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火中火)

(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可从) 细辛(木中金)(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一分[两];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两];咳疾不出,脉结者,倍旋覆花为二[六]两;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两];咳而吐血者,倍麦门冬二[六]两;若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仍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

汗出(指虚汗、盗汗之类,用五味子)口渴(指津液虚衰枯燥,用麦冬补津液)

少气不足息(指心悸气短、气促气喘之类,这里主要是津血虚衰不足的表现,用红枣、红参之类健胃生津血,用五味子收摄补津血)

胸中痛(即《金匮要略》十一·7条的“其人常欲蹈其胸上”的证情,是一种胸中痞闷疼痛、郁结难舒的感觉,用旋覆花祛痰瘀郁结、降胃部逆气。此证与瓜蒌皮证(小陷胸汤证)相似,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旋覆花证常伴有胃虚的食不消化而胃痞、呃逆、噫气之类的证情,往往因呃逆而致胸痛或因胸痛、胃痞而致呃逆。由此可见,本证有胃虚的表现,用红参)

脉虚者(指脉虚软无力,为虚证的表现,说明津血虚衰不足)方。

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人参(原作“细辛”。但从仲景的用药法和临床实践的观察所得,用细辛当有胸肺部、胃脘部凝寒积冷如有胶冻停积的感觉和表现,而此处没有提及。反倒是胃虚导致津血不生、胃气上逆(呃逆、噫气之类)、胃气郁结(心下(胃脘部、胃部)痞、胃口差、食不消化、胸痛之类)的表现和描述更为明显,所以这里用红参的必要性显然要比用细辛大得多,原方或有错简、或为用药不确当,均宜加以改正为好)一两。

配伍特点:

“体”,“用”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本体和作用。  “体”是本质,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基础。“用”是“体”的外在的,第二性的,是功能表现。

金用为酸为补,金体为咸为泻  '用'味药是五味子,麦门冬,'体'味药是旋覆花

《辅行诀》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小泻方有二泻一补,小补方有二补一泻一治所苦的基本结构

二补金药(五味子,麦门冬),一火药(旋覆花)泻之,一木缓药(细辛)。

小补肺汤五味子之酸以补肺虚,用旋覆花之咸以泻肺实,用麦门冬之酸以收之。

只要是体味药就是泻,它要有一个平衡。只有功能和物质平衡的情况下,肝脏才能正常的工作。这样才能产生化味,如果不能产生肝木就真的去克脾土了,脾土就不工作了。咱们以前的认识没有这么深,原来认为克是不利的,其实克也是有好处的,不一定去克制本来虚弱的脏会使它更弱。

(酸咸化辛,收敛和润下怎么合化出发散性质的辛呢?阴阳相互作用时是相反相乘,没有相反就没有相乘,比如肝靠酸来生的,体秉收气,用就是发散。收敛和润下化出来的不可能更加收敛的,而是发散的辛。)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可知诸方第一味是君药,主于补泻,第二味是臣药,其余是佐使。

五味子为君主,麦门冬为臣辅,旋覆花为佐监御使,细辛为使役卒徒。
   五味子酸属金,麦门冬味酸属金,旋覆花味咸属火,细辛味辛属木。二金以补肺,补中有泻,旋覆之咸以泻肺。君药之所克者为役使之徒,细辛为使。

酸补金泻木,与咸相得化辛则补木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医宗金鉴·三十五卷》注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是五行相生,主生养万物者也。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复克土,是五行相克,主杀害万物者也。

相克则死,相制则生。木亢害土,土亢害水,水亢害火,火亢害金,金亢害木,此克其所胜者也。

然我之所胜之子,即我之所不胜者也。我畏彼子出救母害,不敢妄行,承受乃制,制则生化,则各恒其德,而生化万物、无不俱也。

假如木亢太过,土受害矣,是我胜其我之所胜者也。土之子金,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

火亢太过,金受制矣,金之子水,承而制焉。

土亢太过,水受制矣,水之子木,承而制焉。

金亢太过,木受制矣,木之子火,承而制焉。

水亢太过,火受制矣,火之子土,承而制焉。

五行皆若此也。此所以相生而不害,相制而不克也。而生生化化,万物立命之道,即在于是矣,此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不可不知者也。”

关于进退和数理。

《春秋纬元命苞》谓“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谓“地动见于天象”。太阳东升西落,故“天左旋”,人在地上如“附骥之蝇,日行千里而不知其远” 相对于天而言,“地右动”古人以时间进展衡量,故左旋为进,右旋为退,进是绝对的,退是相对的,图中用在左,体在右,故用主阳进,体主阴退。

本图注曰阳数七,阴数六,可理解为阳进为补,以七为周期,阴退为泻,以六为周期。故,《辅行诀》五脏病症大补泻汤诸方中,大泻汤药味数是六味,即水数,大补汤药味数是七味,即火数。

“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阴进为泻,其数六水数也”是说大方的基本结构,大补方共七味药,由本脏小补方加上子脏小补方的前三味药构成,进者,为顺时针旋转,例如由肝到心。大泻方共六味药,由本脏小泻方加上母脏小泻方的臣药以及乘本脏小泻方臣药中的泻药,退者,为逆时针旋转,例如由肝到肾到肺。

