目的,又要求减少二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赠作归国旅费。此种举动,如从他的地位来说不无失态,但可能是出于'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⑰

只是清廷同意签字的电报已被日方破译,任凭李鸿章磨破嘴皮,伊藤博文也是寸步不让。

4月17日,双方正式和约签字。

日本为什么会“让步”?

李鸿章遇刺事件,一度改变了会谈进程,但对条款交涉阶段的实际影响有限。

这颗子弹换来三星期的无条件休战,对于忧心北京城安危的清廷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

不过日本的休战让步,并非出于对李鸿章伤势的同情,而是为了打消欧美列强干涉的风险。

战场上屡战屡败,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无牌可打,他同样寄希望于欧美列强。⑱

至于李鸿章在谈判中的作用,恰如梁启超所说:

“虽有苏张之辩,无所用其谋,虽有贲育之力,无所用其勇。舍卑词乞怜之外,更有何术?”

R

EFERENCES

注释

①陆奥宗光著、伊舍石译:《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32-133页。

②陆奥宗光著、伊舍石译:《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37页。

③『伊藤博文伝』下,春畝追頌会,1940年,第168页。

④『伊藤博文伝』下,春畝追頌会,1940年,第169页。

⑤『伊藤博文伝』下,春畝追頌会,1940年,第169-170页。

⑥徳富蘇峰:『公爵山県有朋伝』下,山県有朋公記念事業会,1933年,第212-213页。

⑦台湾不在此次休战范围之内。3月23日伊东佑亨海军中将率领的南方派遣舰队登陆澎湖列岛,预备攻占台湾,不过由于疫病减员严重正屯兵休整。对于志在必得的台湾,日本决意拿到手。

⑧《李鸿章全集》第26卷,第90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⑨『伊藤博文伝』下,春畝追頌会,1940年,第176页。

⑩『日本外交文書』第28巻,第2冊,第33页。

⑪《李鸿章全集》第2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⑫因李鸿章受伤,清廷改任同行的李鸿章侄子李经方为全权大臣,负责具体的交涉,但决定权仍在李鸿章。

⑬陆奥宗光著、伊舍石译:《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47页。

⑭或有说法认为李鸿章中的一颗子弹使日本减了一亿两赔款,但据陆奥所言,最初提出的草案“作为会谈的基础而提出的,并不是毫无修改的余地” (陆奥宗光著、伊舍石译:《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53页),可见提议三亿两和减为两亿两都是日方的谈判策略,不能证明中弹与减款有什么联系。

⑮《李鸿章全集》第2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⑯《李鸿章全集》第2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01页。

⑰陆奥宗光著、伊舍石译:《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53页。

⑱马关和约墨迹未干,俄德法三国在4月23日正式提出干涉,这一出手日本便将辽东半岛吐了出来,此处不展开。

⑲梁启超:《李鸿章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8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