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隙与盲点(下)苏里高海峡夜战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原刊载于光人社NF文库「艦長たちの太平洋戦争」全文略有删节,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代表译者认同其原文观点。

栗田舰队的别动队

解说:昭和十九年十月十七日,接到由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亲自发布的“捷一号作战警戒”命令的电文之时,“时雨”正在帕劳停泊。

在塞班、关岛接连被美军所夺取,守军全军覆没的不利局势下,军方预测敌军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帕劳。于是,决定将帕劳的普通国民运往位于菲律宾中部的宿务岛避难,并且为此专门派遣了“时雨”和“五月雨”两艘驱逐舰—。

西野繁:然而,那时候“五月雨”在帕劳的最北端触礁搁浅了。进退维谷动弹不得。实在是非常的遗憾呐。无奈之下,这能将该舰做报废处理了。到头来第二十七驱逐队就仅剩下“时雨”这一艘驱逐舰了。

而随着捷一号作战的启动,有命令要我们迅速赶往文莱,因此在完成运送国人去宿务岛的任务之后“时雨”又马不停蹄的向着文莱的方向驶去。

解说:帕劳距离宿务岛约一千一百公里,而宿务岛距离位于婆罗洲北部的文莱约有七百公里左右。因此当“时雨”经宿务岛一路向南最终驶入文莱湾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二十一日的傍晚。第二舰队的全部主力舰艇已经云集于广阔的文莱湾。“大和”和“武藏”两艘巨舰并列下锚停靠在了一起。

恰逢此时,在第四战队旗舰“爱宕”号上,召开了由各级指挥官共同参加的战前碰头会。

“时雨”在指定的泊地下锚以后,便从坐镇“山城”号战列舰的第二战队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将处收到了让西野舰长迅速前来的信号。而西野舰长刚一走进“山城”号战列舰的舰长室,身材高大的西村中将便一边主动打着招呼,一边和颜悦色的微笑着站起身来。

“呀、来啦”

对于西野舰长而言,这是首次与西村司令官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虽然一上来便在气势上被西村司令官魁梧身躯所压制,然而融洽的会谈氛围,以及大战来临之前绝无一丝一毫气馁的态度,让西野舰长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司令官首先就之前在“爱宕”号所召开的有关莱特湾突入作战的会议内容进行了简要扼要的介绍。即,栗田舰队本队由锡布延海经圣贝纳迪诺海峡南下突入莱特湾,而与此相对应,西村舰队则作为别动队从反方向沿苏里高海峡北上,待突入莱特湾之后再与本队汇合共同对敌实施攻击。

西村舰队主力,山城(上)与扶桑(下)号战列舰,均属于旧日本海军扶桑型战列舰。虽然拥有十二门356毫米口径的巨炮,但作为1910年代建成的老舰在加上原始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到了1944年末时性能上讲已经老旧不堪了。

西村舰队由战列舰“山城”、“扶桑”,重巡洋舰“最上”,驱逐舰“满潮”、“山云”、“朝云”以及“时雨”共计七艘军舰所编成。其中“时雨”所属的第二十七驱逐队,在开战之初是由包括“春雨”、“白露”、“五月雨”三艘僚舰在内共计四艘驱逐舰所组成。然而,如今这三艘僚舰已经全部损失,就仅剩下“时雨”这一艘军舰了。

西野繁:当时,司令官是这样说的,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既然时雨已然成为了单舰,那么就到非主力的老夫这边来吧。虽然是属于后方的二线部队,后面的事情就拜托了。只是,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的运输部队,因此如果遇上一、两艘敌军的小型舰艇的话,就不必过于深入的追击了。当然如果是敌人主动向我方发起攻击的话也可以与其交战,但一定要记住穷寇莫追”。

在这次作战之中,计划最后给于敌军以致命一击的是本队的栗田舰队呐。所以呢,虽说号称是与西村舰队联合作战,然而实际上我们的主要任务至多,也就不过是为了给主力的突入开辟一条道路而已。不仅如此,为了掩护栗田部队的行动还专门派遣了小泽机动部队由北方南下进行牵制,因此是一个极为惨烈的作战计划。这,就是所谓的孤注一掷的决战吧,一想到这里,我便不由得浑身颤抖起来。

