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艺︱王超尘书法:平静外表下蕴藏的一座活火山

苏海强/文

我在长沙工作时,经常看到王超尘先生的书法。老实说,我曾对他的隶书有过一段颇为不敬的评论,认为“笨头拙脑,太过规整,了无生趣”。但随着自己年龄、阅历的增长和艺术观的不断成熟,我越来越为自己当年的年少轻狂而羞愧起来。尤其是最近,我不经意间得到了先生于1996年出版的一本《王超尘书法选集》,仔细玩味之下,竟为当年所放“厥词”而眼红心跳起来。

细品王超尘先生的《书法选集》,我以为其书有着如下突出的特点:

其一,笔圆体方。用笔深得何绍基神韵,羼融籀法,线条圆浑中含,朴厚凝重、老辣苍润。字态外紧内松,雍容大度,结字宽博整方,八面盈满,万千变化尽涵四方版块之中,整饰而不呆板,稚拙而不生涩。

其二,点画简括。主横不波,掠磔不挑,饶有古隶韵致;点代掠磔,点画连合,以虚运实,虚实相生,以此打破“满盈”、“规整”造成的整饰感,使字态顿生空灵,倍觉疏朗;用墨浓重,浓枯并施,故点画饱满酣畅,深厚华滋,极富神采。

这样,以结字排布造密,以点画简括致疏,结字与点画成为超尘先生艺术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体,又兼以墨色的变化,使其书成为平静外表(字态规整)下蕴藏的一座活火山(变化丰富),给人一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平和境界,这正应了唐代孙过庭那句“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著名论断。

通过断断续续了解到的关于王超尘先生的片段,我得以连缀、勾画出王超尘先生这样一幅画像:同任何书法大家一样,他的成功既得力于技法技巧的雄厚功力,也受益于聪慧过人的天资、博古通今的才识、刚直廉洁的品格等先天因素与字外修养。

他早年随孙世灏、张一尊等名家研习山水画,后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及湘绣设计工作。姊妹艺术的精深造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书法创作。他胸怀博大,不慕虚荣,不图功名,不计得失,品操高尚。他为艺笃诚,数十年寒暑不辍。其隶书近取何绍基,远法汉人,对《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诸碑手摩心追,致力尤深。然师古而不泥古,经过从生到熟,又从熟到生的不断升华,终于摆脱了汉人的规矩绳墨,独辟溪径,形成了自己的“王家样”。

隶书自战国出现,至东汉达到高峰,兹后唐宋元明,虽楷行草书达于极盛,而莫不拙于隶书。至清,隶书复兴,郑谷口、金冬心、邓顽伯石如、伊秉绶、陈曼生等大家辈出。现当代隶书虽屡有以“大师”自称或他称者,或拘于古法而少有时代气息,或字体嫁接而美其名日新隶。但余以为有大成者实寡,大师二字无人得以当之。吴昌硕先生虽不以隶书名世,其隶书一如他的石鼓体,老辣苍朴;来楚生先生隶书汉碑中兼以汉简笔意,蕴藉风流;其余王遐举、孙其峰、刘文华、华人德等人,风流各异,略有可观。

而根据对王超尘先生由书及人的认识,我可以这样断言,超尘先生隶书,以其简古朴茂、端整雄强、浑穆深沉、真率拙雅的风貌,足以在当今中国书坛上独领风骚。杨守敬云:“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仰王超尘先生高蹈不阿的人品,品王超尘先生超逸绝尘的隶书,深信斯言不虚。

2002年5月4日于冲井居

审读:孙世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