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视障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行动研究
【课题】视障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行动研究
贾晓燕
赤峰市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赤峰特校盲教部成立于2005年9月,共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有18人。分小学、高中两个阶段,视障学生,特别是自幼双目失明的学生,幼年时,由于种种原因治理和肢体活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其身心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入学以后,学校相对封闭,与外界接触沟通少,限制了视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形成,表现为:有的学生感情脆弱,自卑感过重,与人交往缺礼仪和自信心,责任意识淡薄;有的学生与他人交往不知如何交流,说话生硬,内容空洞,言不达意,偏离主题;有的学生身体发育较常人瘦小,身体运动技能不佳,常出现不易纠正的动作。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我校盲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视障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范围界定在:专业知识知个方面。
(二)问题的提出
我们所面对的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它充满了竞争和挑战。那么,在父母的关怀与呵护中长大的中学生朋友,特别是那“有眼看不到”身体有残疾的视障学生,怎样练就一副铁肩,去担当社会的重任?怎样才能以积极的健康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呢?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把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提高到现代人所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其本要求之一。如果说,古代社会所看重的是人的体力,近代社会所看重的是人的技能,那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期和青年期(13—18)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有心理异常的现象。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发明,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中小学生中由于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因此,加强对视障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视障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宗旨就是教导学生做人和做怎样的人。
视障学生由于生理残疾,对客观事物缺乏直观感知,对社会现象失去慧眼的洞察力,对象之特殊性,决定了视障学生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偏差,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视障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国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好处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定位,我认为他们的定位值得我们很好的去思考、思索。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也是个别有问题的学生。80年代以后,尤其是最近20、30年以来,美国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更多的是一种预防、教育、发展性的问题,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帮助全体学生适应学习、适应社会,促进每个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这一定位的转化,对今天我们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非常大的启示性作用,我们也在逐渐往这个方向发展。
第二方面,包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上。国外每个学校都配备学校心理学家,还配备社会工作者、学生辅导员,是由这些人组成的机构。这些机构负责对学校以及整个学区里的学生进行心理诊断、评估、咨询、预防和干预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机构。今天,北京市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都要配备心理老师。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主要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控制情绪,心境良好;灵活处理人际关系;智力处于正常水平;行为符合心理年龄。盲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发展,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盲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主要意义:
为盲班、为同行提供教育视障学生的良好模式,让家庭,社会,学校,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使视障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心理素质。
四、理论依据
以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加强对盲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二)、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盲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我们学校虽然也有这方面的课题,但涉及面太小,真正得到实惠的同学不多.起不到全面提高的作用.
(三)、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特校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有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o”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聋生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聋生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这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特殊孩子的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聋生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心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五、研究对象:
一年级盲生
六、研究内容:
盲生由于视觉疾患,他们过分的依赖,缺乏自信心,自卑,自闭,自弃,戒心,偏心,容易误解,嫉妒心重,自私,多虑,焦虑,易怒,胆小,孤僻,冷漠,消极。
七、研究方法
要细心观察视障学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要了解视障学生思想和心理并能针对性的给予干预辅助,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
(1) 观察法:即有目的、计划的观察视障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并根据这些行为和表现来判断视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 谈话法:通过与视障学习个别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谈话法应注意谈话的内容,是视障学生能够接受的,并且乐于回答;谈话应准确、灵活、风趣,不要使视障学生产生紧张、窘迫感;谈话时以朋友身份平等的态度,不要居高临下,这样视障学生才能向你吐露心话,才能真实了解视障学生的实际。
(3) 分析法:通过对视障学生作品的分析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特征。如从视障学生的日记、作文、班日志、思想汇报和通信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问题。
(4) 调查法: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的观察记录、学生本人的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同学对她(他)的评价间接了解学生的活动和个性特点。
八、研究步骤:
2009-9----2010-1第一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细化方案,分析方案,制定工作计划。
2010-3----2013-1第二阶段根据方案和工作计划在一年级盲班展开工作,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2013-3----2013-8第三阶段写研究报告,优秀教案,写论文。
九、预期成果:
结题报告、优秀教案、优秀论文
参考文献:
美国----- 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李斯----译
中国-----钟志农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