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我料想此战已绝无生还的可能,于是便向司令官这样回答道:

“明白了。时雨将化为一团烈火、突入莱特湾”。

听罢,司令官默默地点了点头。

突入苏里高海峡

解说:由栗田(健男)长官亲自率领的第一游击部队主队,于十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从文莱泊地出发了。而在七个半小时之后,作为支队的西村(祥治)部队也踏上征途,向着苏禄海的方向驶去。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连续两天,西村部队在前进的过程中都没有遭遇到敌情。直到二十四日上午九时左右,舰队上空才首次出现敌机的踪影。数量约有三十余架,均为舰载俯冲轰炸机。

在远处窥视一段时间的动静以后,敌机于九时四十分左右,开始一齐向西村舰队逼近,实施大角度的俯冲轰炸。不过,这股敌人的训练水平并不是那么的高。双方的这次交战,在约五分钟之后即告结束。此后,西村司令官向栗田长官拍发了如下电文,报告战况。

“零九四五击退敌机、击落三架、虽中近失弹数枚但损害轻微、无碍战斗力的发挥”。

根据战后防卫厅公布的官方战史记载,“在此次空袭中,时雨号驱逐舰一号炮塔被直接命中,炸弹贯穿炮塔外壳后爆炸,导致十一名人员死伤,但并没有对炮塔的正常运转造成的影响”。对此,西野舰长持明确的否定态度。

西野繁:这肯定是在哪里搞错了。炸弹可是擦着炮塔的边在舷外的海面上爆炸的。没有人战死。在舰员之中仅仅只有一人负了伤,而且还是无关痛痒的擦伤—。

除时雨外,西村舰队其余的三艘驱逐舰,满朝、朝云、山云均属于旧日本海军朝潮型驱逐舰

解说:在此之后,西村部队再没有遇到空袭。这主要是由于已经进入锡布延海的本队此时吸引了美军绝大部分兵力的缘故。虽然,一路上一直遭到美军鱼雷艇部队持续不断的袭扰和反复的纠缠,但完全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倒是“时雨”号驱逐舰一号炮塔射出的炮弹击沉了一艘敌人的鱼雷艇。

二十五日凌晨一时,西村部队按照计划准备进入苏里高海峡。苏里高海峡位于毗邻莱特岛最南端的潘侬岛(注:PANAON ISLAND)以东,与对岸的迪纳加特岛隔海相望,形成了一条宽约三十公里、长约八十公里的狭长水道。海峡的尽头便是广阔的莱特湾。

从苏里高海峡的南口进入到从海峡北口驶出,即便是以“山城”、“扶桑”两舰二十六节的最高速度航行,穿越整个海峡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样狭窄的海面上一旦与敌军的水面舰艇遭遇,在舰队行动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展开战斗是极端不利的。然而,无论如何也要在今晚突破苏里高海峡。

西村司令官于凌晨二时二分,下达了将舰队航向指向零度的命令。即正北方向。按照西野前舰长的说法,此时西村部队所采用的阵形是三路纵队。在这一点上,与官方正式公布的战史存在较大的差异。总而言之,让我们先听听西野前舰长是怎么讲述这一段历史的。

西野繁:虽然在正式公布的官方战史上面,记载西村部队当时所采用的是一字单纵队形,但这个记载是错误的。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在我们之后进入苏里高海峡的第二游击队司令部,是他们这样报告的,然后就直接原封不动的编纂到战史里面去了。再怎么说,我也不过是一名小小的舰长,司令部的报告即使是存在错误,选用的优先级也比我高多了。

在日本官方公布的战史之中,突入苏里高海峡时西村舰队所采用的是一字单纵队队形,对此西野繁表示了异议

谈到正确的队形呢,应该是战列舰“山城”、“扶桑”两舰以一字纵队居中,重巡洋舰“最上”位于“山城”左舷一千五百米处并列航行。而在另一侧,四艘驱逐舰按照“满潮”、“山云”、“朝云”、“时雨”的顺序,呈一字单纵队形,位于战列舰群的右舷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并列航行。

