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做官的张养浩:浊世中的真君子_凤凰网

2021年01月18日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108评论

本 文 约 221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元英宗至治元年六月(1321),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他辞官归里,回到了大明湖畔的云庄。

湖光潋滟,云山如画。九年间,他啸傲林泉、寄情风月。

元廷七次起召,均不赴。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元廷召他赴陕赈灾,这一次他没推辞,而是立即赴任。

他是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生于至元七年(1270),祖籍章丘,寓居历城。其父张郁曾行商江淮间,家境称小有。对于祖上曾出过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家族来说,张养浩自然被父亲寄予了厚望。

此时元廷尚未开科取士,但世祖忽必烈推行“汉法”。张养浩幼时起即专注于儒家典籍,日日研习,攻读不辍。

至元二十九年(1292),他入京拜谒时任平章政事的不忽木。对志在“修齐治平”的青年后进,不忽木对张养浩满怀期许,向朝廷极力推举,先是礼部令史、御史台掾史、后又荐为中书省掾属,继而选授堂邑县尹。

大元帝国,“混一华夷,至此为盛”,各族间却有高下之分。中枢要津、地方正职均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大多数汉族士人或沉于下僚,或隐于草野。即使名闻天下的赵孟頫,元廷也仅以“文学之士”视之。汉人张养浩得到色目人不忽木的青眼举荐是幸运的,无论为国,为民,还是为己。

书生理政,造福一方。大德九年(1305),张养浩出任堂邑县尹。甫一临任,见狱中多“盗”,审理得知,不过是贫苦百姓饥寒所迫,铤而走险,张养浩仁心悯人,一一放还,“盗”为之感泣,互戒“勿负张公”。三年间,理狱案、严刑法、抑豪强、济贫弱,清正之名闻于齐鲁。

至大元年(1308),张养浩升任监察御史。

堂邑三年,他熟知世上疮痍,民间疾苦,反观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的飞扬跋扈和营营苟苟,胸中激愤莫名,“入则和皇上争是非,出则和大臣辩可否”,除弊政、为生民,张养浩屡屡犯颜直谏。

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上万言《时政书》,历数政局之混乱、吏治之腐败,蹈厉风发,直斥沉疴,然而君贤臣明已是遥远的前朝往事。《时政书》一上,武宗大怒,复被权臣构陷,险遭不测。一腔热血终是换得罢官离京。

至大四年(1311),仁宗即位,力推“以儒治国”政策,选拔汉臣,意欲恢复科举。以直谏闻于朝野的张养浩很快被起用,数年间,官至参议中书省事。其间先后主持了元代的第一、第二次会试,对于他和天下读书人来说,一个“致君泽民”的时代仿佛到来了。

可惜事与愿违,正当仁宗力推新政之际,却于延祐七年(1320)去世,英宗即位。和宽厚的仁宗不同,英宗刚愎自用,御下甚严,而帝后间的矛盾、权臣间的倾轧更使朝政混乱不堪。适逢元夕节前,闻知内廷张灯,张养浩经左丞相拜住上《谏灯山疏》,阐明靡费民财之理,英宗大怒,却又从其谏并予以嘉奖。英宗复杂的态度使他惕然自醒,于是当年六月张养浩突然辞官,以父老归养为由,再次离京。

历经宦海浮沉的险恶,看惯时移世易的沧桑,京中往事恍若一梦。此番归来,张养浩如脱笼之鹄。

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间,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

——张养浩《双调·殿前欢·登会波楼》

然而,对这位曾经勤政为民的干吏、犯颜撄麟的诤臣,英宗还是记挂的。就在张养浩归里四个月后,元廷召为礼部尚书,他谢绝了,他太清楚政局的凶险。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拜住被刺杀。

元廷连续七次起召张养浩,均不赴。

他壮志不遂,怀才难遇,唯有高卧林泉,把满腹情思闲闲挥洒在故乡的湖光山色里。

明 ,仇英,松林六逸图(局部)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烟水间,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

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张养浩《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决定余生就在诗酒生涯里终老了。

时间到了文宗天历二年(1329)正月,关中大旱,元廷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

虽居林下,心怀苍生,尽管已年届六十,况上有八旬老母,张养浩还是散尽家财,星夜赴任。

一路西行,万象焦枯,饿殍枕藉,他中心如捣 ,“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夜则祷雨,昼则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事实上,北地旱情已是多年。一个多难的民族在一个混浊的时代,天灾人祸年年见,百姓,卑贱如蝼蚁。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张养浩《一枝花·咏喜雨》

可惜上苍欺人,天历二年七月,张养浩竟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卒年六十。消息传出,百姓哀之如失父母。

一个浊世中的真君子。他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他有为民请命的胆魄,他有济天下苍生的壮怀,他是孟子的门徒,胸中充塞着磅礴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数百年后读张养浩其人其曲,犹能听见他的感喟、悲怆、辛酸、无奈与苍凉。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仪封人谓孔子“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以此语谓之元季张养浩,亦然。

(0)

相关推荐

  •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晚号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曾推动恢复科举制度.他创作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张养浩虽宦海一生, ...

  • 一个浊世中的真君子。

    元英宗至治元年六月,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他辞官归里,回到了大明湖畔的云庄. 湖光潋滟,云山如画.九年间,他啸傲林泉.寄情风月. 元廷七次起召,均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

  • 名臣循吏,元曲大家,张养浩的故事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想必很多少读过这首词,这实际上是元散曲,他的作者是元代 ...

  • 在元朝做官的张养浩:浊世中的真君子

    本 文 约 221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元英宗至治元年六月(1321),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他辞官归里,回到了大明湖畔的云庄. 湖光潋滟,云山如画.九年间,他啸傲林泉.寄情风月. 元廷七次 ...

  • 《盗墓笔记》:鹿晗是浊世中的一股清流

    <盗墓笔记>上映七天,票房超过七亿,成为暑期档扛鼎自作,也成为了略显疲态的电影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关注越多争议越多,这是历史规律,<盗墓笔记>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从这部电影创作 ...

  • 阮籍:浊世中的疏狂

    在很多人眼中,魏晋风度代表着超凡脱尘,放浪形骸,返璞归真的名士风范,代表着风流自赏的人生态度.从建安七子到正始名士,再到竹林七贤,他们以清谈.喝酒和著文为乐,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特殊的烙印.而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在浊世中永恒坚守的诗意清流 | 作者:韩东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老子如何教育弟子在浊世中保持自己纯洁的心不被污染?

    此篇承接(牛和马相同吗?老子怎么看?混兮其若浊的"浊"指什么?)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段经文: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此段经文历代注释家极为重视,甚 ...

  • 诚斋先生杨万里:于浊世中,竭尽全力做自己

    繁星如昼,明月似钩,两种清冷的光华穿越世间万物,直直冷到了人心底里,有种难以言说的荒凉. 夜凉如水,却凉不过杨万里的心.彼年杨万里不过八岁,便经历了丧母之痛.小小的人儿每每在月上柳梢时,总会倚门抬首望 ...

  • 吉林小伙写1万遍周星驰名字绘出吴孟达 让二人在画作中最后一次合作凤凰网吉林

    近日,"小伙写1万遍周星驰名字绘出吴孟达"登上热搜,感动了无数人.一位网名叫做司氏砸缸的吉林网友,创作了这幅作品. 3月2日,中国吉林网记者联络到吉林网友司氏砸缸,他说这是自己创作 ...

  • 古诗词中如何“闹”元宵?_凤凰网

    古诗词中如何"闹"元宵? 2021年02月26日 08:59:00 来源:光明网 4人参与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