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慈庵(上)

○长阳县城锦龙宾馆处远眺官山(向家舟摄)

长阳县城新码头正对面的叹气沟,是明清时期“长阳八景”之一的“龙门春水”景观(龙门洞),被载入《永乐大典》,曾是国人所熟知的胜景。“龙门春水”西侧的果酒岩之上,现在更是被建设成名为“向王寨”的旅游度假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而相比之下,东侧的官山(将军山西北坡)则显得过于寂静和冷清。其实,这里曾有一座名叫“大慈庵”的著名古庵,是县城清江南岸的名胜。为了寻找这座古庵的遗迹,2019年夏天以来,我三番五次地攀上了官山。

○大慈庵遗址上远眺果酒岩(向家舟摄)

官山其实是清代的名字。在民国《江氏族谱》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葡萄山”。清代嘉庆岁贡、道光年间郧阳府学训导、长阳芦溪人谭楚曾在山顶驻足俯瞰县城景物,并写下《官山远眺》一诗。上溯明代晚期,这里实名为“梯儿岩”,这是我在大慈庵遗址考察时,从一方刻于明崇祯元年的摩崖上看到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地名普查,则以山顶处原有“大慈庵”,本着从众的心态,以当地人讹传的“大石庵”,对这个荒山地片进行了重新命名。以至于如今人们只知大石庵,而不知梯儿岩和官山。

○大慈庵摩崖石刻之一,刻于明崇祯元年。(向家舟拓并摄)

关于官山的来历,或许与长阳上官姓(长阳俗称官姓)有关。据民国《上官氏族谱》记载,创修大慈庵之人,为明嘉靖岁贡、曾任雅州知府的上官尚政。再从大慈庵遗址上的残碑文字可知,清代时,山顶西侧一带的山主尚为上官姓子孙。因而可以推断:在建庙之初,上官家族不仅购买了庙基,还购买了附近的大片山林。故称大慈庵所在的山为“官家山”,简称“官山”。也或许与山上当年的官田有关,这是大慈庵遗址上一方乾隆年间摩崖石刻上显示的信息。

○江家河村口眺望大慈庵遗址(向家舟摄)

为了找到官山上的大慈庵遗址,我费了不少功夫。首先,依据长阳旧志上“治南岸一里”以及1982年《长阳县地名志》的记载,当然可以判定大慈庵就在这官山上。但具体位置在哪里,怎么去,还得靠知情人指点迷津。2019年年初,我在开展长阳古城调查时,曾向世居长阳县城的何世培老人(89岁)询问大慈庵的情况。何老说,他年少时就知道县城江南有座大慈庵,但他并没有去过。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官山附近打听一番。

官山脚下的江家河,原名“江家沱”,是距官山最近的自然村。这里原本是野兽出没之地,自明隆庆年间江姓始祖始迁于此,开基建村,此处渐有人烟。山麓近江处,至今仍存“江家坟园”遗迹。明末清初兵燹过后,江姓于雍正年间移居至叹气沟源头处的落家坪(今磨市镇花桥村罗家坪),此处遂为何姓所有。今天居住在这里的,大多为何姓及其姻亲姓氏。我认为,这里的居民住处接近大慈庵,他们应该最了解此庵。

○位于大慈庵遗址入口的摩崖石刻(向家舟摄)

2019年6月份的一天,我第一次寻访大慈庵。首先,我即到江家河打听情况,果然从这里的居民口中问到了一些端倪。现年50多岁的刘家柱,是江家河土生土长的人。他说:小时候就知道屋后岩上有一处“庙台子”,听老人讲以前是“大石庵”的庙基。过去从江南岸边爬大慈庵的一条大路,主入口就在今天的“土家乐”农庄旁,全部是用青石砌成的台阶。在大集体时代,山上和半山腰处都开辟有大片农田,那时的路还是畅通的。但上世纪90年代后,田被弃种,路也逐渐荒芜,荆棘丛生,难以通行。