也就是说,进入苏里高海峡以后的突击队形自始至终都采用的是这个三路纵队。在这一点上,战史所载的记录上存在着很大的错误。

按照西野繁的说法,西村舰队突入苏里高海峡时的正确队形是三路纵队齐头并进

当天夜间,天空异常昏暗。南太平洋的海面通常都较为明亮,而像当晚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实属罕见。不但有乌云,海面上还雾气缭绕,能见度极低。因此,也就没有能够提前发现敌舰的踪影。

不久,从海峡左侧,以莱特岛为基准近乎九十度的方向上,突然射出了大量的鱼雷。我估计得有二、三十条的样子。虽然周围一片漆黑,但鱼雷搅动起的浪花刺激了夜光虫(注:一种海生原生动物,受到外界刺激后发光,大量繁殖后可形成赤潮)开始不断发光,仿佛开了电灯一样,海面上一下子就变得亮堂了起来,于是我们马上就明白了,是敌军发射了鱼雷。可是,鱼雷发射时的闪光,我们没有观察到。

旧日本海军最上号重巡洋舰,苏里高海战时已经拆除后部两座炮塔改装为航空巡洋舰

当时各驱逐舰之间的间隔,大概在六百米左右。虽然我马上就下达了命令让“时雨”向右侧转舵规避鱼雷,可是敌军射出的鱼雷实在太多,根本就躲不过来,光我看见的,直接从“时雨”的舰底下方穿过去的鱼雷就有两、三条。可是在“时雨”前方航行的三艘驱逐舰却无一例外全部被鱼雷命中,海面上顿时升腾起了剧烈燃烧的火焰。总而言之,全部都在我的眼前被击沉了。

而在与此同时,“山城”和“扶桑”两艘战列舰也被敌人发射的鱼雷击中。“最上”号由于是在另一侧航行我看不到,所以详细的情况不太了解。因为当时从旗舰“山城”号接收到了“我舰中雷”的电文,所以印象很深刻。

我下意识的往左侧一看,只见“山城”已经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全舰一片通红,即便如此仍然在不断的开炮射击。在反击的过程中主炮并没有开火。是副炮在打。或许从“山城”所在的位置上已经发现了敌人的踪迹也不一定,但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是什么也看不到。虽然偶尔也会感觉到似乎在隐约之中有敌舰的踪影一闪而过,但还是无法确定敌舰具体的方位。

因此,在整个过程之中,“时雨”号一弹未发。因为根本就找不到目标,所以也就法子开火射击了。因此,只能一边等待战机一边一个劲的闷头往前冲—。

解说:中雷后的“扶桑”号战列舰出现了严重的右倾很快便失去了航行的能力,不久就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只见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舰体也随之从正中部分直接折断成了两截。而“山城”战列舰也被命中了两条鱼雷,处于后部弹药库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危险状态。

描述苏里高海战的艺术作品 已经开始右倾的扶桑号战列舰

于是乎,此时还能继续维持战列继续前进的就仅剩下居中的“山城”,位于左侧的“最上”,以及位于右侧的“时雨”这三艘军舰了。这时,西村司令官下达了一个令人感到悲怆的命令。

“我舰遭到鱼雷攻击、各舰不要管我继续前进、攻击敌人”。

这是凌晨三时四十分,旗舰“山城”发出的最后的命令。紧接着,残存的日舰开始遭到敌主力的舰炮集中轰击。

由奥登多夫少将率领的六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已经在莱特湾正面列成横队—抢占了“T”字战术的有利位置,在雷达的引导下开始向正朝海峡出口处前进的西村部队残存舰艇实施猛烈的炮击。关于当时炮击的猛烈程度,西野前舰长如此回忆道。

