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曹德旺冷冷地对总经理刘小稚说:主动辞职吧,你不适合当福耀的总经理!一周后,刘小稚辞去福耀...
刘小稚出生在青海,高中毕业后,他做了四年多的电台电工,随后进入西安交通大学进修。1984年,她远赴德国留学,一句德文也不会说的她,在德国从大学本科开始念起,花了近7年时间拿到爱尔兰根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刘小稚精通德语和英语,成为一位深度接触欧美文化的“改革开放一代”。她先后担任过通用中国的董事长,上海哈德尔福汽车系统总经理,有着丰富的汽车制造业管理背景。
2005年,曹德旺用年薪500万,外加10%的股权聘请刘小稚担任福耀总经理。之所以聘请她,其实曹德旺有三个目的:一是想让她带领福耀集团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利用她手中的汽车制造厂资源;三是替换当时的总经理,自己的儿子曹辉。
曹德旺对刘小稚的上任,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她能把福耀集团打造成“高品质、国际化、低成本”的世界级品牌。刘小稚在上任后也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争取用5年的时间,带领福耀集团进入国际市场,力争成为世界前三名。
然而,刘小稚上任三个月后,除了在福耀股权改革期间出现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在公众场合出现过。随后她便对外宣布,因个人原因从福耀离职,从入职到离职仅仅只有八个月。
虽然外界对此众说纷纭,但曹德旺自始至终,都没有透露刘小稚辞职的原因。一直到多年后,曹德旺才在自传《心若菩提》提到此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刘小稚一上任,就对福耀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且依据国际市场的标准,对福耀玻璃的生产工艺、原材料质量、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她的改革确实提高产品质量,但带来的结果确大幅增加了成本。
自从刘小稚上任后,虽然新产品的透光率和阻隔紫外线效果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成本也随之增加,从原来的400元涨到450元,售价也提高15%,导致很多老客户跑到曹德旺哪里“告状”。
一直以来,低价格是福耀最大竞争优势,刘小稚想用提质抬价的方法显然行不通。另外,刘小稚和曹德旺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分歧。曹德旺认为,福耀应该以他的决策为主,而刘小稚认为,应该通过管理层投票啦决定公司的决策。因此,曹德旺感觉到,刘小稚根本“不服自己的管理”。
两种管理理念的差异,导致曹德旺和刘小稚之间矛盾越来越深,再加上刘小稚上任之后,福耀的整体营收下降,成本增加,利润越来越低,直接导致福耀股价下跌30%。 这让曹德旺决定再次换掉总经理。
2006年9月,福耀集团宣布,因“不适应福耀”,刘小稚辞去福耀总经理的职务,由曹晖接手。另外,曹德旺还对媒体称,福耀集团今后将不再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首席执行总裁的职务。
聘请职业经理人是曹德旺无奈的选择。 之所以聘请职业经理人,并不是因为儿子曹晖“无能”,而是因为他知道做实体企业太难了,不想让孩子们再走这条路。 他希望子女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被福耀集团拖累。
然而,四年内五次更换总经理让曹德旺感到气馁,只能把福耀交给曹辉管理。曹德旺在自传《心如菩提》中写道:“曹辉在国外长大,有自己的事业,他每天过着非常轻松、富足的生活,我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现在只有他能管理福耀集团,所以我不得不让他回国。”
其实,曹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福耀,他从基层车间做起,一直在生产线工作六年,后来又派到香港和美国分公司担任负责人。他非常了解福耀在国内和国外应该怎么发展,所以把福耀交给曹晖手里,曹德旺非常的放心。
曹德旺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更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心的爱国企业家,他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回馈社会,30几年来,曹德旺已经累计个人捐款高达160亿,今年年初,他又拿出100亿,在福州兴建一所福耀科技大学,完工后,将无偿捐献给国家。
在70岁那年,曹德旺决定利用空闲时间,亲手撰写自传,并取名为《心若菩提》。在书中,他用朴素的言语为读者讲述,他是如何白手起家,把一家普通的水表玻璃厂,做成今天亚洲第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到遇到的坎坷与磨难。
曹德旺坦言:“写书的目的不是为赚稿费,而是想把自己毕生经历、人生感悟以及投资理念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
如果你想学习和了解曹德旺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经商的哲学,不妨好好读一读他的自传,也许你从中找到新的出路和思想。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上面链即可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