听刘叔讲罢,我如获至宝,不顾“流火”的天气,急切地希望看到他所说的“庙台子”,恳请他带我到上山。但刘大叔并不同意这个季节去,说最好是天气凉快以后把路“砍”出来再上山。但当时急于求成的我,再三央求他给我带一段路。刘叔没有办法,只好从他屋后通往大路的一条小支路引我上去。出发的时候已是近午,大约走了100多米的上坡路,我就已汗流浃背,刘叔叔说大约走了五分之一的路程,听起来距离也不算远。但这时,一道“拦路虎”却横在了我们面前,这是一段长约10米、已经枯萎但交缠在一起的山竹丛,丛中仅有一道猫狗才可以穿行的通道。我尝试匍匐着在地上爬行穿越,但仅仅爬了一米,脸上和手上就被周围坚硬的枯枝和刺藤戳伤了很多处。刘叔叔劝我不要再爬。他说即使穿过这一段,前面的路也是杂草丛生,何况这个季节常有蛇类出没,还是等天气凉快再作打算。没办法,我只好听从他的建议,泱泱地打了退堂鼓。热情的刘叔叔邀请我在他家吃午餐,但首访“铩羽”,我突然没有了胃口,于是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

○官山山顶的原何家坪村林场一角(向家舟摄)

回去的渡船上,我将我的经过告诉了一位姓李的船主。李师傅对我说,从龙门洞上的游泳池处(官山南麓),也有一条到大慈庵的路,虽然是绕道,路程远了一点,但路况比从南麓(江家河)要好一点。他答应我,等天气凉快一点,可以带把刀帮忙砍路,引我上去。他说的这条路,我记在了心里。

○大慈庵遗址,被江家河当地人称作“庙台子”。(向家舟摄)

时隔4个月后,天气渐凉,草木渐衰,蛇已入洞。10月底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我决定重启寻访大慈庵的计划。在我的邀约下,常常陪伴我“考古”的黄明财、熊万寿两位老人,随我由叹气沟古道步行至游泳池。将从这里开始,按照李师傅所指,再找大慈庵。我们上至游泳池,路过通往向王寨的路口,一条指向官山之顶的小路便出现在叹气沟边。向山顶方向遥望,这条路应常有人走,尤其是路上散落的羊屎表明,最近有人在山上放羊,则到山顶之路应该是畅通的。其后的路,陡而狭长,我们在这条“亮脚林子”上坡路步行了大约20分钟,便一溜烟地爬上了山顶(何家坪村林场)。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遗址究竟在山顶什么位置?按照文献和当地人口述,“庙台子”应该在近龙门洞的悬崖之上,但我们到达的这个大坪,除了一片荒芜的农田,似乎看不到任何痕迹。我们又顺着大坪往下,在丛林里搜寻,结果忙活了半天,没有看到一点踪迹。由于天色已晚,我不得不再一次带着遗憾下山。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山顶通往庙台子的路口,就隐藏在快到顶坪的地方,我们稍稍走过了一点。这是后话。

○大慈庵遗址上遗留的庙宇石柱础(向家舟摄)

几天以后的11月3日——第三次探访,我才终于找到了大慈庵遗址。这次除了黄、熊两位老先生外,还有我们单位退休领导李道泉先生同行。我们沿着上一次的路线上顶,对照手机地图,仔细寻找。终于,我们找到了一条到悬崖的路径,这是一条用青石铺砌而成的石路,这应该就是到大慈庵的古道了。

○大慈庵遗址上遗留的古残砖(向家舟摄)

○大慈庵遗址上遗留的残碑及残碑拓片(向家舟摄)

正如我们所料,在沿着这条石路下行约20米后,两级宽敞平整的,用巨石砌成的台地便出现在眼前。从现场散落的大量残碑以及遗留的石台阶、石柱础等构件,可以确定这里正是昔日大慈庵的所在。到山下去的路,横亘于下一级台地坎脚边。前行40米,就到了岩口,视野豁然开朗,清江对岸的县城风光以及果酒岩上的向王寨尽收眼底。由此折向下行5米,有一处被藤蔓遮挡的巨石(在庙台子坎下),我们好奇地拂开藤蔓,惊喜地发现了刻于巨石上的三方摩崖。最左略小,为明崇祯元年改路石刻;居中最大,为清乾隆十年纪事感恩石刻;右侧最小,但无文字。由此巨石再往下,即可下山,大多为石台阶路。我们于现场,对附近残留的碑刻、摩崖进行了搜寻、清理和研究。最后,顺着下山的方向披荆斩棘,沿着昔日的古道下了山。