西村舰队残存舰艇在跌跌撞撞的抵达海峡出口附近时遭到了严阵以待的美国海军战列舰、重巡洋舰队的迎头痛击。

西野繁:在海峡的右手边有个叫希布松的小岛,敌军的炮击大致从驶过该岛以后开始。那样猛烈的炮击,我平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近失弹不断“咚—、咚—”的落下来掀起巨大的水柱,每次都能把军舰弹起一米来高,然后再“砰—”的一下狠狠的砸回到海面上。水柱落下后四处崩溅形成水花不断从天上往下落,就好像正在瀑布中修行一样。舰内的磁罗经、以及各种计量类的仪器仪表,在剧烈的震动之下也一个不剩,全都被从仪表盘上甩了出来,飞的到处都是。全都坏掉了。

苏里高海战中正在用356毫米主炮向日舰猛烈开火的美国海军田纳西级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

在这样的状态下,“时雨”以最大航速,在忽左忽右不断调整航向的同时,冒着密集的炮火向前方突进。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无法观察到敌人。因为在战场上还释放着大量的烟幕。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敌人在使用雷达引导炮击啊。于是,立即开始不断小角度转向实施“之”字机动。每隔一到两分钟转舵十五度左右,方向上尽可能的采取左、右右、左左、右,这样方式实施不规则的机动。敌人的雷达在照射到目标以后,需要先用弹道计算机进行计算再开火射击,这个短暂的空隙,再加上炮弹出膛后飞到我这里所需的时间,可是一个“盲点”噢。

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因为“时雨”的小角度转向很灵活啊。于是“时雨”就这样以三十四节的最大航速,仿佛在林立的水柱之间来回穿梭似的不断向前猛冲,可是,不管怎么向前冲,别说敌舰的踪影,就连敌舰开炮射击时炮口的闪光都看不到。

这时候,炮术长凑到我的耳边朝我大喊“舰长、我方舰艇,就仅剩下时雨一艘了!”。听罢我当时就呆住了。回头一看,只见“山城”全舰一片通红,已经熊熊燃烧起来。

旧日本海军扶桑型战列舰,与二号舰山城外型上的主要区别是三号炮塔朝前,服役期间多次大规模的改装导致该型战列舰的储备浮力减少干舷不断降低,进一步削弱了本就薄弱的水下防御能力。

当时我的想法是遵从司令官的命令,即使是单舰一艘,也要冲入敌阵与敌舰拼个你死我活。可是,由于敌人在前方释放了大量的烟幕,根本看不到敌人的一点影子。连敌人都看不见,,即便冲过去了,也只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虽然发射管里装填着鱼雷,炮膛里也推上了炮弹,可是没有用啊,根本不知道往哪里打。于是我便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不管怎样先掉个头再说”我琢磨着,于是就下令转向,结果刚一掉过头来,舵机就恰好发生了故障。我想应该是近失弹的震动导致液压系统运转失灵了吧。虽然后来切换成了人力操舵,可还是不起作用。于是,便在舵机失灵的状态下,又航行了约三十分分钟的样子,才重新把舵机修好。

可是,此时“时雨”距离战场已经有了相当一段距离,当时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啊。杀进莱特湾已经是不可能了,不得已只能选择撤退,正在这时,第五舰队的军舰从迎面开了过来。把我吓了一大跳。

结果用发光信号一联络,发现“啪、啪、啪”回复的都是自己人的信号。而志摩(清英)舰队会从后面赶上来这回事,可是压根就没有人通知过我们呐。直到此时我方还在询问“我、时雨、你哪个?”这就是当时的信号内容。因为当时我们也很难相信,这种地方,居然还会遇上友军呐。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联络,实在是太过分了。整个作战都充满了诡异地方。

至于西村司令官到底知不知道志摩舰队会从后面赶上来呢。就我个人推测而言,恐怕还是不知道。因为至少在据我所知的范围内,从军方高层那里都没有得到任何与志摩舰队联合作战相关的说明、联络或者通知。因此,我想西村司令官应该也是在明知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做好了尽人事,听天命的心理准备,突入苏里高海峡的吧—。

1980年8月23日采访

因读者互动功能已经下架,留言请点击此处


好消息

由本人历时三年收集、编译、整理,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让历史感同身受”丛书策划人、著名译者章和言老师、上海飞珥文化合作出品的新书《口述历史:太平洋海空战》在喜马拉雅APP-译文集结号栏目上架了,目前限时免费中,敬请收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