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

北斗七星
共7个词条2394阅读
天枢
大熊座α星,北斗七星之一
天玑
大熊座γ星,北斗七星之一
天璇星
大熊座的一颗恒星
查看更多
星象简介
北斗七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先民崇敬天象,并以天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响颇巨。其深层原因即在于古代社会,先民将北斗和极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称为“斗极”,斗极处于星空旋转的中心,群星绕其旋转,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斗斗杓周旋四指来厘定节候,北斗又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随北斗指向而来临,北斗成为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北斗的神格化,是随着北斗信仰的发展而演化,其肇始于南北文化融合的汉时期,迄至唐宋,历经了长达千年的时间。在不同历史阶段,北斗往往被解释成不同的神灵。北斗在上古可能为九颗星,位置、形状与现在不同,后由于岁差或观察地的原因,有两星观察不到,所以有北斗七星之说。但在先秦的文献中,仍保留有北斗九星的说法。北斗九星在民间信仰中又称“九皇”,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古时全国许多地方,如广东、云南、四川、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均于九月一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构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与左辅、右弼。[1]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一幅祭天的场面,可能与祭祀太阳、月亮、星辰有关。内蒙古格尔敖包沟的阴山岩画,凿刻着一个牧民顶礼膜拜太阳的图像,其人身体立直,双臂上举,高过头顶,双手合十,双腿叉开,两足相连,表示站在大地上。广西左江岩画中,共发现三处祭日的遗迹,第一处的图像是在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下边,有三个顶礼祈祷的人像;第二处是在一个巨大的人像身旁又画着一个太阳图像;第三处是上方为太阳图像,下方是一群举手歌舞的膜拜者,场面非常生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仰韶文化地层中,发现了三组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这是距今6400年前的杰作。第一组龙虎图位于45号墓中,墓主人的左右两侧分别用蚌壳精心摆塑出一龙一虎,龙虎的头均朝向北方。龙虎之间、正北中央,又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北斗,斗杓则为两根人胫骨,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已开始崇拜北斗。湖北随州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曾侯乙墓漆箱盖上,发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标示图,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记有完整二十八宿名字的材料。该图中央是一个粗体的“斗”字,周围是二十八宿的名称,东边是苍龙,西边是白虎,这与与濮阳蚌塑龙虎图惊人的相似。[1]
古籍记载
《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鹖冠子·环流篇》说得最为明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天象列星图》:“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是谓帝车,以主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又《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作品中指出北斗是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
斗建
北斗星指示十二月,《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在《汉书·律历志》中说的很清楚:“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说明了辰,月建所指。这里提到的“(月)建所指”即北斗所指,叫做斗建,例如《史记·历书》集解就说:“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五行大义·七政》引《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郑注:“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于诹訾,而斗建寅之辰也。”疏:“斗,谓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初昏时出现北斗七星,斗柄指寅为正月,斗柄指卯为二月,斗柄指辰为三月,斗柄指巳为四月,斗柄指午为五月,斗柄指未为六月,斗柄指申为七月。斗柄指酉为八月,斗柄指戌为九月,斗柄指亥为十月,斗柄指子为十一月。斗柄指丑为十二月。
纪历
北斗星旋转对应一日一月一年在地球上观察,以北天极为中枢划分为子、丑、寅、卯等12宫的空间区位,北斗七星绕之而旋转,其每月、每日、每时所现天象,如同时钟之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规律移转,而太阳每日、每年,月亮每日、每月的周期性变化的天象也有钟表历法的作用。古人通过对这一日月时、北斗星等运行规律性及循环周期,抽象出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历。
北斗星分别按年按日遍历十二宫,所历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与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以斗纲所建,春行寅、卯、辰宫,夏行巳、午、未宫,秋行申、酉、戌宫,冬行亥、子、丑宫;一日则晨行寅、卯、辰宫,午行巳、午、未宫,昏行申、酉、戌宫,夜行亥、子、丑宫。是以对照行度,春比之日东升,夏比之日中天,秋比之日沉落,冬比之日反背。如此,北斗七星行度已寓一年中气候与一日中温度之变化,同有寒暖燥湿的大小循环于其中,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
北斗星象
北斗一天枢
星座:大熊座α(天枢,贪狼星)
目录
夜空中的北斗七星

西名: Dubhe

Bayer letter: alpha Ursae Majoris
视星等: 1.79等
绝对星等:0.2等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1h 03m 43.70s
赤纬: +61 45' 03.2'
高度: 54 12' 33'
方位角: 048 49' 51'
U2000: Chart 24, Vol 1
Transit: 04h 33m 11s
距离: 124±2 光年
光度: 181±7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二 天璇
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

