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化教学
浅谈游戏化教学
陆盼盼
洛阳国际馨翼教育
“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把孩子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0-6岁智龄孩子的发展水平和教学的特点。让孩子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快乐地玩耍,把生活融入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感知生活,学习到如何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
对于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教育康复服务的班级课程,教师要想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需要解决:孩子智龄相仿,难度适宜,让教学目标渗透到游戏中,才能通过游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采用游戏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之初,第一步是将机构内所有孩子进行标准化评估,按照评估后的综合智龄分班,每班孩子智龄差在半岁。第二步是所有班级课教师重新温习《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熟记本班年龄段孩子的发展能力和下个阶段的成长空间,以此为依据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游戏,整理制作相关的教具。第三步,综合本班孩子的整体能力的同时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设置在游戏中每个孩子的差异化目标。
一、在具体的课程中,游戏化教学的运用: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程内容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先抓住孩子眼球,让孩子有兴趣跟随完成30分钟的教学内容,那么活动导入就至关重要,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内容,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颜色》的课题,衔接班刘老师用孩子非常喜欢的彩虹伞和走走停停的儿歌做导入,在培养孩子常规秩序和指令的理解与服从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的兴趣,通过亲身的体验,说出自己站在什么颜色上,一次有趣而成功的语言妙妙屋课开始了。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
①社会礼仪课中游戏的运用
社会交往能力弱是“谱系”孩子的共有特点,让孩子理解并运用“社会礼仪”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客》的课题,衔接班黄老师通过水果头饰,黄色的梨和红色的苹果的使用,敲门、询问、进门、关门的动作演示到礼貌用语的使用,孩子两两一组做角色扮演,让孩子做为主体参与进来,通过亲身感受在识别两种颜色的同时,学习相关礼仪,真正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
②运动整合课中游戏的运用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运动整合课中我们也常常用到游戏。《小猫搬家》的课题,转衔班李老师通过使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和扣子,在孩子理解游戏规则的同时,着重培养孩子团队协作精神,让孩子们建立了荣誉感、懂得竞争妥协,还锻炼孩子们的跑、钻、跳的肢体动作能力和揉、搓、捏等精细动作。
③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基础班的孩子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将抽象的数字知识寓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孩子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更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认识圆形》的课题,刘老师和张老师准备了剪好的红色圆形和彩笔,不仅增强了孩子握笔写画的能力,还在反复的涂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圆形”和复习“红色”的概念。
④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化艺术教学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化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对审美的发展。在《拔萝卜》的课题,亲子班李老师通过“表演”和“制作”两个环节来完成:首先,把歌曲内容设计成情景游戏《拔萝卜》,把之前学过的小动物和课题《拔萝卜》结合起来,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通过之前准备好的简笔画萝卜,让孩子加深印象认识萝卜并完成区域涂色。孩子家长在活动目标完成后,回家后还可以继续玩这个游戏,增进亲子感情。
3.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活动
课程结束阶段,让孩子学习会收纳和整理,在独立班蒋老师的课堂,在课程结束后,让孩子扮演小花猫,静悄悄地回自己的“家”即小凳子处,把凳子放好,然后再悄悄的排队走出教室,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孩子的常规秩序在一次次潜移默化中越来越好。
二、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1.观察、模仿能力的提升
观察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孩子进行游戏时,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2.加快新技能的掌握
教学、生活和游戏是分不开的。在游戏中,孩子依据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展开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同时又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经验。游戏来源于生活,游戏里有孩子熟悉的生活,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
无论哪类游戏都离不开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游戏为孩子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提高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理解不同情景中语言的使用并逐渐学会依据角色和沟通对象表述内容,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的提高
大多数孩子的合作、分享、沟通能力是相对较弱的。一些团队、模仿角色类的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体验模拟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团队协作的机会,潜移默化的将合作、协同的观念根植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与人交往的能力会随着孩子们认知的积累而提高。
5.运动能力的提升
肌肉控制、动作协调、身体平衡等运动能力的整合运用正是游戏活动所独具的功能。在以钻、爬、平衡等动作为主的游戏中,可以促进孩子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得身体协调性得到有效提高,在捏、撕、揉等运动为主的游戏中,可以促进孩子小肌肉群的发展,为孩子握笔写画、工具的使用打下基础。
6.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的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以“搭积木”为例,每个孩子所能呈现出的“作品”都不尽相同,通过这些不同的造型和作品,锻炼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实属不易。但把教学目标融入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做了个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在玩的同时还收获了知识的积累。
三、游戏化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游戏与教学的衔接
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2.“最佳时间点”的把控
根据皮亚杰的《 儿童心理理论 》:“3-6岁孩子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重复关键知识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3.以孩子目前能力为基线
选择难度适宜的教育内容来融入到游戏中,使孩子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是游戏化教学的初衷。
“初心不改,匠心前行”——致敬最美的“逆行者”,感谢您的“守护”,期待您凯旋回家的消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