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丨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是起源于宋元时期,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一种汉族山歌形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它最开始的时候是左权民歌中小调的一种。
左权民歌,有"万首民歌千出戏"之称,分为大腔、杂曲、小调三种形式。小调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属曲牌体音乐,有单曲重复与多曲连缀两类,适合人们在从事较轻松劳作时哼唱,曲调简短,可以自行填改歌词,唱词以7字句为多,间有10字句、5字句,可叙事亦可抒情,格调明朗,内容丰富,易于流传。
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小调中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歌艺术形式--开花调。左权开花调属“山歌体”,因唱词精巧新颖,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
据《辽州志》记载,上古五帝颛顼之子祝融封于辽阳(上古时的左权县),人们在供奉远祖祝融的祝融祠举行祭祀活动时,曾经反复吟唱、祈祷祖先赐予他们光明和幸福。
隋开皇十年恢复县制后,民歌独特的风格开始形成,大腔、小调、杂曲三种形式交相辉映。事实上,从现在左权民歌“大腔”的曲牌结构中,仍然可以找到宋代“唱赚”、元代“散套”的痕迹。
明清时期,民歌已经成为人们抒发怀抱、寄托情感所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武军山诗抄》、《辽阳痴士诗抄》等文集和流传至今的《绣荷包》、《闹五更》、《禁洋烟》等歌词中都不难找到历史的印记。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们还用民歌进行抗日宣传。
左权开花调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在整个音乐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创作领域里,可以说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个中国民歌歌种,独树一帜,自成脉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