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在意大利02——文化发展的动力是磨难还是富足?

传说宙斯有一天为了确定地球的中心在哪里,从地球的两极放出两只神鹰相对而飞。两只鹰在德尔菲相会,宙斯断定这里是地球的中心,于是将一块圆形石头放在这里,作为标志。

讲这样第一个典故是有其深意的。古希腊的神通过一种手段找到了想要了解的位置。我们每一个生存在历史中的人呢?是不是也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据说通过这个伟大的实验,德尔斐从此成为传达神启的地方,建立的全希腊除了雅典卫城以外最辉煌的神殿群。其中,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大门梁柱上镌刻了这样一句话:

“认识你自己。”

我想这也许是整个希腊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则“神谕”。

“自我认识”的最大好处或者成为最大的必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位置。因为,凡是在时间的运动中迷失自己的人,都会反映出思想的软弱性。也就是完全受制于所在时期最流行的风潮和某些奇谈怪论。比较低级的表现是“时尚风潮”:穿什么颜色、那什么包包,实际上都是别人来决定。而那些自认为高级的呢?就是思想的自豪感,主要反映在幼稚而自大的认为自己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是史无前例的,更是超越一切的。有时候我们把这个叫做“时代的自信”,当更多时候它却沦为“历史的笑柄”。

疑问产生了,怎样能够跳出时代的牵绊,成为一个时间的旁观者,以达到自醒的目的呢?起码对于人来说,唯一的途径就是教育。一切的教育目标都是力求达到“自我认识”。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无论是教师学校的灌输还是个人自修的形式,其目的不是“得到知识”,而是“解锁知识”。人们最大的智慧早就在被孕育时就存在于大脑中,我们的一生的探索都是为了找到那把打开大门的钥匙。

关键是我们要自己去寻找还是按照所谓的经验指引去寻找。

谈文艺复兴,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一场自觉的学习与认识的活动。它选择不要轻信任何人、任何组织的说辞,而是单单的自主决定于选择那寻求钥匙的途径。我想今天能够选择参加这个讲座分享的你们本身,其实就是在反映着这样的一种自觉的理性:不需要随波逐流,只愿意追求独立。不愿意受制于人,只愿意自由行走。文艺复兴能够成为一门大的社会学科分支,就是这种生活概念、价值观受到认可的最终表现。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认为古代都是专治的,没有个人自由的。但是为什么突然的在五六百年前,在意大利,会有这样的一群人开始主动的选择思考?而且被允许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通过一些信息的分享去解决这样的疑问。

德尔斐卫城的复原鸟瞰图

历史学公认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时代是15世纪,也就是1400年代。从这时候算起1495年之间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被称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

划定年份和阶段,在非历史学的人眼里可能是比较刻板或无聊的事情。其实不然。1970年代,一位英国的艺术史专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叫做“时代之眼(the period eye )”。他强调无论艺术家本身是怎样的思想与审美,他能够被时代拣选并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定是那些能够被直接的社会和视觉背景所接受的作品。

所以,我们面对一幅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除了赞叹太美、太震撼以后显得词穷和窘迫的原因,正是对被创作的作品本身所处时代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我们的分享课程目的就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文艺复兴早期的一百年间,意大利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主题。一个是常年的内乱,一个是外在的威胁。

内乱

还记得我们上一期开篇提到的黑死病吧,1348年,这场从黑海地区传来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商业立国的意大利地区。大批人口的死亡造成了政治上的动荡。社会制度、执政权威等诸多方面全部受到了怀疑和无奈的抛弃。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疾病的传播途径是往来中亚和意大利之间的商业船舶,而意大利过往几百年的繁荣也恰恰依靠了这些商业。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中常常流传出着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往往是这样,那个挖掘了财富获得利益的群体,最后都会死在财富开掘后剩下的坑里。没有例外。

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一个业已形成的主观认识,那就是“和平与富裕是文化繁荣的基本条件。”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可以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基本特征来类比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时局。战争、分裂是基本的表现,而得到政权的人或家族又会积极的鼓励思想运动和文化事业,以求得稳定政局和发展国家的可能性。于是我们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中国古代思想几乎所有的原初类型。意大利的内部战乱与纷争中也同样孕育了文艺复兴这样伟大的思想运动。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到底是优渥的环境还是艰苦的逆境造就了文化的不朽?太平盛世真的能有文化的繁荣吗?

