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下公卿7│归来遍检登科记,未见年年放弟兄

联榜状元,宋史惟一

淳化三年,孙何不负众望,高中状元,人们又把期许的目光投向他的弟弟孙仅。

作为发现许田孙氏兄弟的伯乐,王禹偁早在淳化二年(991)就这样预言:

明年再就尧阶试,应被人呼小状元。

孙仅被呼为“小状元”的前提,是哥哥孙何会成为大状元。

此时,距孙何上榜还有一年。

另一位大名士,给事中兼右庶子毕士安,在王禹偁读到孙仅的《甘棠集》,用一句大白话表达最高赞誉:

“吓死老夫矣!”

当时的孙仅,年仅二十三岁。

第二年,孙何中状元后,坊间又有这样的预言:朝廷不任命掌诰官员则罢,一旦任命,必定是孙何;国家不举行科举就罢了,如果举行,状元必定是孙仅。

年纪轻轻,出身许田小县的孙氏兄弟,何以博得如此盛名?只能说,他们有这样的实力。

直到咸平元年(998年),朝廷再次开榜考试,孙仅果然名列第一。

王禹偁写诗祝贺,为自己眼光独到感到得意。又叹惜没能当主考官,将孙氏兄弟正式收归门下,诗题叫做:《寄题状元先辈孙仅》,居然称这个年轻人“先辈”。

病中何事忽开颜,记是诗称小状元。

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鹡鸰原。

青云随步登花塔,红雪飘衣醉杏园。

还有一条遗恨处,不教英俊在吾门。

他又寄诗孙何:

“惟爱君家棣萼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另一位诗人潘阆也祝贺道:

“归来遍检登科记,未见年年放弟兄。”

兄弟连榜成为状元,在北宋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

宋代另有一对兄弟状元,来自蜀中。哥哥陈尧叟登科于孙何之前,弟弟陈尧咨则在孙仅后一榜。

大小状元家,又添一进士

孙家老三名侑,字有可。志趣与两个哥哥大不相同,“倜傥任侠,好击剑,习兵法”。

他倾慕的是古人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一直不肯好好读书。

等到大哥二哥被人们称为“大小状元”,孙侑坐不住了:这么叫下去,天下谁还知道孙家还有个老三呢?

他于是发奋读书,学业突飞猛进。

两年后,也就是咸平三年(1000年),二十九岁的孙侑参加考试,进士及第。在家族历史上又记下了光荣的一笔。“天下耸慕,皆目孙氏为大小状元家。至于父兄之训子孙,必举孙氏以为劝,唯恨其不及也。”

深可惜也

孙何兄弟的仕途,还算顺利。只是他们均在英年早逝,未能得到充足的发展。

景泰初年(1004年),知制诰孙何辞世,终年四十四岁。

天禧元年(1017)正月,给事中孙仅辞世,终年四十九岁。宋真宗叹道:仅笃于儒学,性端悫,中立无竞,深可惜也。

同年(1017)八月,应天府通判孙侑辞世,终年四十六岁。

十多年间,孙氏兄弟相继而亡。

他们的子孙中,最重要人物是孙侑的次子孙周,官至比部员外郎、知洺州。

“因其不寿,故不大显。”正因为孙氏兄弟过早辞世,遗孤们未能感受到父辈的尊宠,也未能得到足够的庇护,难以继续家族的荣耀。

文学革新的先声

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孙何、孙仅有推动之功。

二孙继承着柳开、王禹偁开辟的方向,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奉行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创作宗旨。在文章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宗,在诗歌创作上,则尊崇杜甫。

在宋初,薛能豪纵夸饰的诗作还有着巨大影响,杜甫在诗坛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孙何兄弟在这一过程中,是重要的推动者。

孙何这样赞美杜诗:

圣域分中上,天枢夺要关。

逍遥登禁闼,偃蹇下尘寰。

丽思苏幽蛰,神功凿险艰

……

孙仅不但编选了杜甫诗作,还在《读杜子美集序》中称其为“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在他看来,杜甫既是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后来各种诗派的发端。

孙何继承了王禹偁激励后学的作风,所到之处,“乐名教,勤接士类”。与他齐名的丁谓后来被目为奸臣,人们说:“丁谓之于孙何,君子小人之分,若薫莸之不可共器。”

在宋代,对于“大小状元家”,人们总是津津乐道。

这是数百年间,科举史上最大的荣耀。

1│苏东坡的遥望

2│宋初忠武军,所闻多笑谈

3│王嗣宗,角力赢来的文状元

4│王嗣宗遗令不分家,其孙王山民为何搬离许

5│孙权后代宋初迁居许昌,一门三兄弟,两个中了状元

6│人在许田,他被称为“韩柳传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