○大慈庵遗址远眺长阳县城城西(向家舟摄)

其后的12月,我又分别邀请李道泉、黄明财二先生,再次上山进行了补充考察,陆续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包括清代三方摩崖)。三番五次的现场探寻,加上我对地方文献的仔细查阅研究,这座鼎盛一时的大慈庵的历史逐渐变得清晰开来。(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龙心摩崖石刻之谜揭开啦!

    昨日,小编为进一步探究龙心摩崖石刻的文字,再次带上工具,并向附近居民借了长梯,前往京仔山乞丐营的石刻所在地.在先用粉笔涂抹的情况下,依然难以辨认,而后用水清洗,淋透,字迹隐约可以模糊显现,但一时也较难 ...

  • 端午节山西晋北大地行走(三)可以参考一下

    大槐树 第三天,早上出发, 第一站:八台子教堂遗址. 现在这个地方成了网红,成了打卡地. 很早就来到八台子教堂遗址,我们看到有两个帐篷,早晨正在吃饭.他们昨天晚上在这里一起数星星,哈哈! 没有想到,在 ...

  • 遇见大慈庵(下)

    相关链接:遇见大慈庵(上) ○民国<上官氏族谱>中关于上官尚政的记载(向家舟摄) 大慈庵,原名求嗣庵,由长阳人上官尚政创建于晚明时期.上官尚政是上官氏始迁长阳始祖上官友贵的八世孙,居于长阳 ...

  • 【长阳碑刻】大慈庵明清摩崖石刻群(上)

    遇见大慈庵(上) 遇见大慈庵(下) [长阳诗征]龙门深处水溶溶--明清民国长阳八景诗词汇编之龙门春水篇 [长阳诗征][明]唐鐩:<白马崖> [长阳碑刻]花桥村"众姓同修碑&quo ...

  • 当王维、杜甫、李白遇见安史之乱(上)

    当王维、杜甫、李白遇见安史之乱(上)

  • 感恩简书,让我遇见你们(上)

    齐梅齐 小沫 齐冰齐 生命里遇见谁和谁相聚总是定数,我常说能走得近的都是三观相似的同频人. 遇见简书是因为当时在扣扣群里看到有人发链接,一打开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它的干净和纯粹,从此简书就是我打开最多 ...

  • 学员感想 | 遇见李菁,遇见成长道路上的曙光

    读书时看到一句:只要你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全世界都会来供养你.看到这句话,我脑海中立马出现了李菁老师的影子,想起了这段摄影学习之旅. 这一期的手机摄影课马上要结营了,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不由得回忆这段 ...

  • 在美食中遇见金陵(上)

    SUMMER ☀美食☀ 各地都有代表性的美食,小吃犹能体现当地的特色和饮食习惯.南京的美食可不仅仅是鸭子,南京小吃极为丰富,还讲究个时鲜,是按四季来吃的. 南京人对鸭子的偏好闻名全国,以致一年四季无论 ...

  • 探索家乡文化系列:安丘庵上石坊

    探索家乡文化系列:安丘庵上石坊 在安丘西南方向有个庵上镇(现在划给石埠子镇),镇上有个庵上村,村里有个远近闻名的庵上石坊. 这个石坊始建于清朝道光九年(1829年),由江苏扬州两个石刻艺人李克勤李克俭 ...

  • 安丘庵上石坊

    友情提示:本文1715字,阅读约需7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有史料记载,明清以来,潍坊境内,曾经存在数百座精美古牌坊,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拆毁或者消失了,极少数得以保存下来了.拆毁 ...

  • 王德海:跨越历史的遇见—— 走进悬崖上的古村落

    跨越历史的遇见-- 走进悬崖上的古村落 山东  王德海 最美妙的,是这里有雪. 路面有雪,地上有雪,房顶有雪,山坡上也有雪. 前几天一场小雪不期而至,从办公室望出去,半空中纷纷扬扬,但雪花飘落到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