意大利在分裂的战乱中最后形成了五个核心的国家,他们的动向直接影响了之后文艺复兴的走向。这五个国家分别是:

北部的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中部的佛罗伦萨共和国、教皇国以及南部,也是面积最大的那不勒斯王国。

在他们相互征伐与吞并的斗争中,意大利形成了两个政治习惯:

第一是雇佣兵制度,这种制度的核心精神看似有点儿不正义,因为军队效忠的原因不是爱国而是价钱。但是他也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表现了极大的自由选择。同样,比如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主持者,吴起出身卫国,却服务楚国;商鞅同样出身卫国却服务秦国。苏秦更厉害,出身洛阳,师承齐国,却配六国相印。这都是极端震动的社会时局造成的人才流动。

第二是国际谈判成为国家争斗中约定俗成的重要手段。国家利益不一定要通过剑拔弩张来完成,也可以心平气和的在桌子上完成,及时场面激烈,雄辩舌战,也不过多喝几口水,睡上一觉就可以恢复。谈判,我们可以理解为更明智的解决争端的方式,也是更接近人类的办事方式。

1454年,主要的意大利国家通过谈判签订了意义重大的《洛迪和约》。这个条约保证了意大利今后将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在战乱中让彼此休息,为文艺复兴的萌发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通过动乱而激发的励精图治与通过条约而赢得的暂时和平都齐备了,文艺复兴这样一场涉及思想变革的伟大运动就要开始了。

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前期最重要的发源地就是佛罗伦萨。这个以羊毛手工业著名的城市享受了百年的繁荣,积累了必要的资金与眼界,这是思想类运动发展的先决条件。

和其他意大利地区一样,14世纪以来的动乱时局让佛罗伦萨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变动。她的政治体制经历了:共和制、寡头僭主制、家族统治。

大家最不了解的可能就是僭主制,这是一个西方语境才有的词汇。是一种通过个人能力和权术计策获得政治权利的统治者类型。他们往往趁乱局上台,实行独裁的统治。但是和古代君主最大的区别在于手中的权利没有按血脉传递。一旦死去或者生前被推翻,他的时代就结束了。这个有点像中国历史上里汉朝的霍光王莽,宋朝的蔡京高俅,明朝的严嵩张居正,清朝的和珅翁同龢等等,是权臣。唯一的不同是头上是不是还有一个更高的统治者,僭主没有,中国的权臣有。

当僭主权利可以顺利的进行血缘传递的时候,就进入了家族统治阶段。这个我们就比较好理解了。只需要说明一个事情:你们有想过没有,如果是按血缘传递权力,这和其他王国有什么区别?有。区别就在于是贵族权力继承还是草莽出身。

我们中国人很少去深究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早就没有贵族这个概念了。实际上从汉朝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类似于僭主时代,所有的君主与权力继承不再有一个神话级别的法理依据,完全靠个人打拼。

而这种贵族继承式的权力传递在欧洲一直存在,所以草莽出生就成了少数派。这种少数派也决定了意大利城邦内由僭主政治转变来的家族统治在文化心理上的特征。

统治者的心态

意大利中各个国家的统治家族都是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得到区域内最崇高的地位;在贵族当政的时代背景下,他们需要来粉饰自己。以高贵维持尊荣,用各种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以求得与传统贵族比肩的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独裁者往往会在自己和子女身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培植文化素养。让自己和子女都变得知书达理、熟知掌故、进退有度、举止优雅。同时,对公共文化事业也都投入了非常之财,以表示对文化有种的敬意与热情。

我们这里就来了解一下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统治家族,也是诸多熟知的文艺复兴巨匠的资助人——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出身寒微,最后靠银行业发迹起来,并且得到了教会的税务代理权,最终以极高的政治影响与财富在15世纪30年代得到了佛罗伦萨的统治权。(什一税知识的普及)

美第奇家族的权利一共经历的四代人。乔万尼·美第奇创业起家。到他的儿子科昔莫·美第奇时,通过对图书馆、绘画、雕塑等文化事业的大量投入,成为了人民爱戴的无冕之王,被冠以“国父”的称号。之后经历了儿子皮耶罗的短暂统治,政权交接到洛伦佐和朱利亚诺兄弟手中。这个时期由于弟弟朱利亚诺的遇刺导致了洛伦佐极端的独裁。但是他残酷的14年执政中却有一般的财政支出投给了图书馆。我想这也许表现了越变动、越恐慌的内心。可是没有政治危机没有促使执政者把资金投入到军事上却是文化事业上,这不得不叫人深思。