《辅行诀》指出,《汤液经法》载360首方,从中选取60首方以备山中修道之需,又从60首药方中选取25味最有效中药作为最必备之药物。指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辅行诀》对此图评价甚高:“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此图理论上的依据《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一段及《素问·宣明五气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论》、《灵枢·九针论》、《甲乙经·卷六第九》诸篇。食物各有五味,药物亦各有五味,五味之生化补泻,实为确有,非为虚论。此25味药物依其气味之生克制化关系而运用之,疗五脏之虚实,若影随形,立竿见影。

此图所含意义甚为深广,研究之,破解之,对于理解仲景方剂可以达到以简驭繁、执要说详、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的目的,就是临证须对仲景方剂加减化裁,亦可以做到立法有据,心有准的。

五脏五输穴五行互藏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

古人用自然界水流形成奔流的过程来比拟人体经气运行过程,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散到合,由微到盛的发生发展过程。

五输穴配属五行首见于《灵枢本输》,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难经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提出了十二经的五脏五输穴分类也含有五行互藏理论。

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输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属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我们将五脏五输穴同二十五味的五行方位相比类,同气相求,把中药五味的五行属性和经络的五输穴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导思想是:药食同源调理方加穴位治疗方,调理自己的五脏。这样才能当自己的好医生。

小补肺汤组方法则配伍的五脏五输穴

小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火中火)

(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可从) 细辛(土中金)(一两)

药名:麦门冬(土中金),配伍穴名阴经脾经土中金(商丘)胃经阳经(厉兑)

药名:五味子(金中金),配伍穴名阴经金中金肺金(经渠)大肠经阳经(商阳)

药名:旋覆花(火中火),配伍穴名阴经火中火(心经少府,心包经劳宫)阳经(小肠经阳谷,三焦经支沟)

药名:细辛(木中金),配伍穴名阴经木中金肝经(中封)胆经阳经(足窍阴)

 肺经属于辛金,输穴太渊是肺经的土穴,属于己土,土能生金,即肺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所以太渊能治肺经虚症;

(0)

相关推荐

  • 五味子, 诸虚损劳伤、延缓衰老之妙品!附严重失眠中医医案。

    五味子,味酸而气温,降也.此药有南北之分,以北者为佳,而南者为劣品.古医书称它为玄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之上品中药,其滋补强壮之力,有敛肺滋肾而生津,收汗涩精之功.对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而自汗盗汗,一切 ...

  • 上火也分4种类型,清代名医一个方子,五味药材,引火归元

    "这个要少吃一点,容易上火!" "这两天上火,感觉哪哪都不好了!" "最近口腔溃疡了,估计是上火了!" ......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最 ...

  • 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嗽,白痰)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原文]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当今误用冷寒太多了,就用《辅行诀》中泻脾汤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指南医案>,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泻脾汤 泻脾汤 ...

  • [原创] 解读辅行诀:大小补汤组方规律

    本篇对辅行诀中大小补汤方的分析是建立在前述文章基础上的,特别是君臣佐使,五行生克,五味化生,若前述概念不清,无法理解此文.对于方剂对应的症状和剂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另有文章论述.道家用五行五味五脏生 ...

  • 《辅行诀》“汤液经法图”发微

    一.五脏五味配属浅识五脏配属五味,现在所通行的乃依据<黄帝内经·素问>的"金匮真言论篇"与"脏气法时论篇"的经文配属:但<辅行诀>所载五 ...

  • 辅行诀大小补肺汤学习笔记及图解(十)

    今天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辅行诀大小补肺汤学习笔记及图解 大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 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木中木)(三两) 芍药(金中土)(三两) 生姜(木中土)(二两,切) 甘草(土中木)(炙,二两) 大枣(土中火)(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阳旦汤-桂枝汤

    岐伯有道 今天[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阳旦汤-桂枝汤来自岐伯有道00:0004:49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木中木)(三两)芍药(金中土)(三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补肝汤

    17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 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17 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 桂(肉桂),木中木.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补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泻肝汤

    17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 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17 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 桂(肉桂),木中木.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补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心包汤

    小补心包汤 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中,汗出,气噫,脉结者方: 代赭石(火中木)(烧赤,入酢浆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旋覆花(火中火) 竹叶(水中金)(各二两) 豉(金中火)(一两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脾汤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土中土) 甘草(土中木)(炙) 干姜(木中土)(各三两) 白术(水中土)(一两) 上四味,以水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肾汤

    小补肾汤 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 地黄(水中水) 竹叶 (水中金)甘草(土中木)(各三两) 泽泻((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 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肝汤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木中木] 干姜[木中土] 五味子[金中金](各三两)大枣[土中火](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心汤

    小补心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方: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 水煎汤,分三服 胸痹(指胸中痞闷满痛不得息(呼吸困难),包括现在心绞痛.心肌梗死之类的病症在内) 不得卧(指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