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适应一些跑步场地,心理更强大

Trainnig

日常训练不同距离,可强化距离、时间、疲劳感之间的心理关系。

最近搬新家,发现了一处新的跑步场所,出门不远处的兴隆公园,环境优雅,小而美,世外桃源。最棒的是,兴隆公园也标记了一条健康步道,一圈1650米,跑起来不远不近,很适合刷圈。跑着跑着我忽然发现,刷不同的距离场地,有着特殊的心理建设意义。

日常训练不同距离,可强化距离、时间、疲劳感之间的心理关系。

对我来说,跑LSD一定要去足够长的大圈或者干脆跑野外路线,这样不会因为刷圈太多而产生非体力上的厌倦。比如25公里以上LSD在奥森跑非常舒服(北京奥森小圈5公里,大圈10公里),就算刷个42公里全马也不过是4大圈的样子,心情容易放松,不容易从心理上产生疲劳。

而10公里以内的节奏跑或轻松跑,兴隆公园这样的1650米圈也非常合适,实际上很多人选择在小区跑,1公里-3公里的距离都可以用作目标距离圈。

而10公里以内的速度练习,操场400米绝对是不二之选。关于训练速度,一定要有熟悉的、安全的环境,这样才能专注于速度,而不会被路边忽然跑出来的小朋友打乱节奏。

不同距离场地,更容易针对性地进行不同距离的练习。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过各种不同距离的经验之后,会对心理建设产生巨大的帮助!


完成任何一场比赛,我们都有会有一个类似于倒计时的阶段。请仔细回想一下你的比赛,刚开始都是正向计数,跑了3公里、5公里、8公里……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切换为倒计数,还剩8公里,还剩5公里,还剩2公里,还剩1公里……实际上人的大脑有一个不受控制的倒计时系统,会根据以往经验来评估自己的能量分配,一般在80%阶段会是比较轻松的体能分配,最后20%会拼一拼也能达到。所谓跑崩了,就是你的倒计时系统无论如何计算,也不能完成任务了,就会强制你去停下来,即心有余力不足的降速。

跑过步的人都知道,42.195公里的马拉松,多数会在32-35公里遭遇"撞墙",跑10公里会在8公里左右变得困难,跑400米操场圈会在300米的时候变得吃力……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一条不受控制的”隐性体能控制辅助线“,即,每个人基本上到目标80%的时候都会变得吃力,无论他是多么高的高手。

要成为一个有控制力的跑者,我们需要在倒计时阶段给自己信心,用一些成功经验的代入感来平衡奔跑时候的困难与纠结。这和你平日的训练环境有关,不同距离你能想到什么?

比如我的跑步倒计时,会从5公里开始。还剩5公里,我会想起在奥森小圈5公里跑步的感觉,我会忘掉之前的距离,把这个倒计时当做在奥森再跑一圈。还剩3公里,我会想起奥森的小圈,还剩1.6公里,我会回想起兴隆公园的一圈,路过的那些房子那些树,倒计时400米,我会想起操场上面飚速的时光。

总之,你有越多的训练场景,越容易在比赛倒计时疲劳的时候给自己信心。

记得国外(主要是美国)的跑步书籍经常会提,当你熬不住的时候,就想一下再多跑一个街区,来增加你的距离,“再跑一个街区”绝对是美国本土思维,在纽约尤为明显,麦哈顿地区基本上一个街区在500米左右,就跟游戏中规划出来的一样。所以,这个事儿的根本意思就是,如果你熬不住,就想像一下再跑500米的倒计时感觉。

综上,多一些不同距离的场地训练,能够把不同距离的画面和体验凝固在你的脑海中,再进行疲劳的倒计时奔跑时候,能给你最好的经验和动力。

不同距离训练,强化你的技战术心理,你值得拥有。

A
About

本公众号是我个人(lele王乐)的一些分享,均为原创,如果你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如果转载请注明“来源黑跑团,作者王乐”即可。

搜索“heipaotuan”或者摸这个二维码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