这个时期的意大利不仅经历了内部的动乱,他所处的外部就是也非常的不理想。

首先是其他也已崛起的民族性国家的觊觎。从反传统上讲,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同属于840年成立的查理曼帝国。于是在继承权上其他的两国有十分合理的插手意大利事务的理由。事实也是这样。在北部米兰公国的纵容下,法兰西的查理八世在1494年入侵了意大利,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攫取了南部那不勒斯的王位,到了继承者路易十二时期,整个意大利又成了法国与西班牙争夺的口中之肉。而这个其实还不是最糟糕的。

远在千里之外,早在公元1453年,经过53天的鏖战,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八万铁骑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并以此为中心建立起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个现在名为伊斯坦布尔,曾经名为君士坦丁堡,最早又叫做拜占庭的地方身处欧亚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险要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古老的罗马帝国扼住欧亚咽喉,掌控商路,坐地发财。

但野蛮的土耳其人并不擅长经商,他们粗暴的对待各国商旅,并对货物课以重税,有时还难以抑制游牧民族本色的抢劫欲望,大肆洗劫来往驼队。至此,这条始于中国西汉王朝,兴盛千年,沟通东西方商业、文化、艺术的丝绸之路被彻底阻塞,陆上商业沟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地中海作为贸易中转站的意义丧失殆尽,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意大利人,或是伟大的亚历山大港都陷入死水一潭。

与此同时,伊比利亚半岛迎来了它的新生。长期以来,意大利人的贸易垄断使欧洲国家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随着西欧国家的崛起,他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意大利人,寻东方商品的原产地不仅是更好出路,更是垄断商品贸易成为财富新贵的不二选择。

这些莫大的劣势,最终促使了意大利的变局。不仅是政治制度上的,更是文化心理上的。我想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去欣赏和诠释文艺复兴的作品时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两个文艺复兴时期始终缠绕的思想类型:基督教会的势力。

在过往的一千年里,没有哪种文化可以像基督教会一样占据着整个欧洲的文化心理。即使到了文艺复兴开始萌发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已经被固化、熏陶了一千年了,做出完全的改变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文艺复兴探索人性尊严的思想依旧在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的早期模式就是人性与神权某种调和的结果。

这是一种竞争机制,在看似平静的过程中存在着新旧更替的时代竞争。其实这种竞争就存在在我们的周围。每个人都经历过,这就是妈妈和宝宝的竞争。怀孕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我们也看到孕妇在整个怀孕过程的种种痛苦。你看那个妈妈在高兴之余往往伴随着呕吐、浮肿、内脏的超负荷运转,有人还因此得上很多疾病。不过这种痛苦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它保证了生命的延续,是人丁兴旺、家族繁盛的象征。

文艺复兴之于基督教文明就是宝宝和妈妈的关系。后者孕育了前者,前者也终将吸食后者的精血。但是他们所共同完成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延续。

有三位教皇是文艺复兴历史上不能绕过的。

第一个是尼古拉斯五世教,他曾经是前文提到的美第奇家族二代统治者科昔莫·美第奇图书馆馆长。这样的早年经历让他在荣升教皇之后创建了梵蒂冈图书馆。直到今天这所图书馆已经是世界所有著名图书馆难以企及的高峰。

第二位是庇护二世教皇。他继续了历任前辈创建精致城市的理念,任内修建了诸多罗马城内的重要历史建筑。自己也是一个优秀的拉丁文诗人。同时也是精明的外交家和军事家。为教皇国的发展做出了接触的贡献。同时他在人文学科上的造诣和魅力也吸引了正处败局的东罗马帝国中诸多学者的青睐,他们带着大量在西欧难以得到的古希腊罗马文献来到梵蒂冈,成为他麾下巨大的文化力量。

第三位是希克斯图斯四世,他继续修建这个华丽的罗马,最为重要的贡献是修建了西斯廷礼拜堂。与这座建筑相联系的艺术家有波提切利、佩鲁贾尼、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在接下来的绘画篇中我们会逐一的分享他们的理念与作品故事。

讲到这里,又接近了本次的结尾。我们今天首先通过了解十五世纪意大利政治上的乱局更新了一个观念,文化的繁荣不一定植根于太平盛世。有时,艰苦与磨难,甚至是威胁生存的光景中更能激发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欲望与激情。因为战乱与动荡的最终目的是占有物质,而人永远不可以被夺去的是精神。进一步的,当物质在争斗中日渐枯竭时,能够弥补这个漏洞的一定是精神。

其次,在了解了基督教会在文艺复兴的历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时,我们认识到一种矛盾的竞争关系其实就是历史演进的唯一动力。我们可以诟病甚至指责过去,但是却不能完全脱离过去。这提醒每一个人:那种妄图完全创新而抛弃一切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对于过往的一切我们扬弃的永远少于汲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