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盉、簋、甗、戣、罍、鬲、匜、彝、卮、盨、甗、盨、觚、觯、斝……这些汉字能看懂一半,说明你古文字功底不错。能认得文字又能识别相应的文物器形?那么,我猜你八成是文博从业者。
常去博物馆的人也许会有一种感受,这些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见过多次;陌生的是,不会读、分不清。
事实上,有些博物馆并没有相应的拼音或注释,即使有也很难说清它们的意思与用途。
如今,在博物馆关注度逐渐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期望博物馆尽可能在这类藏品的说明牌上加注更多信息,比如拼音、用途、背景等,让更多的人能真正看懂并了解这些文物。

【 dǐng 

鼎与簋作为礼器组合,在商代已经出现,西周时期,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配套成为礼仪活动的主祭礼器,并在西周中期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子匿鼎  商  山西博物院藏

▲兽面纹鼎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不栺 [yì]方鼎(甲)  西周早中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周代鼎簋制度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厅示意图

【 guǐ 

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秦公簋   西周  上海博物馆藏

▲晋侯簋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侯簋(局部)

▲利簋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dòu 

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

▲史父局豆  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  

盛酒器,壶的形状各有不同有圆形、方形还是椭圆形,有的和其他器形相似,让人傻傻分不清,商代中期出现,沿用至秦汉。

▲晋叔家父方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叔家父方壶(局部)

▲晋侯(臣斤)[pǐ]壶   山西博物院藏

盛酒器,出土于晋献侯墓中。共两件,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盖内铸铭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 (pí)作尊壶,用享于文祖皇考,万亿永宝用”。晋献侯“ ”是墓地中唯一能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姓名相吻合的一位晋侯。

▲晋侯僰[bó] 马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云纹壶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 yǒu 

盛酒器,有圆形、椭圆形、鸟兽形等,大部分有盖和提梁,商代晚期出现,流行到西周中期。

▲唐邑司卣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目云纹提梁卣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 zūn 

盛酒器,圆形,可分为有肩尊、载肩尊和鸟兽尊。商代中期出现,商末和西期时期盛行。
最有名的当属“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  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义尊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伯尊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丰尊 西周中期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  jué 

酒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有温酒器、分酒器、饮酒器等不同解释。夏代已出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流行。

▲鱼爵  商代晚期  凤翔县博物馆藏

【 zhì 

饮酒器,有椭圆形和圆形两种样式,商代晚期出现,西周早期盛行。

▲伯觯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弦纹觯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 gū 

饮酒器,喇叭口,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样式,商代早期出现,商末西周早期盛行。

▲敄父方觚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 gōng 

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天鼋[yuán]犬觥   商  山西博物院藏

▲天鼋[yuán]犬觥

▲作册折觥  西周早期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 jiǎ 

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

▲天鼋献斝  商   山西博物院藏

【 hé 

盛酒器,调和酒、水的器具。青铜盉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兽面纹盉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仲韦父盉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晋仲韦父盉(局部)

【 yí 

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叔五你匜  西周晚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 pán  

▲晋公盘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晋公盘(局部)

晋公盘是晋文公给他大女儿的嫁妆之一,装饰的浮雕龙、立体水鸟等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作360度转动。“晋公盘”除了器物雄浑多姿,呈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逑[qiú]盘  西周晚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 bù 

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周时期。

▲云雷地乳钉纹瓿  商  山西博物院藏

【  

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邾季簠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  

鬲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倗姬鬲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 léi 

罍是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最有名的当属湖南省博物馆的皿方罍。皿方罍盖身重逢的故事,成为国宝“回家”的一段佳话。

▲皿方罍  商   湖南省博物馆藏

▲对罍  西周中期  凤翔县博物馆藏

【 yǎn

烹饪用的厨具,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有一穿孔的箅,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

▲六六一甗  西周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藏

【 xǔ 

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懿王)盨(乙)西周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 bó 

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汉族乐器。盛行于东周时代。

▲兽面纹镈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镈和钟不太一样,下面这个是钟。

【 yuè 

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后做礼器,代表权威,最有名的就是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妇好铜钺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镶嵌十字纹方钺   上海博物馆藏

【 nǔ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

▲元兴元年弩机  东汉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 wèi 

 

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軎上有孔,用以纳辖。亦作“轊”。
▲车軎  战图  山西博物院藏

【 guǎn 

包在车毂头上的金属套。亦称“軑”[dài]。

▲輨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luán líng

古代车马上系的铃铛。

▲銮铃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以上都是青铜最基本的知识点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专业内容请看

《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
精装图录
    限量50套优惠销售    
原价:320
文博圈限量价
288
(0)

相关推荐

  • 鼎簋鬲甗盨簠……一篇文章带你了解青铜器

    "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展现了高度发达的山西青铜文明.青铜器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种类繁杂,形制多样. 本期推 ...

