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各阵地接到电话,内容只有五个字,战场却上演大逆转 !

1946年9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打响了名垂军史的定陶战役。

刘、邓首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于9月3日将冒进的敌整编第3师诱至大杨湖地区。

6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抢下了打敌人整编第3师最强的主力团——第20旅59团的最艰巨任务。

敌第59团兵力虽不算太多,但是他们武器装备精良,配合了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火力很强大。

大杨湖其实是位于山东菏泽城西南60里处的一个小村庄,四周是平坦的开阔地,村外有长长的壕沟。

敌第59团一进入村中,马上就开始构筑工事。他们把村子周围的树木全都拦腰砍断,用树枝树干堆成一道道的鹿砦,又在所有路口修筑暗堡工事,在墙壁上挖出枪眼,组成密集的交叉火力网。

敌人还在村里村外到处挖交通壕沟,构筑火炮阵地,开辟坦克通道,在解放军可能进攻的地段铺设地雷。

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敌人就把大杨湖这个小村庄变成强固的防御堡垒。

不得不承认,当时解放军要对付敌人这种 “步步为营”的战法,还是比较吃力的。

按预定作战方案,6纵各攻击部队以大杨湖为中心,悄悄地从四面八方开进。

战斗正式打响后,6纵第18旅52团、第17旅49团分别从东北面和东南面突破了敌人的阵地,第16旅47团和第18旅53团也相机投入了战斗。

在这个不大的村庄里,敌我双方拥挤着数千人相互厮杀,到处是冲天的火光和震耳的爆炸声,遍地是成堆的尸体。

49团经过几次冲击,人员大减,后来编成4个连投入战斗。

敌人冲过来,我打过去,拉据式的战斗打得不可开交。

9月5日下午,敌人见解放军攻势很猛,派来一个营的援兵和五辆坦克,向大杨湖冲了过来,形势很快发生了不利于我军的变化。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各旅阵地上的指挥员突然接到了司令员王近山的电话,这个电话让人觉得很奇怪,因为王近山在电话里只说了五个字:“刘师长来了!”

需要交代一句的是,虽然当时刘伯承的职务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但由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129师师长,6纵将士大都是他的老部下,因此大家仍然称他为“刘师长”,而不叫“司令员”。

刘伯承到达6纵阵地尚未作出相关指示,只是由王近山向各旅在电话中通报“刘师长来了”这五个字之后,就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这场战斗的亲历者、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宣传部部长唐平铸(开国大校),曾在他撰写的《刘伯承大军指挥记》一书中,描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刘师长来了)这五个字,字字重千钧,一级一级地传下去,传到每个战士心里,好像浑身增添了无比的力量,好像有千军万马前来支援,好像背后有一座铁的靠山!

主帅亲临使军心大振,军心大振则战力倍增,整个大杨湖战场形势却上演了逆转!

刘伯承亲临6纵阵地之后,不仅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而且马上召集各纵队指挥员开会,对战斗做出了极具针对性的部署。

刘伯承指出,不管形势多么严峻,歼灭敌整编第3师这个目标更不能变!

他再次强调,必须调整战术,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并在了解到各纵的战斗情况之后,一一给予指导。

王近山领命而去,率领6纵对敌20旅发起了最后的猛攻。6纵指战员前仆后继,连炊事员、饲养员也投入了这场血战。

9月6日晨,敌第20旅59团被全歼,打掉了敌人最强的这个主力团之后,我军占领了大杨湖,整个战役的局面就打开了。

随后,第2、第3、第7纵队也继6纵之后,完成了歼敌一部的任务。至此,敌第20旅全部被歼,敌3旅遭受重创,整编第3师陷入混乱动摇之中。

9月6日中午,敌整编第3师师部和敌第3旅向南突围,企图向整编第47师靠拢。

刘伯承早有准备,趁敌人脱离工事,混乱退却的时机,全线出击,整3师全军覆没,师长赵锡田被俘。

此后,敌整编第47师的2个旅也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攻击目标,各纵队继续扩大战果。

战至9月8日上午,定陶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共歼灭蒋军4个旅,多达17000余人,书写了军史上辉煌的一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