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乒混双夺银之后

目前奖牌数

2020 OLYMPIC GAMES

9

5

7

2021年7月26日,在东京奥运会混双决赛中,我国的“昕雯联播”组合许昕与刘诗雯以大比分3:4负于日本选手水谷隼与伊藤美诚,遗憾地获得了银牌。赛后,刘诗雯为许昕戴上银牌以及她含泪接受采访,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然而,赛后的舆情并不平静。在比赛结束后,各大论坛都充斥着对日本的讨伐,对日本选手的攻击乃至辱骂。伊藤美诚在比赛中频繁露出的“诡异的微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反感,以至于她的新浪微博下方评论区清一色地出现了无数嘲讽、人身攻击。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它的影响还没有停止,这场比赛值得我们讨论和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这里我并不打算去详细研究这场比赛本身,我仅仅就网友们声讨日本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

问题的核心是:我们究竟能不能声讨日本队?这个问题很难直接界定,毕竟网络上人身攻击这种行为应该被制止的。但基本上,我还是认为:我们有足够的声讨日本队的理由。

很多人说,我们已经过了那个需要用金牌来展现国力的时代了,现在的我们,对金牌应该看得更淡然一点。这种说法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它并没有考虑体育的特殊性。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来源已久,在健身这一维度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不要紧盯着金牌不放。但是不可忽视,体育也有竞技的维度:有一种说法是,竞技体育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于战争的模拟。尤其是像奥运会这种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容易调动起不同国家与地区人民的情绪,这样一来,竞技体育本身就不能单纯强调“重在参与”了,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事情,无可避免地要牵涉到民族、政治问题。在比赛失利之后,关注这场比赛的中国人民即使什么也没有做,但我们的情绪价值已经受到了损失,因此在网上宣泄完全无可厚非。夸张地来说,就像战争一样,失败的一方难道就不允许对获胜的一方给予舆论上的回击了吗?

其实这种情况在世界运动史上屡见不鲜,不管哪一次世界杯,输掉比赛的国家的人们总是对胜利的一方怀有敌意,从前段时间欧洲杯英格兰人对意大利的攻击乃至要求重赛就可见一斑。大型赛事涉及的范围太广,互联网又加速了舆情的发酵,这种情况实属正常。甚至来说,这也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我并不是在说“我输我有理”,恶意的谩骂是一定要避免的,这展现的是我们国人的素质。不过赛后我们在网上发一句“小日本胜之不武”这样的话真的再正常不过,网络的理中客完全没必要对此上纲上线。

竞技体育有赢就一定有输,虽说有遗憾,但还是恭喜许昕、刘诗雯在比赛中获得银牌。也祝愿二位能够及时调整状态,在接下来的团体比赛中再接再厉。

(0)

相关推荐