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任何教学方法只不过“一法”而已
【异史氏曰】有人问如何看待现在日趋火热的单元教学设计,是不是每一个单元(章节)都要采用单元教学设计或者单元教学法?我的回应是他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已经发展了问题,也一定有他基本的答案。
我的基本看法是只要具备一点教学论知识这个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的都明白优秀教师一定是不会固守一种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即便自信如詹姆斯· M. 朗这样的专家也认为阅读和实践他提出来的“轻教学”设计理念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少许的改动和创新,这些活动就可以被运用到任何教学环境中,从大型课堂教学到小型研讨会,从面对面教学到网络教学或者任何形式的混合教学。这些活动以人类学习机制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所以适用于任何学科的任何教学内容,不论是教学生进行知识点或公式的记忆,还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或是教他们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凡遇上大谈某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最佳的、是可以完全复制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这就是微学习》的两位作者说:“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明确的基本原理、有效的理论学说和实践研究来支撑,并且需要人们分析和评估其整个发展过程。”
詹姆斯· M. 朗说他介绍的学习原理都必须符合以这样三个标准:“第一,这些原理都要建立在研究学习机制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第二,这些学习原理必须尽可能对现实中的教育情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标准是最难达到的。”“第三,无论以何种方式,我必须亲身体验过这些原理,要么是在自己的教学或学习经历中去体验,要么就是通过直接观察其他人的教学或学习情况。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过于谨慎,但必须让这些原理经过这最后的考验,这样我才能有十足的把握将它们推荐给在职教师。”我们貌似可以同样用这三个标准去衡量其他专家介绍或推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一定是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检验的,或者说亲历的,这亲历可能是我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能是我长期的课堂观察。作为学科教师,我更主张这亲历是我自己的课堂实践。譬如我主张的“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是我在几十年语文教学实中慢慢想明白、做到位、说清楚的。而这些年提出的“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尊重差异、当堂进阶”则主要是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慢慢捋清楚的。这当中自然有相应的教学理论的指导。
我想说的是单元教学设计也好,大单元教学也罢,既是方法更是理念。理念到实践的过程是漫长的是要根据具体的情景应对的,是要不断地进行分析与评估的。就语文教学而言,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不失为一种选择,但要达成专家们预设的目标恐怕还是要以扎扎实实的单篇教学为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认识到不同的理念与方之间的关联与细微的差异,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如,更好地找到那个适合具体场景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大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同其他教学理念与方法一样“运用到教学内容设计实践中,先设计方案,然后再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这绝对不是唯一选择。即便是这选择也是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慢慢地适应的。而不是听几堂报告,看几篇文章,翻基本书就能解决的。没有扎扎实实的单篇教学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有可能导致的是更多的一知半解与囫囵吞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