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三十八(怎样认识脑筋)

三十八、怎样认识脑筋

运用知识,总是与解决问题联 系在一起的,并且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人不可少的有目的的实践,人因有目的的实践而必须运用知识,且有效运用知识,并通过解决问题而有了修养,又通过修养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外界的相互和谐,便进一步促进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能力,而这些归结在一起,就是知识的进步价值和人的进步意义。

这些价值和意义既是知识的本质,也是最核心的用途,离开了这些,就谈不上有效运用知识,更提不上对知识的活用,也不可能进入修养,反过来修养跟不上,其它也是免谈。

即使像学校似的搞灌输性教学,也不意味只填鸭而不问因材施教,不意味只照本宣科而不顾学生变好变坏。知识总不是用来搞搬家的,一以搬家为美,死记硬背就必然大行其道,让知识为人真正所用便不复可能,与必须化为修养就注定背道而驰了。

一旦把知识与人的修养背道而驰起来,意味与人性意义也是背道而驰的,于是相对于反 人类就成了何时从量变走向质变的问题,这无疑是极其危险的,而且并非危言耸听,当今用知识犯罪的现象已不是罕见之事。

用知识干坏事,不能看做是对知识的有效运用,而是对知识的奴用乃至戕害,实际是既以简单知识搬家为罪魁,也从简单知识搬家开始,造成了文而不化这个并不复杂的现象,恰恰是这种不复杂的现象,总是带来着无穷无尽复杂的危害。

知识搬家不是不能干一些事情。一方面,知识搬家虽不能解决问题,但能制造问题,像“怎么,你说我独裁?”像“我就这么认为”,像冷不丁甩句话就跑,也像“月满长空万点星”,等等。另一方面,知识本身就具有指向必然能解决问题的客观性,于是知识搬家便有了欺骗性,完全可以起到鱼目混珠的坏作用。

知识搬家因为总以文而不化为特点,虚荣浮躁是其显著特征,往往以显摆炫耀和到处插一杠子为具体表现,这些都是用来制造问题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要揭露和改变这些并不难,问题是,很多人都如此,都不以为制造问题,反以为乐呢?

脑袋里有知识,多多装知识,不是坏事,坏就坏在知识是死的上。死的知识其实也不是坏事,又坏在人抱着死的知识而有了虚荣,是虚荣让死的知识才变得不老实,而倾向坏之又坏。

不得不承认,文而不化不能赖知识本身,还是要赖到人身上,赖到人的脑袋上。是人的脑袋出现了缺陷,知识用起来才有了缺陷,也就有了或搬着家而四处显摆炫耀,制造问题,或借助知识的客观性来蒙蔽人,一边仿佛在干事情,一边又弄出好多隐患。

分析是避免知识搬家的最好办法,也是这样的唯一修养。现实无不证明,人的进步不在于拥有知识的多少,这只有基本的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的底线,往上很难说怎么就必然好,人的进步在于让知识能够贡献于良好的人性,特别是良知、美和创造。

比如,充实得了修养,满足得了生活,适应得了工作,和谐得了交往,顺应得了体面,有益得了社会,矫正得了自己,帮得了他人,助得了国家,看得见世界,服得了教化,守得了法律,明得了科学,透得了道理,赏得了艺术,带得了后代,等等。

这些情形都是人性底线性质,一旦看做高尚反而是自我贬低。正是这种贡献越多越好,而不是让知识变得跟这些无关。也就是说,是用于这种贡献的活的知识越多越好,而非死的知识本身怎么样。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脑筋问题,也就是脑袋怎么思维和认识的问题。脑筋就是分析器,一个人如果有知识,虽有助于漫天联想,却无助于相互联系起来,乃至与良知、美和创造毫无关系,抑或是伪关系,就说明思维和认识都有问题,也就是脑筋这个分析器运转不良好,脑袋不给使。

脑袋不给使,当然有知识也活用不起来,更提不上有效运用,无非是稀里糊涂,没有原则地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首先缺失的就是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而缺失的就是认识能力,以及因此注定首先要缺失的是非观。是非观,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如果倾向情感,也可称爱憎观,想想这个缺失会意味什么,又会带来什么?

