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错了老大,有时候一辈子就毁了,比如杜甫
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也许就那么一两件事,一步踏空,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再怎么折腾也无济于事。比如说杜甫。
年轻时,和大多数文艺青年一样,杜甫也来到长安等待机会。可惜,唐玄宗并不喜欢他这一款,他也没有李白那样迷人的个性,蹉跎十年一无所获。
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落荒而逃。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这个锅他必须得背,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退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杜甫的机会也就来了。
听闻唐肃宗在灵武继位,杜甫立即抛妻别子赶赴灵武,仓促即位,手下本没有多少人,看你杜甫这么忠心,那就赏你一个官吧。就这样,杜甫攀上了人生的顶峰,担任左拾遗。
左拾遗是个谏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想更进一步,必须得找个靠山。他将目光瞄准了新任宰相——房琯,这个人上位轨迹和杜甫一样,都是紧跟新皇帝。
房琯能被任命为宰相,肯定有几把刷子,不然也轮不到你呀。房琯也确实是个干练之臣,主政地方多年,颇有政绩。然而,他有个很大的毛病,喜欢高谈阔论,又非常自负。
我们知道,诗人最大的毛病也是喜欢高谈阔论、自负才华,两个人一拍即合,从此结为政治盟友。当然,他们的结盟是纯洁的,是不带有功利色彩的,意气相投嘛。
如果房琯能老老实实的坐镇后方,凭他的才华也能成为一代名相,但他偏不,非要主动请缨上前线和安禄山对阵。结果可想而知,房琯的第一仗就大败,战死四万余人。
房琯一看慌了,这可不是小事,于是肉袒请罪,唐肃宗还算仁厚,宽恕了他。犯下如此重大失误,本应夹起尾巴做人,谁料房琯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一旦皇帝不顺着他,就闹别扭。
唐肃宗也不是吃素的,心想:你一仗坑死四万多人,没杀你算客气的,现在可好,每天跟一帮文人在家里高谈阔论,我想重用别人你还跟我抬杠,滚你妈的蛋。于是,房琯下野。
偏偏这个杜甫不识时务,认准了房琯是个大才,不知深浅的为他鸣不平,多次向皇帝上书替房琯开脱。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就是大臣结党、立场有问题啊。
即使你杜甫是个清官,和房琯也是纯洁的革命友谊,但你站错了队,就是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可怜的杜甫就这样被拿下,从此再也没有东山再起,潦倒至死。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像杜甫这样满脑子理想主义、一根筋的人是注定混不了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