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鹏举 | 烂柯山传奇
【一】
晋人王质,少无学,及长,以砍柴为生。一日,王质循旧路入山,适逢玉虚宫元始天尊开山门迎兜率宫太上老君茶叙,期间,多有苍穹中前尘往事答问,时有叹息。茶毕,二仙对弈于石室。
良久,有童子报曰:山下一樵夫趋至,如何处置?
元始天尊手持白子曰:设障将他引开便是。
太上老君持黑子笑曰:不妥,不妥。
天尊疑而问曰:此言何意,为何不妥?
老君捋长须将手中黑子置于棋盘之中,又笑曰:那小老儿日日在此砍柴,早已轻车熟路,周而复始久占为业了,而我等千百年启山门一次。
天尊曰:如此说是我等冒犯了?
老君曰:四海八荒皆归我等拥有,唯此地非也!
天尊曰:如此乃是我等客主倒置了!?
老君曰:大我与小我之争乃是先小我才有大我。
天尊笑曰:如此说这小老儿与我等有缘了。
天尊与老君知是天意如此,两人皆捧腹长笑不止,俄而,天尊谓童子曰:客随主便,任他闲庭信步,勿扰于他。
童子唯唯诺诺呆立一边,视来者如无物。
质沿溪边逆流而上,至石室旁,闻有嬉戏之声,遂往观之。见两位眉须皆白,颜如童稚的老叟专心对弈。石桌上棋盘内黑白棋子纵横交错,细看时却有世间景色镜现与当前;或穿插游说,或田园农耕,或两军交恶,或剑拔弩张,杀声阵阵,尘土飞扬,万千气象尽在方寸之间。
质观之良久,似是痴迷,又见每在盘中落下一子,皆有山摇地动之感。又见一子落下,便是快马信使持书求援之状。步步紧逼,互不相让,险象环生,似是在劫难逃。又见对方步步为营,见招拆招。求本固原,却是化险为夷。
质不疑其人,到疑棋势绝妙神奇,至要紧处不禁出言造势,童子急送一枣状物与质食之,质乃不语。
质又观棋阵之上雾霾浓重,神龙时隐时现,雾霾之下翠峰叠嶂,质又出声称绝。
童子讯曰:汝无家乡妻室呼?
质面有惭色,方知逗留已久,随作揖道别,至石室外寻斧,柯以朽而成灰,斧乃锈迹斑斑。质捡斧置于囊中折返,观山色景象,已不是来时时节。
【二】
天尊与老君专心对弈,历农耕军垦,政经外交。摩擦交恶,排兵布阵;厮杀扭斗,互不相让。双方攻城略地得失各半,终难制敌于死地。棋势由平缓到险象环生,再逐步转换彼此。眼看王质离去,二尊者渐生怠意,便休兵言和。
那厮此番下山命途多舛。老君叹息道。
虽有天意既定,万物皆看造化,届时多有变更。天尊说道。
申时下山,亥时归家,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老君掐指默念道。
子时归则相望不相识,后与本门弟子交而远行。天尊说。
丑遇西方行者后成佛。老君说。
天尊与老君将王质下山所遇种种可能及后果细细推算,依常理这都是王质下山后的定数,有言道:人的命天注定。
质行约半个时辰,始觉腹内灼热,舌燥口渴。时下已远离溪水多时,看看四周并无解渴之物,便忍耐了性子继续前行。
质进山乃是初冬,此时正是后秋,时令相仿,甲子更迭,质并无异样感觉。天色接近酉时,远山灰茫一片,前路朦朦,低雾前绕。质腹热心急,挥汗入珠。质后顾前瞻,搜寻歇息之地;踏上高岗,突见前方不远处金黄一片,质紧走慢赶,临近方知是霜染银杏落叶。质精疲力竭,在近树根觅高处就地而卧,方思所食枣状之物乃是祸根,心中怨愤道:本无错,为何加害?质辗转反则渐入梦乡。
童子赐质食物乃元始天尊百果园内两千年一开花,两千年一结果的冰枣。此枣神仙食之益智、曾寿四千年,凡人食之曾寿三千年或假眠一百年曾寿两千五百年,质显然属于后者。质酣然入睡,哪还晓得子丑寅卯?