  • 罍霝甑斝簠觯甗,青铜器的名字

    去年在国内逛了很多博物馆,到了夏商周礼器的片区,常遇到许多生僻字. 那字长得就像一个青铜器,极为生动有趣.有些博物馆好心的标出来了,有些则没有,常有人看得一脸懵~ 喏,我呕心泣血整理出来了.有些字生僻 ...

  • 博物馆里的动物园(二)龟兔刺猬和小猴

    家里养了一只巴西龟,从火柴盒大,养到两个手掌到.平常冬天非常关照它,今年有点顾不上了,放到卫生间的角落里,隔几天给它换换水,喂些龟粮,以前冬天它都挺欢实的,但今年却很蔫儿,不吃龟粮,也不动了,就跟冬眠 ...

  • 佳书购藏 |《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

    编者按 拿到此书时,分量不轻,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因为除了装帧郑重精致,当我翻开它时,还有一股殷实厚重的.来自上古青铜文化的气象正遥远地.徐徐地映入心田.对于欣赏青铜器,若抱以柔和.优雅的审美视角 ...

  • 博物馆里的动物园(五)春天里的鸟儿们

    春天到了,飞走的鸟儿们又回来了,神气的鸟儿们让钢筋水泥的城市变得生动起来.古人非常羡慕鸟儿们能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喜欢它们上能击长空,下能水潜底,从把泥巴烧成陶器起,就做出各种鸟的造型,期盼自己有一 ...

  • 奁、匜、斝……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你都读懂了吗

    古代艺术  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各地博物馆的精美藏品.大家在游览时,发现有很多藏品的名字是生僻字,自己既叫不出那些文物的名字,也不知道它的具体用途.下面就跟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藏品,来看看这些生僻字怎么 ...

  • 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你认识多少?

    常去博物馆的人也许会有一种感受, 藏品说明牌上的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每次参观都能看到这些字: 陌生的是,不会读.分不清. 比如:甗.戣.罍.鬲.匜. 彝.卮.盨.觚.觯.斝-- 事实上,有些博 ...

  • 奁、匜、斝……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你都读懂了吗?

    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各地博物馆的精美藏品.大家在游览时,发现有很多藏品的名字是生僻字,自己既叫不出那些文物的名字,也不知道它的具体用途.下面就跟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藏品,来看看这些生僻字怎么念,来了解一 ...

  • 当你了解了博物馆里的这些生僻字,再也不用担心被孩子认为是文盲父母了

    博物馆研学践行者 研学/教辅/师训 关 注 三连一下,了解博物馆研学知识 带娃去博物馆研学,也许孩子会经常问你:"这个字念啥?" 顿时,你会有陷入尴尬的窘境,不敢正面回答,怕说错. ...

  • 全州县民俗博物馆里的这四个字,你认识吗

    全州民俗博物馆,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之地,也有许多未解之谜.本视频却较简单,不过,我还是请教了唐以金老人.你能认识吗?如果认不了,我就告诉你! 浏阳易荡平烈士曾孙来桂北全州扫墓,全州红色旅游大王廖荣辉陪 ...

  • 博物馆里面的棺材上有一行字,千万不要合影!

    在古代讲究逝者安息,死后都会入棺,有些棺材动了没事,但是有些棺材动了就容易出事,但是一般人都不会去动这些棺材. 有些人的棺材上面会存在着一些诅咒,在埃及图坦卡蒙的金棺上面写了"谁扰乱了法老的 ...

  • 最早的“中国”二字,不在北京,不在西安,而在这座冷门博物馆里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提起"中国",相信大家都有十足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不过,你知道"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吗? ...

  • 生僻字和繁体字

    生僻字和繁体字 可能父母为了追求孩子名字的特殊化而选择用生僻字或者繁体字,但是很多人不认识生僻字的读音,所以在很多时候孩子都要去给别人解释,同时也会造成很多尴尬的场面.另外在书写名字的时候因为字的笔画 ...

  • 苏州百馆(7)于博物馆里,听一曲吴江旧时光

    第七趟百馆之旅 探秘吴江历史记忆 导读 一.吴江博物馆 二.吴江史前文化陈列厅 三.吴根生钱币陈列厅 四.同里古镇:拥抱古韵水乡 五.同里湿地公园:感受湿地风貌 六.东太湖生态园:触摸和煦湖风 大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