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照必须要后期吗?这么拍,就可以不用
“基 础”
不修图行不行
我一直跟大家倡导的拍照理念,就是不修图,不出图;晒图前,先修图。
就像出席社交场合要化妆,是对自己和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但这样不免有点麻烦。
拍照,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直出、不修图?
最近,我拍了组照片,可以说明些问题。
话说前段时间体检,查出了有些骨质疏松···
额,想不到我年纪轻轻,竟然也开始要考虑这样的问题~
大夫给出的建议,有一条就是多晒太阳。
于是,有时中午有时间,就到外面走走,促进钙吸收~
打发无聊,就沿途拍拍照。
今天这组照片,我使了之前推荐过的NOMO相机来拍,这款APP我讲过,是仿胶片的APP,拍摄界面,就是一个复古相机的界面,
手机原生相机自带的一切功能:比如变焦、大光圈甚至点击屏幕对焦,一切都不可用。
完完全全回到傻瓜模式——只是对着取景框按快门。
拍摄花样少了,但是,摄影的乐趣却增高了。
为什么这么说?
欲望会给人增加烦恼,
选择会让人无所适从,
有时,我们拍不好照片,是因为器材的限制,
有时,我们拍不好照片,则是因为器材的丰富,
当手机拍照越来越强,
有虚化,有长焦,有AI辅助,
你理所当然的,就会对它产生依赖感,
于是,很多时候,你按快门,纯粹是因为器材带给你的美好——清晰、艳丽、焦点突出、变焦压缩。
你把拍照,交给了“电脑”。
但是,
当这一切都被拿走,你只剩下一个取景框的时候,
此时的拍照,就只能靠自己的“大脑”了。
一切参数都不可调,失去了“怎么拍”的选择,
这时,“拍什么”就很重要了。
梳理了一下照片,来看一下:
有趣的对比
在路上,我会更留意一些有趣的对比。
比如这张照片,看到了雕塑是一男一女,正好背后的商贩与顾客也是一男一女,两相对比,画面就突出了喜感。
厨师和鸭子,排成一排,颜色统一,角色不同。
等待过马路的人,远近都是两两对比,而大栅栏和麦当劳,一中一洋,也是对比。
有趣的瞬间
看到一辆三轮车披着棉袄,等了等,等到一位路人。三轮车和路人,都戴着粉色帽子。
梨源的二胡,清洁工的扫把,当两者擦身而过,一正一反,讽刺冲突。
一个摊位,烤鸭正好悬在了顾客和店家的头顶,和后面的宣传语相映成趣。
有趣的细节
这是一个汽车隔离墩,从上面看下去,像是人脸,放上一双脚,好像惧怕自己被踩到。
牛是过去的工具,车是现代的工具,拉琴的人被车围起来,就好像一个现代版的“对牛弹琴”。
女士好像在打招呼?
但仔细看,其实是错位的广告牌,那只手其实是放在腿上的。
那通过这些照片你可以看出,每一张,似乎都能讲个有趣的故事,
而这类照片,和风光、光影等更偏艺术的照片相比,
内容更丰满,内涵更有趣,自然,对于细节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修一下图更好,但不修图,对于照片的内容表达,也不会构成太大的障碍。
况且,NOMO拍出来的照片,本来就是带着胶片滤镜的效果,
滤镜,就相当于帮你修了一次图。
而这种胶片感,又相当适合街头纪实的题材,让人看了,有一种天然的高级感。
所以,回到今天的主主题上来,
照片,可不可以直出、无修?
可以!
但有前提。
第一,是你拍摄的内容,足够清晰、巧妙,这样,让人能从大的框架下欣赏到照片之美。那么,就不用再去后期抠细节了。
第二,是色调,色调能决定一张照片的情绪,如果你想直出无修图,建议可以打开手机自带的滤镜,或者用一些附带滤镜的APP来拍,那相当于随拍随修,一是拍摄时更有感觉,也更能激发你的灵感,二是你也就不用再重复后期。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
照片的呈现细节,前期拍好了,可以一次成像,后期可以不再修。
照片的整体色调,要么前期加上直接拍,要么后期处理,这步省不了。
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