星座: 大熊座β(天璇,巨门星)

西名: Merak
Bayer letter: b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1h 01m 50.49s
赤纬: +56 22' 56.6'
高度: 52 25' 31'
方位角: 057 19' 13'
U2000: Chart 46, Vol 1
Transit: 04h 31m 18s
距离: 79.4±1.1 光年
光度: 55.2±1.6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三 天玑
星座:大熊座γ(天玑,禄存星)
西名: Phecda
Bayer letter: gamma Ursae Majoris
星等:2.5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11h 53m 49.83s
赤纬:+53 41' 41.1'
高度:44 38' 39'
方位角:055 15' 46'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23m 09s
距离:83.7±1.4 光年
光度:59.0 ±2.0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四 天权
星座:大熊座δ(天权,文曲星)
西名:Megrez
Bayer letter: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3.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12h 15m 25.57s
赤纬:+57 01' 57.3'
高度:43 59' 16'
方位角:048 59' 49'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44m 41s
距离:81.4±1.2光年
光度:24.4±0.7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五 玉衡
星座: 大熊座ε(玉衡,廉贞星)
西名: Alioth
Bayer letter: epsilon Ursae Majoris
星等:1.77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2h 54m 01.76s
赤纬: +55 57' 35.6'
高度: 39 06' 28'
方位角: 045 49' 31'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23m 11s
距离: 80.9±1.2 光年
光度: 98.7±3.0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六 开阳
星座: 大熊座ζ(开阳,武曲星)
西名: Mizar
Bayer letter: z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23m 55.55s
赤纬: +54 55' 31.4'
高度: 35 17' 26'
方位角: 043 11' 00'
U2000: Chart 48, Vol 1
距离: 78.2±1.1 光年
光度: 60.2±1.7 x 太阳的光度
开阳增一辅星
星座:大熊座80(开阳增一,辅星)
西名:Alcor
星等: 3.95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25 m13.7s
赤纬:+54°59'16.8'
U2000: Chart 48, Vol 1
距离: 81.15光年
光谱:A5V-SB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2]《晋书·天文志》:“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石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明 何景明 《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纪兮,命辅星以佐之。”
开阳是个著名的双星,它的伴星(大熊80)中国古代专名“辅”,与主星角距:11'49',亮度3.95等。古时候军队测试士兵的视力就曾经用过这对双星,中国和外国都有军队用过它。
辅星即大熊座80,是大熊座ζ(开阳)的伴星,又称左辅。有许多人把这颗辅星用在测试视力,如能分辨出这颗辅星,视力就达到了1.5了。
北斗七 摇光
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

星座:大熊座η(摇光,破军星)

西名: Alkaid/Benetnasch
Bayer letter: 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1.86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47m 32.44s
赤纬: +49 18' 48.1'
高度: 28 42' 54'
方位角: 044 29' 36'
U2000: Chart 49, Vol 1
Transit: 07h 16m 33s
距离: 101±2 光年
光度 : 141±6 x 太阳的光度
星座方位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1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颗星。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定季节。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光学双星,肉眼即能识辨。开阳与辅星也是全天唯一一对肉眼可见的物理双星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视北极星为上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故《易·传》:“帝出乎震”,震卦在东。[3]
北斗七星所在的拱极区,是天上社会的政治中心。 “斗”在《诗经》中为舀酒的工具,而司马迁称“斗为帝车”,成为天帝乘坐的车子。北斗可以用来确定方向,从北斗和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可以找到正北方向。北斗斗柄也可以用来确定季节,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鹖冠子》就说过:“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4]
北斗七星图解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10万年后,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了。
北斗七星又简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接,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此外,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曲线延伸,画出一条弧线后,会遇到21颗亮星之一的大角,即牧夫座α星。
其他相关
小北斗
小北斗是小熊座中七颗较亮的星的总称,远不及北斗七星醒目。勾陈一,也就是“斗”中最亮的一颗星是现在的北极星。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斗柄末端的北极星。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
北斗九星
斗姥元君

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24卷“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 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有北斗九星之说。传说能看见这两颗隐星的人可以得到长寿。