又百年后,适逢朝阳启明,其台光荧;正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辉照,其台腾射;枯枝着春绿,劳燕衔新泥;乃三阳开泰之兆。那时正是春上柳梢头,时至黄昏后,乍暖还寒难入眠,旧情往事涌心间,多少事,未了断,一梦醒来,不知是何年。
栖息在银杏树上的鸟儿拉下粪便,不偏不斜正中质额头之上,质惊醒。一阵搓眼揉鼻之后看新月斜挂,山路朦胧,想起家中妻儿正在翘首期盼,自责误事,又疑何故在此小憩,心里甚是纳罕,辗转反则,除上山砍柴外没有丝毫记忆,如何睡在树下,更是无从谈起。
质一心想着妻儿,趁皎洁月光匆忙回赶,归路多有变更,凭印记于寅时找到自家门口,看看天色尚早,无意惊动妻儿,便倚着门榜挨到天明。
初时,有路过者甚是惊奇,寻思哪方疯癫之人无处宿身,竟夜宿于此,至红日东升,大门开启,一中年男子将头探出门外,见有一拖沓男浑身赤裸,依门框外半躺着,甚是可怜,折回将自家夹袄披在那人身上。质醒,也不答话,随主家身后跟进院里。
主人王双,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因世代单传,出生时其父择名“双”,有期盼多子之意。双膝下育有一儿,年方七岁,聪颖过人,及富灵性,时已起床颂诗于草堂,见父亲身后一老者尾随而至,便起身大叫道:恭迎先人归来!其父闻言转身见那老者亦至,便呵斥道:汝是何人?不知高下!吾已将衣与汝,不知感恩,反倒得寸进尺!?质亦大怒,反诘问道:汝是何人,我入我家与汝何干?你将我妻儿置于何处?质与双皆是有理难辨,互不相让,左右邻里街坊渐次赶来,问明原由,皆怪质老不更事,无理取闹。
质左右顾盼并无认得一人,心似着魔一般;怨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一日之内竟是物是人非!质哪里晓得,己乃晋惠帝永熙元年孟冬戊子日入山,今日乃大唐永辉三年孟春甲戌日,历南北朝至今四百年,经战乱迁徙,沧海良田多有变换,妻儿子孙已作古人。古人尚且无人知晓,况古之古人呼?
质百思难解,心灰意冷,想去祖茔祭拜先人后另觅出路。到自家坟地后更是惊诧不已;原先稀疏的三五座坟头如今凭空增添了十几座,且是一串儿排开,知道代代都是单传之像。质到一座坟前,见立一青砖,上前查看时上面竟然刻写着:“”先考:讳质,妣:王张氏之墓“”。质思忖道:世人皆谓我为隔世之人,且不懂礼数,胡乱下葬乱了辈分!唉,看来此间已无我立锥之地了!哪里才是自己的安生之地?质叹息罢星夜离去。
质想起了山里石洞的棋局,何不前去看个究竟。质拿定主意,想进山继续观棋。
【三】
道门中人清尘玄子,踏千山,历万水,阅人无数,颇有些道行。此人有收藏之怪癖;所藏之物五花八门;奇花异草、金银珠宝无所不有,最珍贵的一件当数上古荧石,其宝通体透亮,冬暖夏凉。最肮脏的是裹脚布,臭气熏天,这些在清尘玄子眼里都是千金难买的宝贝。
清尘玄子前年夜行,迷路误入西域,夜宿时因寒冷随手撤掉一块旧布裹在身上御寒,天明时随手塞入囊中,哪料想竟是耶稣的裹尸布!引来基督徒四处追杀。
清尘玄子乃上人也,居于紫云观中,观中主持命清尘玄子等候有缘人久也,但红尘凡事间士农工商,人海茫茫,谁是有缘人,行踪何处?清尘玄子终不得知,惹得道长埋汰多时。清尘玄子狡辩几句,又遭道长训斥,只得再次出寻。
一日午后,清尘玄子漫无边际地行走在山路上,正想找地方歇脚,突见前边一棵大树枝叶茂盛,近前才知是千年银杏树。站在树下但觉隐天蔽日,如此硕大之树实属罕见,树下腐叶尺许,软若蒲团。清尘玄子在树根处坐下小憩,被一硬物硌住屁股,清尘玄子疑是石块,伸手去摸,竟是烂铁一块,待要扔掉时发现是一柄旧斧,仔细端量后觉得此斧有些年头,便收了起来。
同门中人皆笑其无知,熟知此斧沾了灵气,能遇山开路,逢水造桥,收放自如,皆在意念之中。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西方行者了尘,生卒无考。幽兰谷外强收九命老猫为徒,后因十冬腊月逼迫九命老猫以身试渔,九命老猫因寒命危,被幽兰谷百合姑娘及时救起。百合又诉了尘教徒残忍不当,了尘有悔意,随带九命老猫云游四方,济世救人,超度众生去了。了尘虐徒在佛典中被定性为“虐猫事件”载入佛册。
