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城1
壮观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我们离开兴安县光华铺,去兴安县城(湘漓镇)。
行驶路线:我们从光华铺出发,沿[G322]国道(往桂林方向)向南到兴安县城(湘漓镇)。参考路线如下(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
界首镇[G322]14km→兴安县城双拥路
中央红军长征并没有到达兴安县城,但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在县城里的双拥路上。这是我们一定要去的地方。
1984年,著名作家魏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来到界首光华铺红军烈士墓前,心潮澎湃,禁不住老泪横流。他看到多年前红军浴血抢渡湘江之地却没有纪念地。回到北京后,魏巍找到聂荣臻元帅共同向国务院建议,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后代。
1996年,建成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兴安县城双拥路56号(狮子山上),占地10万平方米,园内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馆等,近年又新建了英名廊、清石园(由兴安县纪委、县镇、县直主要单位和碑园共同建设)、红军英烈碑亭(由广西证监局和国海证券捐建),闽西烈士雕塑和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则由福建省捐建。2014年,湘江战役新陈列馆在建。
2014年,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正式更名为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公园。管理处的电话:0773-6221492、6225148。
我们到达纪念公园,还没有进园,就被大型群雕群深深吸引。
大门旁边是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的展示。
碑园门口的说明牌内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起点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下旬,中央红军到达湘桂边境,国民党蒋介石集中了三十余万部队,在桂被湘江以东地域设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予以全歼。为了突破国民党的湘江封锁线,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始,七万余红军将士分别在兴安光华铺、全州脚山铺、灌阳新圩、灌阳之湖南道县地域等四个主要阻击战场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最终以损失三万余人的巨大代价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继续北上抗日。此后,'三年莫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开始在桂北流传。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转折之战,也是红军长征中最大的一次战役,它不仅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军事路线的破产,同时也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作出了极为重要的酝酿。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一九九三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开始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一九九六年一月正式对外开放。碑园位于兴安县城狮子山,占地十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陈列馆、闽西烈士雕塑(福建捐建)、清石园(兴安县纪委、县镇、县直主要单位和碑园共同建设)。在建的景点有红军英烈碑亭(广西证监局和国海证券捐建)和湘江战役新陈列馆。拟建的项目有湘江战役著名烈士雕塑园、红军长征文化园、红军楼等。一九九七年六月,中宣部将碑园列为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碑园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园内有一块简介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简介 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精兵,在湘江布下了第四道封锁线,欲将我中央红军全歼。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最终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为了纪念红军长征中突破湘江这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幕,抚慰烈士英魂,教育后代,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碑园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情景。”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所在的山是狮子山。整个碑园呈方形,坐北朝南。碑园正门的牌楼很醒目。
我们进入园内,持队旗合影留念。
在去往山顶纪念碑的路边,竖立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简介碑,碑文: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界,蒋介石集中了30万精兵,在湘江布下了第四道封锁线,欲将我中央红军全歼。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惨痛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为了纪念红军长征中突破湘江这最惨痛、最悲壮的一幕,抚慰烈士英魂、教育后代,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碑园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情景。
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简介碑旁又是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的展示,不过是彩色的。
纪念园内小型园林与大型雕塑合理配置,集瞻仰性与游览性于一体,其中的群雕在规模上为全国烈士雕塑之最,具有撼人心魄的强大感染力。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的红军群雕体积达800立方米,特别引人注目,堪称全国纪念性群雕之最,群雕用4个头像和5组浮雕巧妙连成一体。
“女孩子”和“女红军”的头像在一起,“女孩子”的眼神是期盼的,“女红军”双目微闭,脸上是充满坚定信念的微笑。
“红军战士”和“老游击队员”的头像在一起,“红军战士”似乎疲惫、或已经牺牲,“老游击队员”面庞清瘦,若有所思。
4个头像间是5组浮雕,分别表现“红军”、“送别”、“远征”、“渡江”、“永生”五个主题,再现红军突破湘江战斗前后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画面。
沿着头像后面的台阶去山顶的主碑。从山脚到山顶,共184级台阶,分为四段,第一段81级台阶,寓意“八一”建军节,第二段89级台阶,象征着长征先烈的奋斗精神天长地久,第三段9级台阶,第四段5级台阶,象征长征中5个军团掩护两路纵队前进。
山顶的主碑竖立在海拔248.6米高的狮子山顶上,是三支步枪并立擎天的造型,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碑底部是圆拱形建筑,圆顶周边上是题字“纪念突破湘江”。在三支步枪造型的枪托旁,分别立着青年男红军、女红军、老游击队员的雕像。
下到山下边,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馆,由张震题字。
纪念馆内展示了红六军团过广西进军路线示意图。红六军团先行长征,也是在界首附近渡过的湘江。
展示了率领红六军团长征的三位主要领导人照片。
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时的组织序列。
展示了中央领导人和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照片。
展示了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
展示了在湘江战役中捐躯的中央红军部分高级指挥员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