《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
这九星在'云笈七签’24卷“北斗九星职位总主”的别名分别是:第1阳明星、第2阴精星、第3真人星、第4玄冥星、第5丹元星、第6北极星、第7天关星、第8洞明星(辅星)、第9隐元星(弼星),由九位大帝各主其星,摄理二十八个星辰。
还有一种天文学说法是,把北斗七星的斗柄继续延伸,能看到两颗暗星在其后方,一颗名曰“玄戈”,一颗曰“招摇”,为今天牧夫座的γ,λ二星。算上这两者,北斗七星就延长成了北斗九星。当然后加的这两颗星也远不如前七星那么亮了。但是在定位上,北斗九星的斗柄指向心宿,同样可以以此定方位和确定季节。
北斗神话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但在中国文化中,对包括北斗七星在内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远在道教形成之前。儒教礼制也强调对漫天星辰的祭祀。
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另外,历代学子崇拜的魁星,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或前四星),有说魁星即文曲星,但文曲星和魁星同在北斗前四星中是无疑的。

①道教形成后,将北斗人格化为重要的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闿阳,魄灵斗次行;第七星名曰瑶光”。
②同时又称北斗有九星,为九皇之神,谓“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主》云:“《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第六闿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下第八、九星略)
③其后又引《河图宝录》叙述九星之姓讳及职掌。以上《云笈七签》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据纬书《春秋运斗枢》。二为《洛书》所记。它除记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禄,第三曰禄存,第四曰延寿,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④另一批道书则据此以述北斗七星,只把次序作了颠倒。如《北斗治法武威经》所云:第一天枢,名魁,字司命,第二天任,字司禄,第三天柱,字禄存,第四天心,字延寿,第五天禽,字益算,第六天辅,字度厄,第七天冲,名魒,字上生,……”并各有具体职掌。
⑤亦称“司命”、“司禄”等为北斗七星之名,
并有紫光夫人感莲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间。
略云:龙汉时有一国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于 池 秀逶,忽感莲花九朵化生九子。长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司命、司禄、禄存、延寿、益算、度厄、上生七星。“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 “紫光夫人亦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庆华紫光赤帝。”
⑥即他书所称之斗母元君。《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及《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九等,即据此称北斗七星为:北斗阳明司命星君,北斗阴精司禄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延寿星君,北斗丹元益算星君,北斗北极度厄星君,北斗天关上生星君。再加八、九二星,为九皇星君。
⑦古代很重视北斗七星的作用。《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⑧所谓“七政”,据《索隐》引《尚书大传》,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即是说,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吉凶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其后的纬书更对此作了发挥。《河图帝览嬉》曰:“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夭。”“斗主岁时丰歉。”
⑨《尚书纬》说: “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道书承此说,除继续论述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外,着重强调其对个人生命的决定作用。《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司命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司禄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延寿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益算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度厄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上生关星君,午生人属之。”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据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
北斗七星君(古人认为北斗主死,南斗主生)
<星经>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后民间流行“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北斗七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七位星君。《上清经》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璇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玑宫,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宫,为延寿星君;第五玉衡宫,为益算星君;第六开阳宫,为度厄星君;第七摇光宫,为慈母星君,总称七司星君。专门奉祀北斗星君的庙宇称北斗星君庙。因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瑶光宫破军星君。
星座解析
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称、黄老经注解、道教称呼、天文专名、国际通用名的顺序介绍:
1、天枢星。《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贪狼星”,天文专名是 Dubhe ,国际通用名是 αUma。
2、天璇星 阴精星之魂神 巨门星 Merak βUma
3、天玑(机)星 真人星之魄精 禄存星 Phecda γUma
4、天权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Megrez δUma
5、玉衡星丹元星之魄灵 廉贞星 Alioth εUma
6、开(闿)阳星 北极星之魄灵武曲星 Mizar ζUma
7、摇光星 天关星之魂明 破军星 Alkaid ηUma
北斗七星距离地球的距离
中国现代官方名称
古代算命式盘名称
英文名
拜耳恒星命名法
视星等
距离
(光年)
天枢
贪狼
Dubhe
α UMa
1.79
124
天璇
巨门
Merak
β UMa
2.40
79
天玑
禄存
Phecda
γ UMa
2.50
84
天权
文曲
Megrez
δ UMa
3.40
81
展开全部
ζ(开阳)是一颗肉眼可见的光学双星(视力为1.5的人可以很容易地用肉眼看见辅星)。开阳A的星等2.3,开阳B的星等4.0,两者相距0.25光年,互相绕转周期约为80万年。实际上,开阳星中总共有七颗星,并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两颗。
参考资料
[1] 谈谈中国人对北斗七星的信仰缘何如此“疯狂” ·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9-03-21]
[2] 《史记·天官书》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7-01-30]
[3] 北斗七星定乾坤[引用日期2019-08-01]
[4] 妙用法乾坤,修真得诀窍:和合四象五行攒簇论 ·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9-03-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