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俞穴的概念功能
什么是五俞穴?
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每条经络各有五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分别被称为井、荥、俞、经、合,故称其为五俞穴。
(荥,音行,Xing 第二声,《说文解字》:绝少水也。)古文中,腧、俞、输三个字通用,即通假字。在古中医经典中,有时称为五俞穴,也有时称为五腧穴,或五输穴。
五俞穴在临床上大多是此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及《素问?气血论》)。
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灵枢?九针十二原》)。
意思是说,气血从四肢末端向上到达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经气初出,如水流的源头,所以称“井”;
经气稍盛,如水成的微流,所以称“荥”;
经气渐盛,如水流之灌注,所以称“输”;
经气充盛,如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
经气丰盛,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荥:指小水成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水》:'直波曰经。
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绝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
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
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
荥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
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
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
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思是说,荥穴和输穴主治经脉经过部位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按照《灵枢?本输》,五脏有五个腧穴,而六腑除了五输穴以外,还专门有一个“原穴”。因此,又被称为:井、荥、输、原、经、合。
这样算起来,五脏有二十五个腧穴。六腑有三十六个腧穴。
五脏虽然没有专门的“原穴”,具有原穴同等功能的是“腧穴”。
即五脏的“腧穴”,又是五脏的“原穴”。
总之,五输穴在经络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养生保健上也应当常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