人的是非观一旦缺失,就意味主动或被动选择了当睁眼瞎,于是各种各样不良表现,便不得不纷至沓来,像麻木不仁,自私自利,虚荣浮躁,显摆炫耀,急功近利,任性自恃,等等,等等,也自然是见怪不怪了。

脑袋不给使,就是缺陷。这一是不能浅浮地理解成会不会“脑筋急转弯”,也不要简单看成是死的知识可以弥补的,要看成非得从修养弥补不可。比如,及时的见识、经历、经验,乃至教训,是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然后才把知识活用起来的。

(0)

相关推荐

  • 《论语》新解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该如何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到了新的知识,然后每天去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有好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么 ...

  • 好色#涨知识 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人性 #认知 #男人

    好色#涨知识 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人性 #认知 #男人

  • 90岁老者说:人到40,这3样“东西”要藏起来,不然显得没本事

    培根说:'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的人为了自己所谓的虚荣心,总想着去追求别人的称赞,从而走向爱慕虚 ...

  • 写诗的原理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与物质相对,意识即精神,精神即意识,都是哲学概念,与修养相对,修养则自成一门学问,无所不涉,是多学科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对人受教育程度,教化如何,心理如何的体现,这时意识就不 ...

  • 写诗的原理六十八(怎样看合理认识与智慧的联/系)

    只有合理的认识,才能让素质因素,或自内而外,或自外而内,同样合理地联系起来.自内而外是主动的,如学习,自外而内是干预的,如教育,不管哪种联系都是修养不可少的,都会促成应有的本领和修养. 合理认识就是人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系)

    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 系 人的一切外衣,无不是由现实复杂的主客观矛盾关系使然,要拆解这些,显然离不开认识中对假与真的分辨力,更离不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而真正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从分辨 ...

  • 写诗的原理四十八(怎样把握知识)

    对知识的把握永远离不开实践和实际验证,也就意味是从进入真实运用才开始的,故对知识的把握不仅意味是对知识的活用,也必须从运用原理和能够阐述道理开始,而且还必须从这上面结束,否则便不能体现知识的整个来龙去 ...

  • 写诗的原理三十九(怎样运用脑筋)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活用知识看成知识本身的事,不然再怎么以为如何"活用",都逃不出知识搬家性质,离开了人对知识的修养,知识就永远是死的,或许可以挪地方,可以用各种面貌和方式变来变去,但 ...

  • 写诗的原理三十六(怎样修养知识)

    三十六.怎样修养知识 修养知识就是把知识用于亲身实践,让尽量多的知识化入身心,带有个性化特征,如性格,似血肉,可学习,能传承,但别人夺不去,轻易仿不了,而自己却随时拥有,并能信手拈来地使用,这时要言语 ...

  • 写诗的原理三十五(怎样有效运用知识)

    三十五.怎样有效运用知识 无效联想让知识呈散沙状态,相互无法联 系,不仅无法控制,还因虚荣的推动,反让无序的知识变得尤其活跃,特别不老实,总倾向鼓噪人的无稽之欲,所谓"不吐不快", ...

  • 写诗的原理三十四(怎样活用知识)

    三十四.怎样活用知识 要想让知识活起来,怎么活.活在哪里?有三个方面.大体在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就不可能把知识用不活,而且一大好处就是,尤其显现在运用知识的效果和效率上,这时任何知识,都不再是用人人都有 ...

  • 写诗的原理三十二(怎样运用洞察力)

    三十二.怎样运用洞察力 设想一下,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他实际就是百姓说的"混吃等死"的人,可他愿意听别人说他麻木不仁和混吃等死吗?还有,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人,有谁愿意别人说他这些?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