了尘在梦中得佛祖感召,令他在某时某地见某人,所指山川道路,阡陌可分,住宅、屋舍、人物、清晰可辨。了尘得佛祖指令,那日丑时准时出现在王质家门附近。由于徒弟九命老猫童心未泯,贪图玩耍,眨眼间不见踪影。了尘怕爱徒走失,急忙去寻。待寻到时,九命老猫正专心观蛤蟆戏老蟾的游戏,了尘拽老猫至质家门处静心等候,丑时过,越寅卯,天已放亮,了尘猜测是错了时机,已是无望,便打消了念头,带九命老猫浪迹天涯。
事无常态,定论亦有别论。过来才是真理,前途实不可测。王质一觉打破了箴言兆语,什么子丑寅卯都丢在了脑后,冥冥中王质选择了自己的出路。这种结果也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始料不及。
【四】
双子八岁时请先生入教,先生善手谈,多有高手上门切磋技艺,皆兴来败归。双请求教与子手谈之计,先生欣然,随择名“弈德”与其子。
弈德十岁时已远近闻名,被奉为神童。常有名人相邀,师每每伴与左右。适逢新任县令亦善手谈,皆谓高手。衙门之内多有拜师求艺者,实为亲近官宦之道,一时声名鹊起。
一日有小吏进言,谓神童之事,县令甚疑之,随令觐见一试高下。弈德至,摆案于庭前,沏春茗一壶,旁观者若干。县令以长者之尊持白子,弈德黑子先发。初时,县令羽扇锦纶,春风得意。少顷,汗如数珠。如是者三番,未及半个时辰,壶茶未尽,县令便已收手,吩咐上雨前春茗。
县令置椅,令先生于其左,叹曰:高,徒之技,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
先生抿嘴微笑道:此子聪颖过人前途无量。
县令又道:就棋艺而言,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也!
弈德亦道:蒙大老爷承让,吾观汝棋,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幻,莫测首尾。
十龄童出此雅言县令十分愕然,心生敬意,禁不住倾慕之情。
小公子棋艺高超,谈吐优雅,一手绝活如何练得?
弈德呷一口青茗,起身对县令深施一躬:回大老爷,学生白日受先生教诲孜孜不倦,夜晚得先人指教洗耳恭听,不敢怠也!
弈德言出,四座皆惊。先生、县令面面相觑,无不惊讶。
先生心不悦,面色灰黄,愤然道:尔祖何人,为何无人提及?
弈德镇定自若:质。乃吾十二世世祖,前年归家,可惜吾父不识,吾祖悲愤离去,自此夜夜梦中传授,无间断也。
县令疑而不语,吩咐设午宴伺候,暗中派衙差查实弈德所言之事。酒正酣,饭未必,县令起身更衣,县丞与其耳语,县令频点头。少顷,县令复入席。
依少公子言,令祖距今已有三四百年,莫非已幻化成仙?县令问道。
这倒不晓,只知栩栩如生,亲切可待。言谈举止,无异于常人。弈德答道。
县令掐指盘算,弈德先祖王质应是晋时人,便吩咐幕宾:取晋时志书一阅。
顷刻,果真查出一行记载:王质,本县人。惠帝永熙元年孟冬戊子日入山伐木未归,报官后查无果。
县令观后汗如雨下,拭而不竭,思忖道:自古有神仙之说,未曾目睹,今日灵异怪相就在眼前。随善待弈德,赠其钱粮布帛,嘱其潜心向学。
县令按弈德所述景象,尽囊中钱财又募得善款在王质观棋处修“遇真宫”一处,自此香火不断。
弈德弱冠,逢大比之年,及放榜,弈德中三甲第二名榜眼。自此仕路恒通,天宝年间随鉴真大和尚三次东渡扶桑传授棋艺。
弈德在朝为官公正廉明,明察秋毫。及不惑之年萌生退意,悬印与府门之外,单人匹马离京追寻先人足迹去了。
南朝梁任肪《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倾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南朝人只知其前,不知其后,故而述之。及唐,诗人孟郊有《烂柯山石桥》为证: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
自此,那山易名为烂柯山沿袭至今。
(完)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