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是因素体虚弱,或瘀热内阻等,导致气血营卫失调,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病变。
诊断依据
1、发热见于经前后,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者。
2、排除月经期间外感所致的发热。
鉴别要点
1、感冒经期若患感冒,亦可有发热症状,伴有外感表证,发热与月经周期无一致的规律性。
2、热入血室热入血室发病虽亦与月经有关,但非周期性反复发作,多伴神志症状。经行发热一般无其他症状。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须分清内外,辨明虚实,一般经前发热偏于实,多为肝郁、瘀血;经后发热偏于虚,多为气虚、阴虚。发热有时为虚热,乍寒乍热为血虚,低热畏寒为气虚。
2、治疗原则
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用药不忘妇女以血为本,不宜过用辛寒、发散、攻伐诸品,以免重伤气血。
3、分证论治
(1)肝郁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热,身热面赤,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结,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凉血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见月经先期)。
(2)阴虚证
【证候】经期或经后午后潮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失眠惊悸,月经量少色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见月经先期)加减。
(3)瘀血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热,乍寒乍热,时作时止,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暗有瘀块,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沉涩有力。
【治法】活血通经,化瘀清热。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枳壳、赤芍、桔梗各10g,柴胡、甘草各6g。
(4)气虚证
【证候】经行或经后发热,热势不高,少气懒言,动则汗出,肢软无力,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虚缓。
【治法】益气固表,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见月经先期)加减。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太子参15g,生地黄、熟地黄、北沙参、地骨皮各12g,玄参、麦冬、丹皮、黄芩、黄柏、当归、炒荆芥各9g,桔梗4.5g,泽兰、泽泻各9g,主治经行发热之阴虚证。
(2)僵蚕3g,蝉衣1.5g,淡豆豉6g,薄荷1.5g,益母草6g,用于治疗经行发热之低热或中度发热。
2、外治法
(1)石丹凉血枕:生石膏500g,丹皮400g,赤芍、知母各200g,水牛角50g,以上共为粗末,兑入冰片10g,装入枕芯,配合内服药,适用于肝郁证。
(2)葛根升清枕:葛根1000g,人参叶、黄精、生白术各500g,巴戟天200g,升麻100g,烘干为粗末,装入枕芯,适用于气虚证。
(3)桑椹地黄枕:桑椹、黑豆各1000g,干地黄、巴戟天各500g,丹皮200g,藿香100g,烘干为粗末,装入枕芯,配合内服药用于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